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打好攻坚战 谱写新篇章》棕溪篇(一)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4-06-20 08:11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棕溪篇

镇域简介

地腴物丰、产业兴旺,是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烟草、林果、魔芋、金银花、拐枣等农产品竞相“亮相”,稳稳托起群众的丰收希望。这里就是地处旬阳东部、汉江南岸的大美棕溪。

文明和美、艰苦奋斗,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王院村建起振兴学堂,划出自己的光,且将光点亮。迎着振兴之风,培育、孵化出更多榜样。

生机勃发、活力四射,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双招双引乘势而上。平安建设纵深推进,环境整治持续向好……是始终前进的方向。

近年来,棕溪镇围绕大局,把大事办实,聚焦困局,把难事办好,服务全局,把要事办成,既“起笔”描绘群众的梦想,又“投笔”奔赴实干的现场,更“伏笔”写下春天的希望。

项目建设

棕溪镇:内通外达为农文旅铺路 项目激活镇域经济“新引擎”

棕溪镇坚持精准定位,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优化镇域项目布局,抓实项目落地,扩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培育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站在棕溪镇与金寨镇交界处,脚下正是龙脖寨河至神仙洞梁路段。这条路作为全市南环路的组成部分,也为棕溪镇新增了一条对外交通要道。同时这条全长8.7公里的通村路也是惠及该镇3万余群众的产业路、便民路、旅游路。

在棕溪镇吕槽村,干净整洁的水泥公路宛如一条玉带环绕而上,沿线农户庭院干净、整洁,道路平顺、美观,使得村庄的模样越发精致,也把幸福新生活修到了当地村民的心坎里。

吕槽村村民柯贤臣说:“路打得好,是百姓多年的希望。以前泥土路出行最难,下雨泥浆路滑的,卖烟的农户走不前去。现在出行方便了,上到高山上看得远,风景好,所以去看神仙洞的人特别多。”

今年,棕溪汉江大桥建成通车,棕溪吕槽村至金寨水泥路硬化实现了棕溪至金寨张河高速路口的连接,建成了6公里陈河村至白河天宝水泥路,正在全力推进8公里华峡至城关镇木场水泥路。镇内外交通的桎梏相继突破,进一步疏通“毛细血管”,形成了外联四方的新格局。

路通百事通。棕溪镇旅游资源和产业项目丰富,散布全域。以公路将这些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环,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新型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日前,马家坡富硒太极谷旅游区鹊桥荟民宿项目在千年古槐树下正式开工,依托优越的绿荫环绕的生态优势,规划建设藏房于林的树屋民宿、登山步道,配套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鹦鹉园、古槐树文化公园等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建成后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更能为全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添新亮点。

2024年,棕溪镇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7个,总投资1.9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3个,正在推进项目4个,完成投资1.23亿元。

棕溪镇镇长吴申意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目标任务,树牢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的鲜明导向,围绕样板村建设,产业延链补链,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马家坡富硒养生谷、王院村中小学劳动研学基地、省级旅游示范村创建、肉牛养殖加工等项目,抓谋划、强衔接、勤争取、优保障,以重点项目的硬支撑为棕溪镇高质量发展蓄动能、开新局。”

和美乡村

棕溪镇:创新业态留住乡愁 为和美乡村“凝心聚魂”

棕溪镇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融合发展过程中,把建设村史馆、保护古村落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凝心聚魂”的一项重要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扮靓美丽乡村。

走进棕溪镇华峡村,一座仿古院子便是村上近年来刚建成的村史馆。这里承载着一代代村民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村史沿革、产业发展、民俗风情。如今,随着时间推移,这里也成为村里人的图书馆、小学生的研学基地。

前两年的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让全村满目疮痍。为了快速恢复村容村貌,村史馆建址也选在了受灾严重的地方,2023年建成投用。里面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生动展示了华峡村的历史底蕴、发展轨迹和发展成果。

华峡村党支部书记华海荣说:“建设村史馆,就是为了留住乡愁,让外头的人了解华峡村,同时展现我们村的发展历程,传承华峡村的文化。这儿建成以后,在发挥科技小院作用的基础上,打造和美乡村,建设庭院经济,让华峡村变得更加美好。”

华峡村村史馆的建立,让村民们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同时,对家乡建设也重视了起来,李世安夫妇便是其中之一。因暴雨他家房屋后面出现垮塌,最后经夫妻二人整治改造,这里成了后花园。

华峡村村民李世安说:“变化还是比较大,一是滑坡点安全,二是我把这儿打造起来,盘点菜自己吃方便,后院看起来也比较整齐。种的有西红柿、葱、青辣椒,还有草莓。简单盘了一些花,自己感觉舒服。”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融合发展,不是一味拆除,而是灵活改造。华峡村村史馆的建成,也给其他村做好了带头示范作用。

无独有偶,在棕溪镇王院村,一间间陈旧的房屋矗立在山林之中。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照看,墙壁已然脱落、破败不堪尤为刺眼。为了能有效利用古朴建筑,村上想了各种法子。最终依托王院村乡村振兴学堂这一“学习热”的人文产业优势,研发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体验项目和课程,形成了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让古村落再次焕发生机。

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说:“为了做到整治与保护、开发与利用并重,我们今年专门组建了一个工程队,集中对一个古村落、七处房屋进行综合改造,为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在整治中,我们融入了农耕文化传承与体验、中小学研学实践、休闲观光等功能。建设后,不仅加快了和美乡村建设的步伐,也增强和拓展了乡村振兴学堂的功能,满足了农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据了解,研学基地占地500亩,其中现有产业孵化园一处共2200平方米,集合乡村振兴学堂培训教育、特色产品展示、农特产品销售中心、网上销售直播平台等多功能为一体。基地内建有村史馆、家风馆各一处,搜集整理并编印展示了自古以来当地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等,全面展示改革开放过程中王院村发展进程,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

棕溪镇找准了和美乡村“凝心聚魂”的着力点,发挥典型示范效应,美丽村居有了新风景,更有了新内涵。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