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脱贫,是一份高难度的答卷,产业是助力脱贫攻坚摘帽的关键一招,自“春季建园”攻势以来,又到了产业发展抓落实的关键阶段。近日,旬阳县石门镇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产业建园的新高潮,各村鼓足干劲平整土地,挖坑育苗,到处呈现出一派“产业建园战正酣,热火朝天加油干”的景象。
走进木瓜村的六组的香芋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黑色薄膜覆盖着的垅,犹如黑色的波浪嵌在苍翠的绿中。“香芋性喜高温湿润,种芋在13~15度开始发芽,20度以上才开始生长,现在正是香芋种植季节,只有抓住时机种植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木瓜村主任孔祥礼如是说,他用他学到的知识,指导着种芋下地。木瓜村今年发展香芋30亩,利用“党支部+X+贫困户”这种带贫益贫模式,带动 15户贫困户增收,按照目前市场上香芋的价格,可实现户均增收2300元,为今年木瓜村实现村脱贫摘帽,户退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薛家庄村也是今年的摘帽村,百亩黄花是该村的主抓产业。这不,天刚放晴,勤劳的农户就挽起袖子在地里清除杂草。三组的冯忠美,年过半百的他,也佝偻着腰蹲在地里细致的清理着黄花苗周边的杂草,他欣喜的说“别小看这个绿苗苗,长大了,开花了,我们就有收入了。”百亩黄花带动了28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加上村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薛家庄村产业+劳务为村摘帽保驾护航,今年脱贫更有力气,更有底气。
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只有抓住产业这个关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石门镇党委政府立足地理环境,挖掘资源优势,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狠抓产业扶贫,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眼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坚持长短产业相结合,不断培育和引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大力推行“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园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通过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石门村的茶园,百亩魔芋,白庙、青蛇沟、木瓜的大棚蔬菜,楼房河村的千亩油用牡丹,秧田坝、王家坪、付家庄、谌家院的稻田养鱼,付家庄村的烤烟.....各类产业建园如火如荼,在全体镇村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发展遍地花开硕果累累,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已初见成效,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活了,贫困群众决战贫困、斩断穷根的信心空前高涨,脱贫摘帽攻坚总决战有序推进,广大干部群众正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 上一篇:【改革案例】“三扶联动、三步促动”推进稳定脱贫——旬阳县新…[ 04-23 ]
- 下一篇:麻坪镇:干群同心决胜脱贫[ 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