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的旬阳县老城社区,拥有一条历史文化厚重的老街,秦时设关,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9年10月,旬阳县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全国试点县以来,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同步推进,推动老城社区从解决居民反应强烈的社风民风问题为突破口,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成为传播思想、践行文明、服务群众的“居民之家”,创新形成城市社区文明实践的“老城样板”。
党员干部的思想“加油站”
以社区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坚持以党支部和党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把老城革命烈士李兆众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统一全党意志的“定盘星”、廓清思想迷雾的“指南针”、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实践站成立以来,以多种形式宣讲党的科学理论53次,组织观看党的科学理论解读视频28次,联合驻社区单位收集各类民生事件39件,已有28件得到妥善解决。
群众身边的惠民“小课堂”
罗延珍是老城社区的退休老教师,极度勤俭,退休后到处捡废旧卖钱,房前屋后堆满了各种塑料瓶、泡沫、纸箱等“宝贝”,邻居怨声载道。老城社区文明实践站启动道德评议,对她不讲卫生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同时通过社区志愿者帮带,她加入社区自乐班、舞蹈队、手工坊,广泛参与实践站的各类活动。如今,罗延珍不仅认识了一帮老朋友,还能通过实践站接一些宣传活动,编一些小手工,挣些零花钱。
针对老城社区老弱妇孺和独居老人较多的问题,实践站充分运用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活动阵地和交朋结友的平台,创办慈善老年大学,开设音乐、舞蹈、体育、书法、手工、编织6个学习班,已有100余名学员在此寓教于乐。
按照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情况,组建3-5人的互助养老“小家庭”,并推选出一名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党员作为“大家长”,负责该家庭的日常事务。目前,组建了互助养老小家庭32个,124名党员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提供日常服务,受益96人。
文化交流的民间“大舞台”
“我是音乐老师,每周一三五,下午1点到3点,我定期到实践站,给文艺宣传队开展声乐培训。”66岁的退休教师曹显斌退休后发挥特长,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实践站注重加强文艺队伍和基地建设,把爱好文艺、书法、体育的社区居民和退休老干部50余人组织起来,成立文艺宣传队伍。大力打造“我们的节日”活动品牌,在每年元旦、春节、重阳、七一建党、十一国庆等节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自编自演和创作了大量颂扬共产党、讴歌新时代的歌舞、快板、小品、三句半等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感恩脱贫攻坚人》《歌唱革命英雄李兆众》《八姐妹宣传新民风》等歌舞,旬阳曲子《老城不老》、快板《扫黑除恶就是好》《当好全民反诈宣传员》等节目深受群众好评。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励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节器”
3月18日,一对夫妇互相推搡着来到社区要求离婚。经了解,男方王大叔58岁,妻子白大嫂34岁,因家庭琐事大打出手,两人情绪激动,叫嚷着非离不可。社区金牌调解员马海秀立即赶往实践站,问清缘由后首先批评了王大叔作为丈夫不关心体谅妻子,又开导白大嫂要为两个年幼的女儿考虑,包容丈夫的粗心,用女性的温柔感化引导,最终夫妻俩情绪逐渐稳定,握手言和。
马海秀是原老城社区主任,一直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群众威望高,擅长邻里之间的纠纷调解,久而久之社区居民都亲切地喊她“马大姐”。2019年10月老城社区成立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马大姐调解”作为已经发展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被纳入其中,至今开展调解300余次,是老城社区文明实活动的先锋队。
一年多来,老城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凝聚、宣传、引导党员群众,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建成“老城记忆”展馆,展示红色革命遗迹和老城发展历史;开办“四点半课堂”,为社区儿童提供代管服务;建立“时间银行”和“心愿墙”,促进志愿服务和群众需求互通;建立健康小屋,签约“家庭医生”,为1068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台账”;开展大型集体志愿服务活动12次,党员干部上门服务群众的志愿服务150人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演出志愿者服务活动20余次。
- 上一篇:吕河镇:“一核多元·三治融合”强化移民搬迁社区治理工作[ 04-28 ]
- 下一篇:旬阳县构元镇人大:持之以恒抓学习,夯实基础提能力[ 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