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旬阳县九届六次会议
关于恢复发展蚕桑产业的建议
所属会议: | 政协旬阳县九届六次会议 | ||
发布日期: | 2021-06-03 | 提案来源: | 县政协办转交 |
是否调研: | 是 | 提案类别: | 经济 |
提 案 者: | 许铭 | 建议承办单位: | 县农业农村局 |
旬阳县是传统蚕桑大县,上世纪80、90年代,我县蚕茧产量稳居全省前列,曾经是安康缫丝一厂、二厂和恒口缫丝厂重要原料基地。广大蚕农经过长期生产实践积累,将蚕桑生产作为增收的重点产业来发展,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6万亩,年养蚕7.3万张,蚕茧产量2600余吨,蚕茧产值6500万元,蚕桑综合效益接近1亿元,涉蚕农户高达3.8万户,蚕桑产业不但为农民增收夯实了厚重的基础,也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是,十二五以来,受其他农业主导产业兴起和外出劳务经济发展影响,蚕桑产业建设受到极大冲击,蚕桑生产呈现严重滑坡态势。目前仅有北区麻坪、小河、桐木、仁河口等镇的少数农户还在坚持种桑养蚕。
2021年是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项目建设年”,为了恢复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农村留守人员增收、改变土地撂荒现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议县委县政府将蚕桑产业作为“产业项目建设年”的重要内容,成立恢复发展蚕桑产业工作小组,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明晰工作重点,有序统筹推进。
二、统筹布局。集中打造一批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桑园基地;培育一批蚕桑产业重点镇、重点村;恢复蚕种发放、蚕茧收购、服务蚕农的产业链条体系。
三、政策扶持。加大桑产业发展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专项优惠政策和龙头企业奖补政策,推动桑园基地标准化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式新型职业农民和桑农骨干力量。
回复结果:
签 发 人: | 李斌 | 签发日期: | 2021-08-12 |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发展蚕桑产业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蚕桑生产在我县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广大群众素有栽桑养蚕的习惯。经过几代人艰辛持续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蚕桑生产得到恢复性发展,所生产的蚕茧以丝绸原料方式连续多年出口日、韩,远销江浙、宝鸡、四川等蚕区,成为出口创汇大宗商品,故被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授予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称号。“十一五”是我县蚕桑发展高峰期,截止2010年蚕桑分布全县28个乡镇,从事蚕桑生产农户达3.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2%,有效桑园面积累计达到6万余亩,当年养蚕7.3万张,蚕茧产量2600吨,蚕农蚕茧销售收入6500万元,蚕桑综合效益接近1亿元,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十二五”以来,由于茧丝绸出口贸易价格回落和其他主导产业的兴起及劳务经济发展,蚕桑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到2020年,全县可利用桑园面积降至0.8万亩(其中生态桑0.55万亩),养蚕发种降至0.38万张,蚕茧产量降至150余吨,蚕桑综合产值600多万元,从事蚕桑生产农户不足1000户,仅只有麻坪、甘溪、赵湾、小河、桐木等镇有传统养蚕习惯的少数农户从事蚕桑生产。
为了尽快解决蚕桑产业严重下滑的突出问题,各方不断呼吁和争取,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康市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安康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特色产业发展总要求,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在重点蚕桑镇、村开展“蚕桑科技提升年、现代蚕桑提升年、蚕桑转型升级行动”等创建活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印发了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强化技术培训、示范抓点、新品种引进、关键技术应用、省力轻简化养蚕设备配套推广,分解各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建立起县对镇常态化业务考核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年终组织检查、考核。与此同时,着力培育涉蚕新型经营主体,发挥蚕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蚕桑园区引领示范作用,倒逼重点镇、村树立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信心。
蚕桑产业建设是一项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重视的事业。近年,县、镇两级政府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着力支持蚕桑重点镇、大村、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组织县镇村抓点示范,落实重点部位发展密植高效桑园,夯实蚕桑发展基础。县政府积极协调财政、发改、林业、农业、扶贫、供销、经贸等部门各种整合资金倾斜予以扶持。据统计,2016年至2021年共整合相关资金近850余万元,组织调运优良桑苗230万株,扶持重点镇村和新型经营主体新建和改造桑园2400余亩。先后3年补贴发放蚕种1.1万张,惠及3600户蚕农。利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重点扶持百佳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盛源发、金穗、兴亿、宇振、东升等7家涉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立密植高效桑园850亩,建设配套蚕室5800平方米,添置省力化蚕业机械50余台(件),修建园区道路3.3公里,初步建立起“龙头企业(蚕桑合作社)+基地+产业大户”发展模式。截止今年,全县登记在册并直接从事蚕桑产业建设的蚕桑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23家、家庭农场(桑场)9个,开发的桑芽菜、桑叶茶、蚕丝被等系列产品3种,开展园下养殖8万余只,不仅带动了区域蚕桑发展,而且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蚕桑科技水平,近年先后选派6批30人次的蚕桑大户、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参加省、市、县举办的蚕桑先进技术培训、产业发展论坛、职业蚕农教育学习,连续5年树立市级蚕桑状元5名,蚕桑“十佳”科技工作者4名,培育年养蚕20张以上,蚕桑综合效益10万元以上产业大户41户。这些蚕桑大户、经营业主、状元都在蚕桑生产一线默默奉献,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
今后,县农业农村局将一如既往重视蚕桑产业建设,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必先振兴的总要求积极争取项目倾斜支持蚕桑发展,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推广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普及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助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镇、村进一步重视支持蚕桑产业建设,逐步建立起中省项目支撑、县镇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蚕桑产业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再次掀起我县蚕桑产业建设新高潮。
再次感谢您对蚕桑产业的关注、支持。
- 上一篇:关于尽快编制铜钱关镇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规划的建议[ 06-03 ]
- 下一篇:关于缓解县城区停车难的建议[ 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