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网站专题> 重点民生服务> 教育服务> 正文详情

赤岩镇中心学校:作业管理“四点”发力 减负提质齐头并进

作者:陈彪 发布时间:2021-12-09 07:5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实现作业“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旬阳市赤岩镇中心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围绕“四点”发力,使“减负”与“提质”齐头并进。

突破关键点,转变思想观念。把学生从繁重的校内外作业中解脱出来,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路径,而真正能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一方面加强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组织开展相关政策、制度的培训学习,开展以作业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作业的价值以及如何使其升值,要求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之前要做到精读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学情;另一方面,建立作业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把作业布置与批改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把平时定期检查、随时抽查、问卷调查等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考核促进教师科学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紧盯出发点,调控作业数量。“双减”的出发点在于为孩子减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我校建立了作业审批公示制度,由学校统一下发课后作业布置公示表,要求任课教师每天如实填写各科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内容与学生完成作业预计时间,并由各科教研组长审查签字,由班主任协调沟通,调整各学科在作业配置上的比例,合理设置和安排各科作业,最后由教务主任、分管副校长审核把关,从总量上加以严格控制,保证各年级课后作业总量符合相应要求。
       聚焦核心点,提升作业品质。“双减”政策的核心任务是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先研究制定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成长需求、学习需求出发,布置“四性”作业。(1) 适时性。教师不能把所有作业和练习都布置为课后作业,要根据作业和练习的难度、检测点、题型等,分为课前预习作业、当堂巩固练习和课后书面作业,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2) 层次性。教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有事能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3) 实用性。要做到“三不布置”“一杜绝”。“三不布置”,即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和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一杜绝”,即杜绝惩罚性的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4) 多样性。鼓励教师作业布置注重学中做,除了巩固学科知识、夯实基础,还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和运用,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努力开发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

抓住着力点,把握教情学情。提质增效的着力点在于对教情学情的分析把握。学校注重作业批改管理,作业批改要突出过程、及时反馈。首先,严格遵循“有布置必有批改”的原则,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实行全员批阅与重点面批相结合,等级制评价与激励性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共性问题全班讲评,个性问题个别指导,了解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其次,突出过程批改。关注学生作业中的生成资源,包括良好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正确的、错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批改字迹要工整、规范,批语要通顺、明确,富有人性化和激励性,批改要有鲜明、统一的符号,要标明批改日期,作文批改要有眉批和总批。再次,重视每次作业批改后的分析反馈,要针对不同的错误原因制定不同的校正措施,对症下药。作业批改后,督促学生阅看并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及时讲评作业并进行二次批改,以便迅速纠正所发现的问题。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