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稳步复苏 下行压力犹在
今年以来,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及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有序恢复,需求逐步回暖,全县经济稳步复苏。同时,疫情风险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根据县(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前三季度,旬阳县生产总值(GDP)127.81亿元,同比下降8.4%,较上半年回升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7亿元,同比增长1.6%,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3.25亿元,同比下降11.3%,较上半年回升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28亿元,同比下降6.4%,较上半年回升3.1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稳步复苏
1.农业生产形势逐步向好。前三季度,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24.76亿元,同比增长1.7%。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3.75亿元,同比增长1.6%,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种植业喜获丰收。夏粮丰产丰收,产量达到5.16万吨,增长2.1%,秋粮丰收在望,产量预计达到6.8万吨,增长1.2%。蔬菜产量12.65万吨,增长3.6%,水果产量1.58万吨,增长1.8%。畜牧业总体稳定。主要畜禽存栏数量上升,生猪存栏增长3.2%,牛存栏增长2.2%,羊存栏增长5.5%,家禽增长4.6%;出栏有增有降,羊出栏增长35.0%,牛出栏增长12.9%,生猪出栏下降9.1%,家禽出栏下降2.1%。禽蛋产量下降2.3%,肉类产量下降4.6%。
2.工业生产恢复平稳。支柱产业支撑带动,工业经济进一步恢复,整体趋势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8.62亿元,同比下降13.0%,比上半年回升3.6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0%,比上半年回升1.7个百分点,好于全市水平,但是从5月以来,回升力度有所减弱,值得关注。
前三季度,全县2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比上半年增加2个。20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较上半年回升,回升面达80%,其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分别回升10.3、7.7、7.2个百分点。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较上半年降幅有所扩大,分别回落21.7、14.9、8.2个百分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六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凸显。前三季度,六大支柱产业产值162.36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份额达到71%,同比下降9%,比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增速高4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支撑明显。
3.建筑业回暖加快。前三季度,全县11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7.08亿元,下降8.5%,较上半年回升25.9个百分点。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下降15.6%,较一上半年回升18.6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9.7%,较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
5.市场消费温和回暖。全县在节假日活动、换季消费需求以及消费政策刺激等共同作用,带动消费回暖。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同比下降9.5%,较上半年回升5.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1.68亿元,下降5.0%,较上半年回升7.8个百分点。
从经营地看,乡村消费恢复快于城镇。全县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50.59亿元,下降9.9%,较上半年回升5.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6.01亿元,下降6.0%,较上半年回升10.7个百分点。
从消费类型看,上半年,全县餐饮收入7.73亿元,下降17.8%,较上半年回升1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4.89亿元,下降8.1%,较上半年回升4.8个百分点。
商贸领域“批零住餐”降幅大幅收窄。前三季度,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6.8%,较上半年收窄11.1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8%,较上半年收窄6.9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4%,较上半年收窄15.9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12.9%,较上半年收窄6个百分点。
6.服务业降幅收窄。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28亿元,同比下降6.4%,较上半年回升3.1个百分点。在非营利性服务业和房地产实现由负转正的带动下,扭转服务业整体持续下滑的趋势。
7.房地产市场升温。因为疫情影响,楼市旺季有所延后,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220.4%,较上半年提高76.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6%,提高6.6个百分点。
8.非公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73.42亿元,占GDP比重达57.4%。非公企业在生产、投资、经营方面均表现出强大活力,支撑带动作用明显。
(二)民生保障总体稳定
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止9月底,全县“五上”单位从业人员数13544人,比6月末增加17人。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61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9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9%,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2.物价涨幅回落。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三季度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呈逐月回落态势。前三季度,CPI上涨1.7%,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三)质量效益有所提升
1.金融存贷稳定增长。截止9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0.56亿元,增长11.0%,其中:住户存款为163.2亿元,增长15.4%;贷款余额112.05亿元,增长11.4%,其中:中长期贷款86.11亿元,增长25.0%。存贷比为55.9%。
2.财政收支同比小幅回落。前三季度,旬阳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77亿元,下降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6亿元,下降9.6%。财政支出34.01亿元,下降3.5%。
3.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8元,同比增长5.2%,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1元,同比增长4.0%,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增长6.1%,比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县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影响,实现了稳步复苏。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风险及经济形势严峻,不利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恢复常态困难。今年以来,特别是小微企业,体量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面对冲击生存压力急剧上升。营业收入下滑,人工、租金、财务等成本费用难以控制,使企业生存运转更加困难。
2.固定资产投资缺少后续重大项目支撑,工业投资持续下降。一是缺乏大项目支撑,5000万元以上项目101个,较去年下降10.9%;二是工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三是重大项目入库率差,直接影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
3.消费持续回暖动力不强。一是零售业销售额持续下降。零售业销售额是全县消费品零售额的主要来源,影响最大。截止九月,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8%,转正仍需时日。而县内规模较大的民威、建新前三季度的销售额分别下降36.9%和22.2%。二是消费群体不及预期。全县旅游景区、大型文体商务活动、影院、网吧、KTV仍未恢复,消费群体数量大幅减少。疫情忌惮心理也导致大型商贸客流减少。三是疫情对就业、居民收入产生明显影响,且疫情短期内结束与否不明朗,不确定性增大影响居民消费意愿。
4.持续稳定就业压力大。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然而疫情对居民服务、文体娱乐冲击最大,恢复也最慢,就业形势严峻。9月末,“五上”单位从业人员下降5.6%,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房地产和文体娱乐业从业人员分别下降37.6%、30.1%、18.6%和17.5%。
三、建议
1.抓好工业发展,提高工业运行质量。要坚持贯彻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实现旬阳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44.4%,全县工业发展快慢直接影响GDP增速,在大地复肥关停、烟厂受陕烟调控全年生产形势不十分确定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工业运行调度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因企施策,精准发力,同时加快大型工业项目引进布局,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入园企业投产达效,加大银企合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2.抓好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稳健增长。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支撑点,拉动大投资,保持投资高速增长。一要切实加强项目入库工作,不断壮大项目库。督促完善相关手续,确保按时入库入统。二要切实加强项目进度推进,确保计划完成。三要加大重点项目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加快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四是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统筹规划,倾全力策划包装引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支撑引领作用的大项目,确保旬阳的发展稳居全市县域发展前列。
3.抓好“山水康养”旅游开发,带动三产融合发展。一要坚持“全域统筹、突出重点、递次推进”的思路,依照“山水康养”的旅游发展主线,重点开发生态康养游、休闲观光游、红色文化游和田园乡村游,深入挖掘太极文化、古镇文化、汉水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羊山旅游村、水泉坪、仙河田园等一批优质景点,进而助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大型贸易企业。二要扩大电子商务影响力,完善“太极旬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做强做靓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品牌,培育一批科技创新、特色产品、文化创意的优质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发展网上销售,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三要加大商业综合体项目和综合市场建设力度,构建多元商业、特色餐饮、富硒食品、康养旅游,实现错位发展,拉动消费市场。
4.抓好“五上”企业申报,稳定就业形势。培育“五上”企业是提升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应把“五上”企业培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达到规模的“五上”企业,应统尽统,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而作为吸纳就业“蓄水池”的第三产业,特别是要对传统的交通运输、“批零住餐”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又要对咨询、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这些新兴服务业进行重点培育,发展规模,以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稳定就业。
- 上一篇:旬阳经济快讯 2020.1-8[ 09-18 ]
- 下一篇:旬阳经济快讯 2020.1-10[ 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