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们家的地都流转给了村上,每年不仅能有好几千块租金,平时在这帮忙管护还给咱算工资哩!”袁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辣椒大棚里,村民刘普全高兴地说道。
把支部建在田间地头,把党员聚在田间地头,让产业兴在田间地头……今年来,甘溪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支部引领、党群共建、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党建引领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支部引领、党员服务、产业驱动、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阵地建在田园上,把群众聚起来。
袁湾村党支部以积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和蔬菜保供基地为抓手,发动支部党员走进田间,依托强力的基层党组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有利的政策支持,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2万元,纯收入达15万元,逐步探索出一条“支部引领带动、群众广泛参与、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一是把组织活动开到田间。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组织生活会开到田间地头,注重解决农村党员学习与农忙之间冲突,实现“党旗飘在田园中、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小康里”目标。二是把党员服务明确到人。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党员干部设岗定责,开展产业发展“党员先锋岗”评比活动,促使党员在参与产业培育中比学比干,发挥模范作用,引导村民创新思维,参与并营造良好经济发展氛围,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做好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是把党员队伍壮大起来。坚持把好党员发展源头,选取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质好的人员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特别是注重挖掘本村35岁以下文化程度高的青年农民党员,注重在妇女、退伍军人、外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带头人发展党员,不断改善结构,保持均衡发展。近三年,培育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有干事创业冲劲的入党积极分子4名。
人才聚在田园里,让产业强起来。
蚕桑一直是施家坡村的传统产业,近年来,施家坡村党支部通过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抓党建引领乡村建设促农旅融合,曾经光秃秃的黄土地如今已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是依托人才先行。施家坡村党支部利用甘溪商会、支部活动等途径,积极号召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兴旬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文迅正是其中的一员。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反包倒租、务工、托养代养等多种经营方式带动贫困户68户90余人参与蚕桑产业发展,激活了乡村振兴绿色经济。二是助力帮带人才。依托“科技下乡”、镇农业站技能培训等活动,为党员群众发展产业“量体裁衣”,将“田园党课”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党员群众“走出去”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增强“造血功能”。组建以下沉人才、乡土人才、镇级农技人才为主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帮带培育出一支听党话、感党恩、有技术、能致富的乡土人才队伍,有效提高了村民种植技术,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三是助力增收致富。坚持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路子,用活用好资源、资产、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焦农民所盼,全力推动将农产品变为商品。镇村党员干部带头为村民“找销路”“打广告”,2023年,施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实打实地将“田园里的丰收”变成了“口袋里的丰收”。
产业兴在田园中,让村子美起来。
甘溪镇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借助“县域旅游”热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传统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是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观冷水河美景,体验水上漂流,享受露营烧烤,在乡村大舞台上载歌载舞……每到节假日,梯岩村神隐谷露营基地便游人如织。“我们通过‘景区带村’、‘企业+农户’等模式,将当地文化、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经济后发优势,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增收。”甘溪镇党委书记张晓明介绍道。二是激活传统产业动能。“种好一颗桃,致富一村人”是十字岭村的真实写照,该村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构建以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合发展模式。企业与农民保持利益联结关系,负责桃树的管护和技术培训,合作社在土地托管、产销对接等方面提供服务,实现村与民、村与企、产与销之间有效联结,将党支部“嵌”在产业链上。三是以改促美改善村貌。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打造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甘溪镇围绕“扫干净、摆整齐、清污淤、改旱厕”的工作目标,以及“消除破烂、打扫庭院、室内整治、清厕净圈、村容美观”的总体要求,竭力将整治工作抓实、落细,助推人居环境整治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村庄周边、屋内庭院拓展,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上下功夫,不断巩固、提升和扩大工作成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现在生活富裕了,环境也整齐了,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谈到如今的改变,甘溪社区居民梁汝桃感慨道。
青山绿水间,更多人奔赴“诗和远方”,现如今的甘溪,一幅党建执引领之“笔”,生态铺原色之“纸”,“农”墨重彩,“产村融合”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 上一篇:小河镇:千亩烟苗长势喜人 烟农喜盼丰收[ 06-06 ]
- 下一篇:石门镇:环境整治“不松劲” 村庄“洁”力绽新颜[ 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