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构元镇坚持用文明浸润乡土,立足于镇情实际,突出三个维度推进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
重力度,将制度约束立起来
农历十月初九,是构元镇樊坡村二组村民薛正国女儿薛同丽出阁的好日子。正事前一天,薛正国有条不紊地组织几个亲戚到村委会借到了一整套喜事用的器材,并签订了一份由红白理事会制定的《关于规范红事操办的承诺书》。承诺书上明确规定了红白事操办规模和彩礼、人情往来份子钱的上限,并对铺张浪费、垃圾乱丢乱弃、不文明婚闹等现象进行了明令禁止。
出阁宴这一天,现场依然热热闹闹,喜喜庆庆,但不同的是多了一份的松弛和有序,薛正国深有感触地说:“借用了村委会的办事器材,就要按村规民约办事,不大操大办,对我们来说很轻松。”
原来,在今年7月,本村在外创业的村民张兆朝就向樊坡村村委会捐赠了3万多元的红白理事相关办事器材,供群众无偿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张兆玲当即认为这是一个良好时机,由此拉开了樊坡村党建引领移风易俗的新帷幕。
“经村两委商议决定,凡是借用器材办红白事的,必须签订一份规范红白事操办承诺书。对于违反规定的,一律拉入借用办事器材黑名单,并通过红白理事会制定了一系列捐赠器材相关借用管理制度。”张兆玲介绍道。
近年来,在推动移风易俗的新民风建设方面,樊坡村严格落实《构元镇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强化宣传等多种措施,将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引导群众破陈规、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婚丧新风,有效推进“文明之花”落地生根。
拓宽度,让文化产业活起来
沿着316国道走进构元镇,一幅幅弘扬时代新民风的传统版画作品映入眼帘。在构元社区版画院内,一群忙完农活家务的妇女们集聚在版画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传统版画雕刻技艺,在一描一绘,一画一刻间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肖昌双,构元镇林相村的村民,平时将孩子送到学校上学之后,就开始忙着雕刻版画了。肖昌双介绍说:“由于要在这接送孩子上学,闲着也是闲着,现在白天不出家门就能接到版画合作社发来的订单,通过统一收购,赚钱贴补家用,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
据悉,在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安排下,2021年以来,版画传承人蔚世生已经在构元连续举办了10余场次的版画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其中30余名妇女通过版画技艺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月收入达到2000元。版画产业的兴起不仅让非遗文化在镇域内再次绽放,而且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平台。
增温度,让精神生活充实起来
夜幕降临,构元镇金马塔村马胄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传来阵阵花鼓戏声,这花鼓戏里传唱的有古往今来孝老爱亲的故事,歌颂的有赤胆忠诚的英雄人物,编排的有身边的好人好事......每每表演时,自乐班成员演唱得默契,围观的乡亲们听得投入,在潜移默化中,崇善向上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张志良是金马塔村监委主任,也是金马村自乐班的召集人,据他介绍,“以前村子里的人,天黑之后,几乎没事干了,喝酒,打扑克的都有,也没什么兴趣爱好。”202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金马塔村制定了《社会治理“六个一”实施方案》,即成立一个领导机构、组建一支宣讲队伍、成立一个版画兴趣班、成立一个村民自乐班、成立一个广场舞兴趣班、成立一个产业建设班,将群众组织起来,通过艺术熏陶和技术培训,让群众忙起来,富起来,精神文化生活充实起来。
无论是樊坡村的红白理事会制度约束、构元社区的版画产业发展,还是金马塔村的大胆制度探索都只是构元镇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个缩影。近年来,构元镇结合镇情实际,贯彻落实市委“五子工作法”实施要求,将新民风的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路径,通过制度建设,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上一篇:石门镇:心系群众情牵乡村,为民解锁“幸福密码”[ 12-04 ]
- 下一篇:红军镇红军村:乡村日新 筑梦振兴[ 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