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2020年第11期刊发了本刊编辑部、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调研组的文章《脱贫攻坚“志”在必得》。文中撷取的几个“战贫”良策,包括旬阳的“道德评议”,再现“旬阳声音”。全文如下:
“道德评议”让压力变动力
两年时间,由“后进典型”成为先进榜样,家住秦巴山区旬阳县金寨镇的村民吉元兵出了名。
多年前,吉元兵由于父亲去世,母亲身患重病,媳妇离家出走,再加上孩子上学,生活压力让他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扶贫干部越来越认识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最大“拦路虎”就是精神贫困,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
旬阳县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道德评议会”应运而生。全县的村(社区)一般由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乡贤,组成约20人的评议委员会,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活动。
△金寨镇寨河社区道德评议会现场
“道德评议会”成为破解“等靠要”思想的“金钥匙”。旬阳县先后推选道德评议委员6376名,召开道德评议会2775场次,评议先进典型3897人次、后进典型2332人次,帮教转化1837人次,形成“好坏大家评、落后有人帮、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吉元兵不出所料被评为“后进典型”。他心一横:“我要活出个样子来!”在帮扶干部帮助下,他养猪养牛、栽烤烟、种红薯,顺利实现了脱贫。
以教明志、以评立志,以亮激志、以奖励志,陕西多个贫困地区都因“道德评议”掀起一股创先争优、见贤思齐的脱贫新风,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上一篇:旬阳县“三新扶志”破解扶贫扶志难题[ 06-04 ]
- 下一篇:做实乡镇人大的新路径[ 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