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部门信息> 正文详情

旬阳:“归雁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者:邹一铭 翟本荣 发布时间:2024-05-28 09:40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安康旬阳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不少人选择“北雁南飞”,到东南沿海地区打工。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打工人选择“归雁还巢”,在旬阳的青山绿水间实现创业梦。

今年46岁的严国军是旬阳市石门镇第一批“归雁”。2012年,外出闯荡多年的严国军看到泥鳅养殖前景广阔,决定回村创业。凭着一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热情,他和朋友投资100万元,在家乡白庙村成立了胜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开始,由于泥鳅不适应村里的气候、环境,严国军又缺乏养殖技术,第一批泥鳅养殖失败了。于是,他一门心思琢磨养殖技术,学着配制饲料和药品,到了第三年总算把泥鳅养活,逐渐让泥鳅养殖场的经营步入正轨。

2017年,严国军的泥鳅养殖场迎来了大发展,他说:“当时,石门镇党委、政府联系养殖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生物调整水质、土质的技术,有效提高了泥鳅产量。不仅如此,镇、村干部还积极帮我们打通销路,将泥鳅卖到了安康市区、湖北十堰等地。”

如今,严国军的泥鳅一出养殖场,就被专车直接拉到农贸市场,每公斤能卖40多元,年均总产值超过20万元。

自己致富后,严国军还通过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带动大家致富。“养殖技术、销售网络、物流都已经成熟,我们的泥鳅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接下来,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泥鳅种苗基地,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为有意愿养泥鳅的村民提供种苗,让大家都能通过养殖泥鳅增收致富。”严国军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今年以来,石门镇通过外出拜访、线上沟通等多种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项目4个,签约金额达2.16亿元。其中归雁项目2个,总投资金额达0.64亿元。

中药材种植基地投资人郭正海正是众多“归雁”中的一员。看着长势喜人的连翘等中药材,郭正海笑着说“能充分利用上家乡的资源,发展好中药材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我也满足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门镇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旬阳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旬阳市着力壮大“归雁”队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壮大农村实用型、领军型人才队伍;鼓励市内各类涉农企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技术专家引领农业技术更新。

“近年来,旬阳市引进高层次农业技术专家50余人,吸引100余名优秀青年回乡发展,聚集乡土人才近万名。‘归雁经济’激活了旬阳市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旬阳市委书记陈红星说。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