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正文详情

凝心聚力谋发展 追赶超越铸辉煌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27 16:13 来源: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旬阳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回顾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全县追赶超越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持续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社会迈入了发展的新时代,全县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旬阳追赶超越的奋斗诗篇。“十三五”时期,是旬阳发展史上各项改革最为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是旬阳四十五万人民团结奋进的五年,是旬阳发展史上成就辉煌的五年,为高起点迈进“十四五”奠定了稳固而扎实的发展基础。

一、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现“追赶超越”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县上下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旬阳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跨越。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120.96亿元,到2020年突破170亿元大关,达到173.48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在全省的位次从2015年的第二十三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十三位。2019年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中首次位列“十强县”,在率先发展、追赶超越中实现历史性突破。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五年来,全县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2016-2018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1.0%、10.5%和10.1%;2019年以来,旬阳与全国一样进入增速换档期,由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换档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2019年增长8.4%,居全省第十四位,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0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下降7.4%,“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3%。

人均GDP稳步提高。2015年,全县人均GDP为28176元,到2016年迈过3万元大关,2018年冲上4万元新台阶,2019年达到42925元,是2015年的1.52倍。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十一五”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二产,特别是工业,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3:56.2:33.5,随着工业化进程以及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全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2:47.8:39.0,与2015年比,第二产业比重降低8.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2.9个和5.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的变化。“十三五”以来,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与日俱增。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依赖有所改善。2017年、2018年,全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7.3%和58.1%。近年来,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县居民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依赖工业拉动的局面有所改善。2019年、2020年,全县二产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2.5%和47.8%,呈稳步下降态势;三产占比分别为36.9%和39.0%,呈稳步上升态势。

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2.4%,2020年达到58.2%,比2015年提高5.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8.15%。“十三五”以来,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聚集。在重点示范镇建设、移民搬迁、鼓励农民进城等系列举措的带动下,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提升,实现了质的飞跃。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为43.2%,2020年达到48.15%,较2015年提高4.9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9个百分点。

三、质量效益较快提升,就业物价保持稳定

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五年来,农村经济以“农业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抓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园区综合开发项目、精准扶贫项目,扶持设施农业,抓龙头产业等措施,烟、特色林果、拐枣、油用牡丹产业质量稳步提升。涉农产业园区达到135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36个;龙头企业29家;家庭农场187个。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1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4.0%。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市场主体持续扩大。五年来,以“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一手抓现有企业技术改造达产达效,一手抓结构调整,狠抓六大支柱产业建设,积极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工业总量迅速扩张。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74亿元,是2015年的1.75倍,年均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4.2亿元,是2015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2亿元。规模企业不断涌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84户,较2015年增加21户,其中十亿以上企业4户。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金融信贷繁荣活跃。五年来,财政收支持续平稳增长。20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21亿元,是 2015年的1.24倍,年均增长4.4%;财政支出41.21亿元,是 2015年的1.65倍,年均增长10.5%。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步增长,202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61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116.2亿元,是2015年的1.54倍,年均增长9.0%,存贷结构继续改善。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五年来,全县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显效,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2016-202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五年保持在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3.5%以下。价格涨势温和。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产品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稳物价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以来,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水平继续保持在温和可控区间,涨幅始终保持在3%以下。

四、供给能力持续提高,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粮食实现“五连增”,特色果业不断提升。五年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保障的“定海神针”作用持续发力。2020年粮食产量达11.99万吨,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年,是2015年的1.15倍。以狮头柑、樱桃、荷包杏、软籽石榴为代表的特色果业迅猛发展。2020年全县园林水果产量6.57万吨,是2015年的1.1倍;其中石榴产量56吨,是2015年的1.93倍;柑橘类产量38470吨,是2015年的1.72倍;樱桃产量894吨,是2015年的3.5倍。特色果业成为旬阳农业又一亮点。

工业化进程加快,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54.28亿元,2020年提高到70.33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5%,发展水平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支柱产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20年,包装饮用水109.94万吨,是2015年的3.55倍,年均增长28.8%;发电量15.92亿千瓦小时,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1%;水泥产量148.87万吨,是2015年的1.1倍,年均增长2.5%;饲料产量28.51万吨,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1%;卷烟产量100.5万只,是2015年的1.0倍,年均增长0.4%;初级形态塑料、平衡车从无到有,2020年分别实现产量3384吨和3.88万台。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五年来,全县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市场流通体系,销售网络日趋完善,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和新型消费模式,消费热点不断显现,消费服务和渠道模式走向市场化、多元化。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30.7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9.96亿元,是2015年的2.6倍,年均增长9.6%。网络销售异军突起。随着物流业、网络零售的兴起, 全县互联网零售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快递业务迅猛发展。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全县投资总量快速扩张。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投资和招商引资,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多元带动保持投资快速增长,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建成投产,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效应逐步显现。“十三五”期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3%,高于GDP增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旬阳大道、滨河公园、老城东坛三场、旬河大桥、廊桥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城区出行、休闲。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丽都小区、瑞莲小区、锦绣家园、四海逸家等小区功能日趋完善,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1.4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9.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6.63亿元。

交通设施日趋完善。五年来,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巨变,接全市、全省的铁路、高速公路、二级路及县内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向西、向东辐射的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大关,达5368公里,是2015年的1.25倍;铁路客运量、货运量明显提升,旬阳北站、南站在全市铁路运行中作用有了明显提升;旬小、安旬二级路、316国道改建等道路的建成通车,旬阳交通大通道基本形成,1小时到市中心,2-3小时到达省会西安,4-6小时西出重庆、成都,南下武汉。

网络通讯日新月异、惠及万家。五年来,全县通讯业快速发展,全面进入网络时代。移动电话普及率大幅提升。截止2020年末,全县移动电话达41.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由2015年每百人82.9部提高到2020年的96部。互联网宽带用户高速增长。2020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12.8万户,是2015年的1.24倍,年均增长4.4%。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速度大幅提升,千兆光纤入小区,5G网络覆盖城区。

六、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招商创新不断涌现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全县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度不减,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市场主体持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市场主体由2015年1.51万户增至2020年2.20万户;2020年末,全县共有一套表调查单位425个,其中“五上”企业310个,比2015年增加86户,经济增长的后劲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效应持续显现。五年来,全县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杨凌农高会、西洽会、丝博会等各类招商活动,招商引资效应不断显现,到位资金逐年攀升。2020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7亿元,是2015年1.6倍。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快速增加。2020年,全县科技研发投入17343万元,是2015年的55.1倍;R&D经费投入强度0.25%,连续多年稳步提高;全县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003万元,是2015年4.3倍。专利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县专利申请57件,比2015年多4件;专利授权44件,是2015年的1.63倍。

高新产业平稳起步。五年来,全县围绕烟草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制品、水电能源六大产业,工业向高技术转型升级,中高端、技术型转化的步伐加快。2020年,全县六大支柱产业产值19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8.7%。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2020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户。

七、人民生活幸福,百姓安居乐业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强化惠农支农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3907元到增加到2020年的28187元,年均增长3.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900元到增加到2020年的11576元,年均增长7.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由2015年的3.03:1缩小到2020年的2.43:1。职工工资较快增长。2015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9243元,2019年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已经达到68039元,是2015年1.38倍,年均增长6.8%。

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升级。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预期消费信心增强,带动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消费结构更趋合理。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0年分别达到15719元和12341元。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居民消费构成中,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较2015年提高1.8和4.9个百分点;食品烟酒和教育娱乐类消费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分别较2015年下降8.6和2.5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消费构成中,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较2015年提高13.4和4.2个百分点;食品烟酒和教育娱乐类消费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分别较2015年下降11.3和6.8个百分点。居住环境提高显著,住房设施明显改善。住房面积不断提升。2020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末现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69和54平方米。居民耐用消费品逐步向高端升级,液晶电视、空调、家用汽车、电脑、4G移动电话等新消费品正逐步进入千家万户。

八、社会保障日趋完善,脱贫攻坚圆满完成

社会保障持续提标扩面,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区域敬老院3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83个、留守儿童之家7个,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和99.9%;全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6.04亿元,是2015年的1.65倍。2020年,全县社会治安公众安全感99.81%。先后荣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等荣誉。

精准扶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顺利完成。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产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八大工程,加大对深度贫困村投入力度,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全县169个贫困村127223人全部“清零”,贫困人口纯收入翻了一番,从此迈入了“走上致富路、喝上纯净水、用上可靠电、搭上互联网、住上安全房”的新时代。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文化医疗稳步发展

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五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社会事业实现大步跨,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20年,全县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384人,上线率78.1%。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占民办幼儿园71.4%,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达到98.9%,高中升学率82.6%;全县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7.38亿元,是2015年1.37倍。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旬阳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和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拉动服务业的抓手。“中华太极城”、“水泉坪”声名远播,蜀河古镇、红军烈士墓已成为四A级旅游景区。2020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265.6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75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33倍和1.21倍,年均分别增长5.9%和3.5%。     

文化兴县之路不断迈进,呈现新气象。旬阳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020年,全县有图书馆1座,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0千册;文化馆1座;博物馆1座;体育馆1座;影剧院2座。全县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地面卫星站103018座,覆盖人口36.25万人,有线电视用户数46943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各镇、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充足。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从2015年的7家增加到2020年的23家,是2015年的3.3倍。2020年,文化产业投资额达22.2亿元,是2015年的4.4倍;全县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业的支出为4032万元,是2015年2.2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五年来,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稳步增加,改革持续深化,为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202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43个,其中村级卫生室380个。拥有床位数2231张,卫生技术人员270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78人;注册护士1078人。卫生防疫人员数387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2020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4103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1733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370人。全县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5.01亿元,是2015年的1.3倍,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十、“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

“绿色”发展逐步推进,乡村更加美丽。五年来,全县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使绿色成为旬阳追赶超越“新底色”。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旬阳森林面积由2015年的292.99万亩增加到2020年397.45万亩,森林覆盖率55.18%。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五年来,全县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多措并举进行环境治理攻坚,城市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县平均优良天数达352天,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49和32微克/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6.3%,比2015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9%,比2015年提高1.9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下降态势,较2015年分别削减6.2%、6.7%、10.5%和10.5%。河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旬河、汉江流域水质持续为优,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确保了一江清流送北京。

回眸“十三五”,旬阳大地生机盎然,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协调迈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个全新的旬阳展现在人们面前。回眸“十三五”成绩斐然,我们骄傲自豪。如今,旬阳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全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追赶超越步伐明显加快,正向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目标不断奋进。展望“十四五”宏伟蓝图,我们信心倍增。我们相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追赶超越,旬阳定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只要全县上下审时度势,积极应变,抢抓机遇,准确把握,扎扎实实地按照“十四五”规划开展各项工作,集聚了发展势能的旬阳,一定会取得“十四五”的辉煌发展。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