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口社区位于神河镇政府以东5公里处,距安康市区、旬阳城区车程半小时,十天高速、东吕路穿境而过,是旬阳南区四镇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社区总面积17.4平方公里,有耕地4959亩,林地21483.1亩,辖8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946户2971人。近年来,金河口社区通过“一约四会”为抓手,建成“一屋书报”,组建“一支队伍”,打造“一条步道”,积极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落地生根。
“一约四会”构筑乡风文明
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以及乱砍滥伐、网鱼电鱼、焚烧秸秆等违法行为,金河口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班子、壮队伍,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立《村规民约》、推选文明理事会,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让群众真正成为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一方面是宣传民约。为引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遵约,设立“文化墙”,对“理事会”具体内容进行张榜公示,对大到乱砍滥伐,小到红白宴请等各个方面有明确要求。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道德评议,评出“诚、孝、俭、勤、和”模范代表和“等靠要”反面典型,引导群众对正面典型见贤思齐、对后进典型自觉抑制。另一方面是履行民约。为全面推行“党员联户、网格服务”,设置联户长,一旦有事发生,涉事人员须向联户长反映,联户长在登记后及时上报村文明理事会,理事会立即召开会议共同研究,依照章程规定解决问题。同时聘请法治指导员加入道德理事会,定期开展以“促守法、调纷争、打邪恶”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一屋书报”涵养乡风文明
在金河口社区二组建成了面积20平方米,藏书容量1500册的农家书屋,藏书类型丰富,从党的创新理论著作、农技用书、儿童读物等多方面选择优秀正能量作品,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原则,紧紧把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等环节,指定村“两委”管理农家书屋,坚持“开放借阅”和“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引导群众阅读书籍报刊,支持群众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先进,提升思想境界,做好文明乡风建设“加油站”。
“一支队伍”助推乡风文明
近年来,金河口社区开展“守护绿水青山”志愿服务活动,由党员干部带头成立“金河护卫队”,统筹护林员、护河员、护路员等公益岗管理,集中开展人居环境“评星授牌”、日常山林河道巡护、防秸秆焚烧、反诈和劝导不文明行为等志愿服务活动。身穿红马甲充当义务宣讲员,在巡护中、在院落里宣讲村规民约、政策法规相关知识,红色马甲随处可见,“邻里互助”、“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使群众在“金河”两畔安居乐业。
“一条步道”展示乡风文明
金河口社区利用庭院的方寸地,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意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大力发展散而众的“庭院经济”群体。同时,以户串联,以点带面,着力在社区二组(金河口老街)打造庭院经济示范“一条街”(内含:“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菇棚、小晒场、小广场、小作坊、小圈舍”等)。这条街是金河口社区乡风文明的集中展示区,有平安幸福和美的缩影,也有致富奔小康的增收经济,创业增收,改善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种养、特色林果、农耕民宿等模式的庭院经济,让家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看的见青山,望的见绿水,留得住乡愁,乡风文明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金河口社区在“四个一”谱写乡风文明的基础上,还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群众自发传承汉调二黄和神河舞龙等非遗文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三区一园”,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中行稳致远。
- 上一篇:麻坪镇:喜收“金叶子” 奔向“致富路”[ 07-27 ]
- 下一篇:甘溪镇十字岭村:夏日清甜 因“李” 而来[ 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