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门镇白庙村胜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基地,方方正正的泥鳅池整齐排列,池水碧波荡漾,鲜活肥硕的泥鳅在水里“欢快游玩”,小小泥鳅“游”出了一条致富路。
泥鳅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是关键。胜鑫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和水资源优势发展泥鳅产业,采用“无土养殖”模式养殖泥鳅,该养殖基地占地15亩,建有十来个一米多高、用水泥砌成长方形的“泥鳅池”,池内侧用水泥抹平防止刮伤体表光滑的泥鳅,鳅池上方加盖防护网。无土养殖的泥鳅没有了以往的土腥味,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无土养殖之后,再也不用担心冬天只见订单来,却抓不到泥鳅了。”严国军高兴地说。
泥鳅产业发展,精细管理是根本。养泥鳅是个技术活,严国军坚持选用天然水源,投用优质自产饲料精细化养殖。胜鑫养殖泥鳅池的水引自自然水源,水质好、无污染,是泥鳅生长所需。他自己研发配制饵料,按照无公害养殖流程,给泥鳅投放富含高蛋白动物性饲料,并适量搭配菜叶、米糠、豆渣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坚持每天巡池,清除老鼠、蛇、鸟等敌害生物,定期对养殖池、饲料台进行消毒,清理生长在池壁、滤网的青泥苔。
泥鳅产业发展,自主孵化是突破。自主孵化泥鳅苗养殖,严国军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和那股爱钻研劲,他掌握了泥鳅产卵、孵化、培育、养殖及病菌防治系列技术,孵化出来的泥鳅苗活跃度好、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他孵化的泥鳅苗除了自供,还供应其他养殖户,他坚持走自繁自养之路,在减支增收的同时,还能减少外来病菌在鳅群的传播。如今,育苗、养殖、管理、销售都由他自己一肩挑,他的泥鳅一出养殖场,就被专车直接拉到农贸市场,每斤能卖40多元,年均总产值近20万元。
石门镇不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充分整合资源,拓展新产业。发展泥鳅养殖产业,既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又撑起村民的“钱袋子” ,助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 上一篇:蜀河镇:严防胡蜂,筑牢“安全屏障”[ 09-20 ]
- 下一篇:仙河镇:以“三变”促“三强”助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