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铜钱关镇地处汉江以南,与湖北毗邻,和白河交界,镇域面积76平方公里,辖17个村(社区),117个村民小组,8117户28705人。境内沟横交错、资源丰富、风景秀美,是美丽宜居的康养之地。楚长城、红三军遗址、龙潭瀑布、千佛洞、铁桶寨、湛家湾、万福、庙湾等历史古迹和传统村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时代变迁、体验自然美景。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铜钱关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烤烟、大米、野菜、蜂蜜、辣椒、茶叶、青竹、拐枣、民宿餐饮等特色产业,确立了“山上建农业园区、川道建康养民宿、集镇建社区工厂”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个产业项目、一个园区示范、一个主体带动、一个品牌打造、一批群众增收”的发展格局, 大力促进三产融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呈现出了一幅幅党建红与生态绿交相辉映的生动画面。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
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探索“4+5”治理模式,对照“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建设标准,从党委、支部、支书、党员4个层面,细化创建内容,打造以党委为主体、支部为主场、支部书记为主责、党员为主角的治理体系。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成立督导专班,由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带队,聚焦基层党组织短板弱项,常态化开展党建督导,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及时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实行挂村领导党建包村制,落实党建指导员,每月制定任务清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开展擂台比武和重点工作观摩,提升村干部语言表达、场景历练、沟通交流能力,助推拓展思路、创新方法、追赶超越;制订考核和激励办法,细化指标、量化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让善谋事、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的支书得到认可、持续发力。切实打造一支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基层力量,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
强特优绿,描绘产业兴旺“新画卷”
用好“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深挖各村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发展地域特色和带动效益,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种养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做实特色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烤烟、辣椒、拐枣、青竹、水稻五大产业,抓点引领发展茶叶、黄桃、猕猴桃、蜂蜜等特色产业,形成每村一“拳头产业”、一产业示范基地、一市场主体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2000亩高山富硒水稻示范园、600亩黄桃产业园,改造2000亩野生茶园,发展水产养鱼400亩,养殖土蜂2000箱,产业实现提标升级。用活各类资金,将村级集体经济及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全镇以太极茶园、绿佳然蜂蜜、长势好大米、鑫宝葫酒业、尚都食材、拾金子野菜、社区工厂、秦楚驿站为主的产业园全面建成,为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康养镇”
铜钱关镇紧紧围绕“园区变景区、田园变花园、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风光的综合实体。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庙湾等传统古村落和秦楚长城、龙潭瀑布等人文景点,分点打造、串点成链,打响旅游品牌;加强群众教育引导,落实四自一包责任制,增强环境保护与健康意识,实施生态环保常态化管理,健全监管机制,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全力打造“天蓝、水绿、山青”的良好生态环境。以现有3个国家古村落、楚长城、万佛洞等历史文物古迹为载体,不断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好文化遗址,延伸楚长城遗址,修建休闲观光步道,不断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做优太极茶等特色品牌,做强归雁经济等社区工厂,做大秦楚驿站等民宿康养,做活红三军遗址等历史文化,将“品铜钱关美食、住农家民宿、游历史古迹、赏自然景观、购特色产品”融为一体,全力打造休闲康养和美小镇。
- 上一篇:旬阳市小河镇党委书记王涛:抢抓机遇谋振兴 全面发展助崛起[ 12-05 ]
- 下一篇:旬阳市白柳镇党委书记曾秉国:建设“五宜白柳”书写高质量发展…[ 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