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交流> 正文详情

神河镇:“种烤分离、政策兜底”烤烟生产模式开辟乡村振兴稳增收新渠道

作者:刘呈锡 发布时间:2023-08-29 08:5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为推动产业振兴,解决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问题,神河镇依托传统优势烤烟产业,在丰家岭村试点探索“种烤分离、政策兜底”的群众增收模式。通过“合作社+分散农户+政策兜底”,以丰家岭村职业农民带头人陈先双的先锋合作社为龙头,带动王明芳等农户小面积、分散性,利用自家两三亩地,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烟苗、肥料等生产资料并进行技术指导和把控,生产季由农户出地、出工种植烤烟,收烟季由合作社统一过秤按0.7元每斤收购青烟叶进行烘烤,如遇天灾等,政府按约定标准进行政策性兜底,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该试点取得了较好成效,预计每户群众均稳定增收6000元以上。

“两强一好”的具体实践。该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合作社承担着生产资料、技术、烘烤等环节的较大风险,需要有敢于担当、热爱农业、热爱家乡的龙头合作社带头人,陈先双作为党员,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探索实践;76岁的党员王明芳,积极主动参与试点,这都是“党员作用好”的典型代表。丰家岭村支部书记陈廷孝18岁就在村委会工作,群众基础好,村民村情了解透彻,以增加脱贫户经济收入为目标,上门入户动员,推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试点,是“支书能力强”的典型代表;三星级丰家岭村党支部不等不靠,接到试点任务后积极摸底、沟通、对接,对外出务工不便,务工时间不固定,缺少收入来源的家庭建立台账,由村“两委”牵线搭桥,动员分散小户与先锋合作社进行合作试点,是“支部班子强”的典型代表。

“乡村振兴”的生动探索。提供了“自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散户烟叶种植围绕在合作社周围,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方便种植物资的运送及技术指导。烟地一般都在房前屋后,劳作方便,不影响照看孩子及老人,有行动力即可参与烟叶生产,也提供了庭院经济的一种新发展模式。抓住了“灵活自主”的工作时间:在村留守的劳动力大多属于照看孩子的妇女和外出不便的老年人,相比于到合作社务工,散户种植烟草时间更加自由。创造了了“经济社会”的多重价值:留守人员有事干、有钱赚,有村社关心管理,有合作社和大户带动指导,在促进家庭和谐、实现个人价值、融入村社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经测算及试点验证,每户农户一亩地预计产收青烟叶2500斤左右,合作社按照0.7元每斤收购,分散农户仅在自家地里投工投劳,即可每亩增收1750元以上。为了确保群众稳定增收,当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的情况下,若农户青烟叶产量不足,未达到出售给合作社每亩1500元时,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予以补足,确保农户每亩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达到老百姓“旱涝保收”、“几乎零成本、零风险”的增收目的。同时,为了调动合作社和带头大户的积极性,除了精神动员和鼓励外,确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导致合作社亏损的,镇村将优先解决其地租补贴、申报家庭农场补助、保险理赔、亏损定额补助(亏损总数的50%以上补助)等方式予以倾斜支持,确保合作社带头人积极性不减、带动效应良好。

“三种能力”的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方面,以农户利益为前提,了解农户需求,合作社在生产资料、技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动员发动,给群众增收致富想法子、支点子,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风险防控的能力”方面,合作社提供烟草种植物资和技术指导,农户几乎零成本、只出工进行种植,对农户来说,降低了烘烤的技术风险。如遇极端天气减产绝收,镇政府以兜底补贴的方式给牵头大户、合作社及分散农户进行补贴,预防了乡村振兴阶段少数群众收入下降的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在产业,此试点模式为烟草产业的持续发展、新烟农的接续培养、财税来源的培育补强、农村发展的人力保障等各个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以上好处外,在试点的过程中,该镇也发现了发展该模式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动推广难、龙头经营主体要求高、带头人投入多风险大、施肥等技术控制难等问题。下一步,该镇将在丰家岭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精准核算、集体观摩、分村推广”的总体步骤,在全镇对该模式进行推广,力争2024年发展100户以上已脱贫户发展该模式,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