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走进石门镇石门村,干净的水泥村道、漂亮的学校、美丽的庭院......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村内朴实的村民着力于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及传统技艺的传承,用勤劳的双手开辟出致富增收路。
石门村药农阮大爷大半辈子致力于中草药种植的他根本闲不下来,如今在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指导下种植黄精8亩,即使在寒冷的冬日,田间涨势喜人黄精幼苗仍生机勃勃一片。阮大爷望着青苗笑眯眯地说:“我还是比较喜欢种植药材这个‘玩意儿’,种植起来也不麻烦,平时没事的时候锄一下草就可以了。”种植中药材机遇与风险并存,他始终保持一颗“朝阳心”,敢想敢干不服老。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种植中草药,依靠种植黄姜起家后陆续种植过板蓝根、连翘、白芨等。他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为左邻右舍树立勤劳是立身之本的好榜样。
家住五组身残志坚的“牛倌”杜大叔每天忙个不停,拾掇草料、清理粪便、打扫牛棚……这样的工作他日复一日地做了多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赶牛上坡吃草是他的“必修课”。他觉得养牛就像养孩子一样,得要精心照料,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今年,杜大叔肉牛养殖规模有所扩大,肉牛存栏约28头,其中能繁母牛约10头,计划出栏十几头,一头成年的肉牛能卖到近万元,一年的养牛收入约10万元。如今,杜大叔早已凭借着对养牛的热爱,成了村里村外出了名的致富能人,他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养殖技巧,积极用自己的宝贵经验带动周围的养殖户一起致富。
刘师傅是石门村唯一的老石匠,他不仅手艺精湛,而且非常勤劳,一个人仅用一天时间就可以砌成一台全新的无烟柴火灶,一天也能有不错的收入。尽管村内很多人都用起了现代厨房,但总觉得柴火烧出来的饭菜更有烟火气,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请刘师傅打造模样美观、线条流畅、用柴节省的灶头。只见他,熟练地在砖块上抹上水泥,然后将一块块红砖堆砌,不一会儿灶台的雏形就呈现在眼前,双手上下正在忙碌的他笑呵呵地说:“人要实,火要虚,灶堂要有特定的深度,这样火焰才能直得起腰来,火苗才能舔到每一个锅罐......”。刘师傅以打灶技艺为生,既是对民间传统土灶技术的传承,也是继承与发扬勤劳朴实的中华传统美德。
石门镇将不断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唤醒其主人翁意识,积极发挥他们干事创业致富的才能,主动作为,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 上一篇:甘溪镇:冬翻备耕正当时 盼得来年好“丰”景[ 12-25 ]
- 下一篇:党家坝社区:巧用五同机制 让文明条例接地气[ 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