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小河镇依托区位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着眼解决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快城镇特色鲜明、农业基础雄厚、工业商贸兴盛、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新小河建设步伐,全力打造旬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北部门户和形象窗口,奋力推进小河镇高质量发展。
强基铸魂聚合力,搭建平台作表率
围绕“主线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的工作思路,以党建促发展,积极推行“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建设来推动全镇工作全面提升。以建设“四硬”的带头人队伍为抓手,实行“双向培养”机制、流动党员“引雁归巢”、“第一议题”制度等制度。扎实组织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按期举办党员和村干部轮训班,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筑牢战斗堡垒。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村(社区)党支部统一在村活动室内设立党员工作室,实行党员坐班制度,每名党员每月坐班式服务群众不得少于1天,流动式服务群众不少于1天,协助村“两委”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全镇今年党员坐班累计达到436人,评定“五星级”党员32名,将“四星级”以上党员纳入村后备干部储备库,全面激发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
产业兴镇注活力,多元发展促增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按照“稳粮食、扩大豆、增油料”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建设,落实领导带头包点,夯实责任,修建高标准农田150亩,落实玉米大豆套种2200亩。扎实推进“长短结合”的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了山地以拐枣、枇杷、樱桃为主的长效产业;缓坡以中药材、烤烟,平地以蔬菜、魔芋为主的短效产业。实行农户主种,合作社主收的“订单式”产业发展模式,落实拐枣、特色林果、各类蔬菜、中药材、烤烟、魔芋、蜜蜂养殖等产业。建设各类农业园区5个,培育旬阳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5家,安康市级重点园区1个。金田元生态农业合作社入选“2021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立足于特色优势产业精品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紧扣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不断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项目发展激活力,谱写工业新强音
小河镇紧盯旬阳全市规划布局,结合小河镇“山、水、镇”的空间分布形态,初步形成“一轴串联、一厂引领、五园齐飞”的核心区空间结构,集中全力打造旬阳工业小区,推进北区核心镇建设。巧用“十三五”、“十四五”项目政策,集镇架设大桥3座、全域修建便民桥11座、32公里北环线穿越全境、148条村组路将村与村、组与组全面连贯,着力提升辖区投资环境硬实力。围绕“工业小区”的定位,小河镇工业火力全开。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围绕电子产业、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大力引导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把规模做强做大。鸿儒新科技智能装备、汐池山泉、秦南魔芋加工、石材加工等一批实力企业,以及毛绒玩具、电子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纷纷落户小河,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民生改善增福祉,乡风文明育新风
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强化疫情分析研判,从严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人、物联防,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坚决扛起责任担当;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不断强化基本社会保障。加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受灾群众等重点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件件落到实处的工作,一声声满意的回应,释放的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的是小河镇坚持人民至上的感情刻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持续开展新民风建设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理论宣讲、文化艺术、助学支教、医疗健康、农技科技、法律援助、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开展活动共536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5300小时。一个个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已然融入群众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赋予了小河独特气质,更滋养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 上一篇:旬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本军:聚焦“九个对标” 凝聚发展合力[ 12-02 ]
- 下一篇:铜钱关镇党委书记张先锋: 党建引领激发红色动能 文旅融合聚力…[ 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