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交辉,田畴沃野奏新曲——双河镇“红色+特色+绿色+古色+本色”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近年来,旬阳市双河镇着眼区域经济长足发展,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党建为引领、产业为支撑、生态为底色、文化为依托,推动“红色+特色+绿色+古色+本色”融合发展,多元产业遍地开花:枝繁叶茂的核桃树硕果累累,套袋软籽石榴压得树枝低下了头,稻田养鱼风生水起,各类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穿梭在双河田野间,一项项富民惠民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座座村庄华丽蜕变,一个个农民喜笑颜开,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扑面而来。
红色党建 激发振兴新力
头雁领航,树标杆。紧紧围绕“两强一好”目标,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评”机制,即一季度展评、二季度互评、三季度点评、四季度考评。围绕党建工作要点,通过“一月一推进、一季一现场、一年一评比”,一月一主题专门研究、专题推进;以季度为节点开展党建亮点工作现场展示,按年度对党建工作进行集中点评。“比”出压力、“述”出活力、“评”出动力。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头雁项目”,采取党建工作联抓、产业增收联创、队伍建设联动、村级事务联促“四联”方式,引导各村探索“党建+旅游”“党建+养殖”等特色项目,以点带面发挥典型作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雏雁培育,练强兵。探索推行“四考”干部管理制度,以“考勤+考绩+考核+考评”为主线,聚焦工作落实效能,通过“过程跟踪+常态考核”,量化考察内容、细化考评标准,并将结果运用与目标责任、干部履职档案相挂钩。组织实施“干部素能、党员管理、阵地建设、作用发挥”四个提升工程。围绕基层党建、意识形态、乡村振兴等课题,开设“促振兴、我先行干部课堂”“外出观摩课堂”,定期开展“田园双河更美丽,服务发展我献力”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课堂+实践”“党建+业务”,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
归雁回巢,蓄活水。综合考虑政治表现、年龄学历、实绩表现、群众口碑等条件,回引复转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大学生等,拓宽村级后备干部渠道,坚持吸引一批、培养一批、提升一批,为持续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绿色变现 敲开致富新门
谋全局,变“闲”为“宝”。坚持“一村一品、整镇推进”,立足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挥传统农业产业优势,按照“连线连片、规模集约发展”原则,以村集体为主体,整合全镇项目资金,分批整理闲置撂荒地,打造“家门口”产业聚集地,稳定发展优质水稻6000亩、烤烟3000亩、稻田综合种养1500亩、软籽石榴1500亩、黄花菜1000亩、中药材1000亩、拐枣10000亩,示范打造千亩“稻鱼油”示范田、千亩软籽石榴园、千亩烤烟示范基地,形成“地里生金、水中产金、树上结金、按股分金”的增收效应。
合优势,变“独”为“联”。按照“政府搭台、村社主导、园区承载、群众参与”总体思路,坚持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突破行政区划地域限制,通过探索“村村联、城乡联、村企联”等方式,构建“1+1”“1+N”产业联建机制。聚焦龙头企业强链、合作组织延链、产业大户补链,探索出“党支部+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通过招商投产、群众务作、多方联动合力,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分红等方式收益获利。产业发展由“能人带动、以点带面”,逐步转变为“全员参与、全员覆盖”。
塑品牌,变“滞”为“销”。坚持“产优品、选精品、塑名品”的品牌创建思路,申请注册“田园双河”品牌商标,一手抓有机健康栽培标准和要求,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培植要求、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包装设计;一手抓产品品质提升和对外宣传,通过举办“土秀才”培训会,邀请市农技专业人才实地培训指导,全面提升果蔬产品品质,稳定市场站位,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有效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增效,踏出乡村振兴“绿色节拍”。
特色志愿 引领文明新风
通过扛“旗”,让志愿红起来。深化坚持“爱心清洁·义务护河”的特色做法,以坚持“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为轴心,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志愿服务模式为导向,持续丰富志愿活动群体,以党员带头亮身份做示范,以党员带头践承诺当表率,以党员带头争先锋树标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稳定壮大19个村志愿者队伍超过2000人,常态化、制度化在镇域河道两岸、公路沿线、村庄院落开展志愿清洁活动,深化河长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面貌持续改观,引领新民风建设,提升双河对外的美誉度。这一创新工作先后得到各级水利部门的肯定推广,新华社、中央广电、人民日报等各界新闻媒体实地采访报道,微电影《护河女使者》在“学习强国”、陕西卫视等多个平台展播,并代表全省参加全国守护美丽河湖微视频大赛,优秀志愿者代表朱先萍被评为全省“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全国“巾帼河湖卫士”,入选“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通过扫“除”,让村庄净起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志愿清洁服务工作与全局中心工作相结合,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按照“有组织、有场所、有活动、有登记、有记录、有经费保障”的“六有”工作要求,完善志愿清洁服务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坚持“三定”,即固定“清洁日”,选定“清洁委员”,划定“清洁区”,细化志愿清洁重点区域到组到人,建立起志愿服务联系群,以网格化管理促进精准化服务,确保“镇村吹哨,志愿报到”。
通过创“星”,让群众动起来。探索推行“双向积分”兑换机制,通过“赚积分、兑奖品、赢肯定”将志愿服务与服务志愿联动起来,实行“次记录、月公示、季兑换、年评选”制度,设立身边“志愿之星”风采榜,定期发榜展示志愿清洁成果,集中组织积分兑换活动,统一评选年度“优秀护河志愿者”。同时,将志愿服务参与度纳入“十星级文明户”“健康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考核条件。通过正向激励、榜样示范,激活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凸显。
古色焕新 开辟农旅新域
政府主导布点。锚定“一田一园一生活”主题和特色,整体布局以西岔流域稻鱼种养为主的农业观光示范带、以隆科园区为龙头的休闲康养示范带、以老爷山景区为中心的龙家河特色农旅示范带,以潘家河村域治理为辐射的乡风文明示范带。区划开发天门山、水洞沟、龟山寨等自然禀赋的旅游景点,隆科农业园区、锅厂产业示范园、老爷山观光园区,西岔流域“稻鱼飘香、花果满园、风景如画”的农旅图景。聚力打造以田园山水为韵,耕读文化为魂,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耕读研学、特产销售、美食美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引雁归巢延线。聚焦“两抓一优”,即:围绕发展抓招商,围绕招商抓项目,围绕项目优环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实地考察、项目推介、座谈洽谈等活动,加强与乡贤能人、本地创业成功人士、重点企业的联系。健全项目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镇级领导负责、一套专班人员服务、一项推进机制考评”的项目包抓服务制度。按照项目类别成立“项目攻坚队”服务专班4个,集中力量抓落地、抓推进,分解任务到人,量化进度到天,全面落实要素保障,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群策群力拓面。树立“休闲+旅游+三产”融合理念,坚持政府总体规划先行,立足市场需求导向,通过镇谋划引导村组织、村组织发动能人带、能人带激活群众干,以工代赈聚力打造集农耕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农旅景区,形成“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群众参与、同向共赢”良好态势。
本色塑能 培育“三有”新兵
肩上有责,思政“实训”。以“学”强基,开设“干部学思讲堂”,建立“学思讲堂”学习制度,坚持一周一集中学习,一月一主题活动,一季一专题研讨;强化“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平台运用,每月通报排名,学风蔚然兴起,夯实干部“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基础。
双河镇望月村以庭院会形式,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百名群众聆听宣讲报告
脚下有泥,基层“练兵”。以“练”促能,推出“一红一绿”党建课堂,通过授课和实训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厚植绿色生态理念,强化实践能力,提升思想觉悟。“红色课堂”紧紧围绕镇内鲤鱼村、竹园村烈士墓等红色资源,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教育的思想性、主体性、参与性、竞技性。“绿色课堂”通过“田间讲学+现场教学+劳作实践”的形式,适时配套农技服务课程,通过现场教学点,在实战实干中锤炼基层干部“三服务”工作能力。
心中有民,一线“比武”。以“赛”督干,实施基层干部培养储备计划,根据干部工作日常“精准画像”。把中心工作和重点难点项目作为识别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试金石”,以“按需配岗+驻村培养”的方式,通过导师联系帮带、干部档案纪实、一线攻坚擂台、田间服务“大比武”,让基层干部干在一线、学在一线、管在一线。
- 上一篇:蜀河镇:农旅产业融合,三官田园生“金”[ 08-26 ]
- 下一篇:关口镇:举办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 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