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过后,在仁河口镇,漫山遍野的竹园又冒出密密麻麻的竹笋,有经验的村民也早已做好准备,一场生长与采收的竞赛再次展开。
桥上村村民黄芳清明节过后就会到山上去观察竹笋长势,估摸着采收时间。“我每年都会去山上掰竹笋,能采500来公斤,除了留一小部分用作四季常食的食材外,大部分都卖给了镇上的丰产公社、西湾露营地、金盆湾、稻田居等几个农家乐。”黄芳说道。
丰产公社是由仁河口镇段家沟村集体经济经营的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古民宿,主打“大集体”生活体验,在这里可以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品尝最美味的农家菜,吃出“妈妈”的味道。
“我们镇作为精品旅游小镇,每年从春季就要开始接待大量游客。如何吃上‘生态饭’,将村里农副产品变现,带领村民致富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段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兼丰产公社负责人孔令山说,“最近‘买的最多、卖得最好’还数野竹笋,公社以10元每公斤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了一千多公斤。一部分经过加工后做成了小米椒泡竹笋和干竹笋两种食材。还有一部分进行真空包装,打包成产品,计划抓住五一假期游客多的好时机,把山里的农货送到山外面去。”
近年来,随着仁河口镇水泉坪国家级3A景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千亩稻田、油菜花海、王莽山云海、西湾楼营地、茶山步道、峡谷书院、银杏广场、侯山湖等景点的建成,吸引了大量游客。在镇上的引导下,当地群众抓住“庭院经济”的好机遇,“小庭院”摇身一变成为了老百姓增收的“聚宝盆”,把大山里的香椿、折耳根、山竹笋、野白蒿、野小蒜等农副产品搬上了小餐桌,不仅鲜了游客们的舌尖,更让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拓宽了致富路,鼓起了钱袋子。
- 上一篇:城关镇:质效并举激活乡村振兴活力[ 04-24 ]
- 下一篇:白柳镇:治荒有“粮”策 “麦”向致富路[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