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亲情温暖民心 ——讲述旬阳妇联会“六朵金花”的帮扶故事

作者:李开涛 发布时间:2020-07-14 09:0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感谢这场好雨啊,姐妹们,我们帮忙抢干农活,让烟农今年多收益。”夏雨初霁,在秦巴山区的羊山脚下,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坪村烟地里,县妇联会主席梁辉侠带领5位女扶贫干部正熟练地帮做田间管护。在扶贫战场上,6位妇联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果敢、担当和亲情式帮扶,温暖了民心,换来了小村巨变,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们为“六朵金花”。


寒风中送来了浆水豆腐

“侠,我现做的豆腐可好吃了,你来取,我在小河北桥头等着。”2019年腊月的一天清晨6时许,梁辉侠接到62岁贫困户万良彦的电话。

她匆匆赶到,透过灰暗的路灯看到,桥头的寒风里,直不起腰的万良彦手提黑袋子,冻得瑟瑟发抖。梁辉侠接过豆腐放在地上,双手握住万良彦冰凉的手责怪道:“我让你歇着,谁让你起大早做豆腐的?谁让你跑这么远送的……”说着说着哽咽着,湿了眼眶。

五年来,不论是办慢病手续,盖新房、搬新家,还是送紫红薯种、猪仔等发展产业促增收,逢年过节送的暖衣棉被,不知是解决了多少事,拉了多少家常话,才有今天的深厚感情。

“侠,你来了呀,这是我从地里摘来的黄瓜,洗干净了,你快吃个。”梁辉侠一到家门口,万良彦远远的迎过来。

“每次来你都在地里,说了多少次让你歇着,总不听。”两人始终紧握双手,坐在一起,暖暖的笑着、聊着。

扶贫工作中的暖,就是把群众当亲人,心与心靠在一起的温暖。

七次上门,只为老人搬进新房

“拆房行,先把我埋这儿!”66岁的贫困户王道芳视已经危及生命安全的老房为命根,倔强的眼神让第一书记王玉芳第6次上门做工作失败而归。

王道芳的固执并没有影响王玉芳让其过好日子的决心,她开车40分钟,再步行上山30分钟,第七次到户。

“你瞧瞧这山高路远的危房,想想儿子为啥还没找对象回来!想想女儿有多牵挂你,每回来一次有多难!”王玉芳难得的一次拉高了嗓门说道。随即从手提包里掏出卤牛肉、凉拌黄瓜等4个菜,拉着父子俩坐下。

谈了许久,石头墙的土坯房内格外冷。突然,王道芳抹了一把眼泪,扑通跪地。“儿啊,这些年爹对不起你!”“王书记,我要下去住新房……”

搬进迎凤园安置点的新房前,王道芳从衣柜里翻出一双鞋,捧在双手颤颤巍巍地说:“这是15年前,女儿第一次去河南打工回来给我的一双皮鞋。出门满是泥就一直没穿过,现在去住新房,就穿它。”

夏日的清晨,打扫完新家的王道芳站在阳台,向北望去,那度过了半生的山间贫穷日子早已远去,视线又沿着水泥路延伸到很远的地方,那是在期待儿女周末就能回来陪自己的幸福。

这是过去数年来李家坪村899户村民生活变化的真实写照。2018年9月以来,王玉芳担任“第一书记”,无论晴天下雨,一身迷彩,背着百宝箱式的手提包走村串户,与村民交心相谈,脚步丈量民情,把自己“驻”成了村里人。她说,扶贫路上心里甜,因为看到村子变了样。

把存折全部交给包帮干部

“姨,存折里上周又上钱了,我来念给你听。”自2017年起,田世秀就把自己的存折交给包帮干部杜世兰保管,需要购置生活用品时,杜世兰就从县城取钱买好送到家里。

拥有60年党龄的81岁老党员田世秀,和85岁的丈夫徐存有有一个养女已出嫁,靠养老金、计生奖补、高龄补贴等维持生活,家里的收入和开支都在这本存折上。

“小杜周周到我这儿来,样样事都操心,经常送吃的和衣服来,冬天还送被子呢,她就是我的亲人,信得过!”谈起杜世兰对自己的好,老人滔滔不绝。

“有几次,我回到家才发现包里多了两个鸡蛋。我高兴地告诉女儿,这是田奶奶养鸡专门攒下的鸡蛋,临走时偷偷揣进包里的,我们必须吃。”杜世兰说。

扶贫路上,杜世兰和战友们,一腔赤诚,以村为家,心系百姓冷暖,建立起信任,让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包联干群关系如鱼水之情。

把米面粮油送到家

“娟儿,辛苦你了,我没在家,旱厕改造都完成了,下砖、砌砖你个女娃子家,得是受了多少苦。”60多岁的梁子均夫妇常年在外打工,一回到村就跑到村委会向包帮干部龚娟道谢。“龚娟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呐,年前,媳妇带孩子时手指受伤,还是她跑前跑后帮忙办理报销,解决了3200多块钱。”

年初,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龚娟和她的姐妹们一直驻守在村里,村民生活用品紧缺的时候,她和王玉芳每天两趟驱车前往县城购买米、面、油等,送至村民家。当得知本村李本纲从北京回村滞留在小河高速路口时,大家达成共识:只要是我们村的人,我们就有责任保护他的生命安全。随即二人同村医李会玲一起开车接回,做检查并隔离观察14天。

近年来,李家坪村的“六朵金花”共同协调解决了许多群众的急事难事,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纠纷,在扶贫工作中,用真情和爱心把“责任”坚守了下来,巩固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骑摩托车送你回家

“你女儿对你可真好!”2019年6月,杜娟手拉着70岁的丁云芳从城关镇办理完高龄补贴手续后,在饺子馆吃完饭结账时老板的这声感叹逗乐了二人。

“这是我的帮扶干部,平时对我好咧,跟亲女儿一样!”丁云芳急忙解释,说话间总带着笑。

杜娟骑着摩托车载着丁云芳往回走,丁云芳感慨道:“刚才老板说得对,你真像我亲闺女!想想这几年,你帮我那双目失明的媳妇换残疾证;操心我家收入低,鼓励我种了10亩拐枣,今年就要挂果见收益了;搬新家时,小到米面油,大到床和衣柜,都是你给买的。你待我家的好,我这辈子都记得!”

“每次村民叫我闺女的时候,我感觉就是最骄傲最幸福的事儿。”这是“六朵金花”共同的心声。不光平时相处得好,工作起来更显成效,扶贫中的乐,是跟村民心心相惜的真情流露。

村里年年有变化

“2015年我初次到村,交通不便、气候高寒致使村内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挨户走访了解到出行难、低保、危房等突出问题,薄弱的基础设施让我很迷茫。”南文珍回忆着。

2018年以前,南文珍是县妇联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她带领村干部翻新村委会,把门前杂草丛生的场地改造成连通村道的水泥路和方便村民健身的小广场;联系学校,帮助村里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炎炎烈日下,现场查水源、建蓄水池,解决安全用水问题……为了李家坪村摘穷帽,她吃住在村,倾心竭力为村民办实事、解困难。她是2018年安康市“扶贫扶志”宣讲村村行的宣讲员,是2016年安康市优秀共产党员、旬阳县优秀第一书记……一切的荣誉都实至名归。

“南书记拄着竹竿把村里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有啥好政策第一时间到户宣传落实,为我们做得太多了,我们都说一个女人整天在村上忙也不是回事,她也有家,她太累了。”2018年8月,村民面对凤凰网记者到村采访时道出心声。

扶贫路上的铿锵玫瑰,也是孩子的妈妈,老人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南文珍常年奔波在村上、在地里、在群众中。“责任在肩,李家坪的百姓我放不下。”说起这句话,南文珍的眼睛里泛着泪花,疏于对家人的陪伴,她始终有愧。

李家坪村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扶贫开发难度较大,可越是艰难,县妇联会的“六朵金花”越是斗志昂扬,绽放的越是热烈。截至目前,水、电、路、讯、室等基础设施全面到位,户户有产业发展,人人能家门口挣钱,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户308人,历年已脱贫人口90户298人,贫困发生率1.11%,今年如期脱贫摘帽。

夏日余晖,村委会前广场上,村民跟随龚娟学习打太极拳,丁云陆在一旁拉二胡,看着这一派悠然自得的幸福生活,村支书丁义明感慨道:“自从妇联会包联我们村以来,铺道路、修水利、建设施,开展易地搬迁,发展产业,帮助就业,其实不光是村容村貌大变样,全村百姓走出了贫困,最大的变化是人心,老一套的懒散思想不见了,邻里纠纷没了,换来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出的经济活力,勤俭淳朴的新风气,美丽和谐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