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镇龙头嘴社区是蜀河、关口、双河、仙河、金寨镇,白河县五镇一县移民搬迁而建的新社区。近年来,社区党支部严格落实“1+5+1”工作模式,创新“楼间党建”新机制,同向发力、齐抓共管,一个“支部坚强得民心、干群给力暖民心、就业多元安民心、文明实践润民心、社区和美聚民心”的“五心”社区正在蜀河大地茁壮成长。
支部建在楼间,构筑党建新平台
“疫情期间,我们社区是零感染、零返贫社区,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特别有成就感!”社区干部自豪地说。
社区于2021年正式挂牌成立,辖4个居民小组,现有22栋楼53单元,1125户4005人,商户35家,“两委”干部7人,党员13人,公益岗11人,网格员40人,志愿者30余人,近三年发展党员2人。“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包组,户防长包楼,公益岗、网格员包单元,党员、志愿者包户,同时为强化党的组织领导和有效覆盖,支部组织摸排社区常住党员和流动党员38余人,定期开展党课学习和主题党日,将每名党员都精准镶嵌在“楼间党建”网格中。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他们在疫情防控、巩固衔接、社区治理等民生领域都出色发挥了先锋榜样作用。“楼间党建”建立以来,累计排查化解风险隐患40余件,解决群众就业800余人,为群众办小事实事600余件,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
服务融入楼间,扶弱解困助发展
“社区发展,服务先行。”为了更好服务搬迁群众,设立接访服务站和多元调解室,吸纳社区老干部、老党员、乡贤等特殊力量参与会商,专人接待、对“症”施策。调解室组建以来,心理疏导室接待群众50余人(次)、睦邻会客厅接待群众200余人(次)、三力联调室化解矛盾30余件。扎实开展“双招双引”“筑巢引凤”“墩苗育才”等举措,引进安康几维鸟玩具厂、迪士尼阳坤毛绒玩具厂等,打造“社区工厂”品牌,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安置社区居民就业294人,带动居民月均增收2000-6000元。严格落实“双向三线”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民情台账和公开承诺台账,开展互动互访互学,三年来开展联席会议18场,解决脱贫户诉求26件。双向管理、拉网排查,无缝对接、应纳尽纳,上门服务、定期回访。线上线下同发力,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全方位多维度织密“民情网”,让搬迁群众“留得住”“有奔头”。
“我以前在工地上干活腿落了残疾,在外面找不到工作,断了收入来源,社区知道后,帮助我租了3间门面房开了这个洗车店,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的今天!”社区居民李纯良感激地说。
文明塑于楼间,五彩乐居新市民
“离开黄土地、农民变居民”,“思想关”是重点,乡风重塑是关键。社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优势,以“马甲红点亮宜居城”志愿品牌为支点,融合打造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6支志愿服务队和医卫健康、家政服务等8支有偿便民服务队,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办在实处。贴心搭建“六小工程”,成立红白理事会、老年人日间康养照料中心、妇女儿童之家、文体活动室等公共服务团体设施,解决红白喜事操办、老年人健康监测看护、“三留守”人员管护托管等实际困难。一抹志愿红穿梭于楼宇巷道,忙碌在百姓身边,承载着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如春雨般润入群众心间,化为社区发展的朝气蓬勃。截至目前,社区建成小菜园6亩、小厅堂350平、小库房200平、小超市4家,小课堂、小餐桌各2个,洗车店1家,铺设充电桩4组80个。累计开展党的理论宣讲18场,文艺汇演、电影播放30余场,环境整治、治安巡逻200余次,各项文明实践工作均在常态稳步推进。
“作为龙头嘴社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上要对得起镇党委镇政府的信任,下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唯有时时念兹在民、无日或忘,事事正心明德、廉洁奉公,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下一步,社区将瞄定‘红色物业、智慧社区’,深化‘党旗红、志愿红’行动,着力打造市域社会化治理蜀河新样板,让社区成为干净整洁、服务优质、温暖有爱、和谐稳定的大家园。”龙头嘴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杰山如是说。
- 上一篇:石门镇:涓滴成河助振兴,份份善举递温情[ 09-08 ]
- 下一篇:神河镇:“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