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理论调研> 正文详情

【改革案例】“三扶联动、三步促动”推进稳定脱贫——旬阳县新民风建设再出发的探索实践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3 17:5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编者按:

省扶贫办主要领导日前在安康市调研指导“志智双扶”和产业扶贫工作,充分肯定了旬阳县的工作。市委政研室、改革办集中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3个改革案例材料,现予以刊发。为全市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实战经验、创新模式、制度成果。

“三扶联动、三步促动”推进稳定脱贫

——旬阳县新民风建设再出发的探索实践

一、改革背景

旬阳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306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2015年,旬阳县针对部分群众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打牌赌博风等陈规陋习,以及一些贫困户“坐等政府送小康”“等靠要”“缠访闹”等较为严重的精神贫困问题,开展了“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活动,《人民日报内参》评价“成为新时期重拾党的群众工作法宝的一大亮点”;2016年作为安康市新民风建设试点县,2017年试点经验以市委一号文件在全市推开,成为全市新民风建设“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的策源地,取得了中央领导批示肯定、省市扶贫扶志现场会在旬阳县召开等殊荣。为推进新民风建设再出发,促进脱贫攻坚质量大提升,旬阳县持续探索扶志、扶智、扶贫“三扶联动、三步促动”新机制,系统解决贫困户动力不足、信心不强“不愿干”,智力不高、技能不强“不会干”,收入不稳、产业不强“不能干”的问题,找到了“智随志走、志以智强,智推业兴、志引业广”的新抓手,成为彻底拔除精神穷根、消除物质贫困的新样板。

2014年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脱贫退出28229户100994人,2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2.6%降至6.86%。2019年全县计划脱贫退出2.05万人、145个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6%,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二、主要做法

第一步:扶志破陋习,解决“不愿干”的问题

一是问题找出来。旬阳县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为新民风建设载体,以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热心公益、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乡贤为主要推动者,贯穿破旧立新、直击致贫痛点,解码一些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要懒懒到底、政府来兜底”等“懒汉难扶”行为,为贫困户开展一次是否存在“价值观扭曲、是非美丑界限混淆、一切向钱看”的“道德体检”,深挖病灶根源、实施靶向治疗,打破“甘于穷”“习惯穷”“不怕穷”的惯性思维,特别是倒逼“懒汉”当下改、长久立,在激发荣辱观、树立价值观中重塑自我。比如,吕河镇江店社区贫困户周某曾3年赴各级上访238次,“理直气壮”地要帮扶、讨救济,社区道德评议委员会将其评选为后进典型,使其受到极大触动,后来在社区支部书记一对一帮扶下,周某逐渐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认识,改变了缠访行为,积极发展产业,一人养了3头牛、4头猪、20只羊和15只鸡,抽空还到集镇贩卖菜苗。2017年周某住进移民搬迁安置新房,顺利脱贫。

二是新风树起来。旬阳县使“诚孝俭勤和”五字新风更加聚焦脱贫攻坚实际,通过倡导“诚”,引导贫困户如实反映个人收支状况,客观反映干部帮扶实绩;倡导“孝”,教育群众重塑家庭伦理之道,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倡导“俭”,刹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减轻贫困群众请客送礼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倡导“勤”,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自信自立的主体意识,把摆脱贫困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倡导“和”,妥善化解争当贫困户、脱贫不愿退出等缠闹扯皮甚至奢望以闹求决、以访谋利等问题。以民歌、儿歌、花鼓、快板、小品等形式,以院村组会、院坝会、恳谈会等方式,以修订村规民约延展到“续家谱、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等模式,让新民风建设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特别是直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问题,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小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全县所有村均修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村级红白理事会组织覆盖率达100%,限定了红白喜事操办类型、办席标准、人情份子数额,明确违约责任和处罚办法。2018年红白喜事节约费用2125万元,有效减轻了群众人情经济负担,引导群众集中财力精力抓脱贫。

三是评议实起来。各村由群众推荐“乡能贤达”每季度扎实开展一次道德评议,评选先进典型进行红榜褒扬,引导见贤思齐;对后进典型进行黑榜曝光,帮教转化。全县共推选道德评议委员(乡贤)6376名,先后开展道德评议会2775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3897人次、后进典型2332人(件)次,帮教转化1837人(件)次,形成“好坏大家评、落后大家帮”。比如,贫困户李某某右手严重烧伤、没有手指,家有4口人,3人都有残疾,但他不等不要,又种烤烟又养猪,实现了自主脱贫,把他评为红榜后披红挂花,让很多“等靠要”的贫困户深受触动、坐立不安。

四是奖惩用起来。出台《道德模范待遇保障暂行办法》,设立道德模范关爱基金,先后推荐表彰省级道德模范2名、脱贫攻坚典型7名,荣登“中国好人榜”2名、“陕西好人榜”12名,成为引领新风、脱贫立志的标兵;采取“社会扶持、多方资助、村社管理、关注弱势”的运行模式,在村建立爱心超市,实行正负双向积分制管理,以正积分免费换取物品,对负积分达到20分的贫困户按下产业奖补等帮扶“暂停键”3个月,反向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和潜能。比如,白柳镇十里洼村贫困户肖某某,一家三口已享受分散安置4.5万元的补助,但他仍多次上访提出无理诉求,村道德评议委员会劝说无效后,对其做出“停帮”决定,促使肖某某认识到错误,把精力从缠闹扯皮上转移到发展生产上,第一个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目前正全力以赴发展中药材种植。全县贫困村爱心超市累计投入物品194.5万元,贫困户使用积分112.5万分,惠及3380户贫困户;对脱贫攻坚“缠访闹”问题,选配整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支力量,通过行政促和、司法判和、道德说和“三力联调”,成功化解“钉子案”“骨头案”120余件,有效遏制了歪风邪气的滋长,防止“越懒越有收益”的负面示范效应发生。

第二步:扶智强能力,解决“不会干”的问题

经过第一步思想洗礼和反思陋习后,激活了贫困群众“穷则思变”的精气神,但剩下的贫困户都是“硬骨头”,头脑空空、两手空空,无智无技不会干的问题突显出来。为巩固扶志成果,旬阳县把扶智作为立志后的关键,采取因户因人培训,对接市场需求实训,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增强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

一是摸底精细。以贫困劳动力资源现状为主线,全面摸清家庭人口、就业愿望、培训目的、就业情况、技能状况等“家底”,分别建立实名制的数据库,尤其是对全县4.5万有劳缺智、弱劳缺智的重点人群在册有数、培训有方、实战有为。

二是培训增技。坚持分类管理、定向指导、按需培训原则,整合培训资源,组建技术专家、扶贫干部、职业农民3支技术队伍,广泛开展产业技术、就业技能培训。全县开展集中技能培训98场次8900余人次;向贫困村派驻科技特派员170名,确保贫困家庭主要从业人员掌握1-2项基本技能。重点对于思想转化过来的“懒汉”由培训老师手把手教技术,帮扶干部汗洒汗带着干。比如,金寨镇寨河社区贫困户吉某某,家境贫困妻子离家出走,时常借酒发疯打骂母亲。2015年,镇村通过道德评议将吉某某作为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并进行教育帮扶,重点通过免费培训、上门指导,使其掌握了养猪养牛和烤烟种植技术,2017年他养殖4头猪、5头牛,种植烤烟24亩,实现了脱贫。吉某某已经还清了外债,筹资改善了居住环境,还主动参加其他村的道德评议会,讲述自己的转变故事来激励其他贫困户立志增智。

三是带薪实训。按标准发放实训补贴,支持贫困群众边干边学边练,增强实践经验,巩固技术能力,提升实操水平,通过相对固定时期的实地务工、车间练工、师傅带工、以干带训,从身无所长变为能工巧匠,为返乡创业奠定技能基础。对协议进企劳动力,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采取“先发后补”的方式,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落实对技工院校就读贫困学生和参加农业种养技能培训、外出创业参训、定向培训的贫困户相关补助政策,调动参训积极性。全县开展订单式带薪培训2300余人次,输送“手足修复师”技能型贫困劳动力1506人,核发生活补助、交通费用等110余万元,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很多贫困户尝到了技能提升的甜头。

第三步:扶贫兴家业,解决“不能干”的问题

由于一些贫困户已经在物质和精神输在了起跑线上,存在志智双扶后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现实,尤其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贫困户单打独斗遭受经营挫折的事例屡见不鲜,贫困户负得起赢而负不起亏的承受力,会造成新的“破罐子破摔”现象。旬阳县在志智双扶基础上,着力打造支部带强“X”、支部就是“X”的“支部+X+贫困户”升级版,带动贫困户融入产业链、能人群,真正实现就业稳、收入增、家业兴。

一是“X”带动产业收益。建强脱贫攻坚“主心骨”,以合作组织联动、现代园区牵动、社区工厂促动、乡村旅游互动、企业带动,培育“X”载体;采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订单销售等措施,引导贫困户与市场结成利益共同体,让贫困户在参与产业链中获得稳定收益。全县先后发展拐枣30.8万亩、牡丹9.1万亩、烤烟6.5万亩、魔芋6.8万亩、中药材6.2万亩,牲畜出栏230万头。169个贫困村培育653个“X”载体,1.2万户3.8万贫困群众受益。比如,构元镇羊山村贫困户田某某,勤劳简朴,却苦于无人帮带,以前发展产业多次受损。通过依托合作社带动,2018年栽植了连翘、金银花、牡丹等中药材9亩,收入3万多元,并在城关镇四海逸家安置点购置了新房,其子通过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介绍在西安务工,月收入3000元,全家实现了脱贫摘帽。

二是劳务输出实现就业增收。在贫困村成立劳务扶贫服务公司,在镇级设立劳务服务站,在县级组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和劳务扶贫职业培训中心,采取上下联动、内引外联的办法,对贫困劳动力精准分类、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精准就业。全县共组建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277家,选聘公司管理人员831人,覆盖贫困村169个,目前已与常州、西安等1358家用人单位合作,建立跨区域劳动力培训供应就业基地51个,征集用工岗位近5万个,签订贫困劳动力定向输出框架协议969份,派遣外出贫困劳动力1.8万人,帮助7352人实现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三是新社区工厂助力安居乐业。按照“总部建在园区、车间建在社区”的思路,在兑现市级补助政策和新社区工厂贷金融支持的基础上,旬阳县出台了12条新的扶持政策,增设500万元专项基金,吸纳贫困劳动力在新社区工厂就近就地就业。全县共培育发展毛绒玩具、农产品深加工、电动平衡车等新社区工厂31家,吸纳劳动力就业1123人,带动710名贫困劳动力直接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三、主要特点

(一)“三扶联动、三步促动”环环紧扣、相融互进。扶贫缺了“志”和“智”,脱贫户没有内生动力、创业缺乏活力;离开扶贫实践谈扶志、扶智,则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只有用贫困户脱胎换骨的发展实力说话,才能动员更多的群众打开心结,解开贫困精神“枷锁”。“三扶”联动,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先教育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再引导其学技术强能力,最后促脱贫摘帽子,当贫困户品尝了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报酬待遇后,越干越有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形成内因外因同发力、物质精神双脱贫的良性循环。

(二)“三扶联动、三步促动”各得其要、借力转化。扶志激发“愿脱贫”,扶智支撑“会脱贫”,扶贫确保“能脱贫”,既是新民风建设的深化延伸,又是综合施策促脱贫的运行模式。扶志难在找准病根、打开心结,扶智贵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扶贫要在有业有岗、由弱变强,这三个步骤尽管清晰易行,但每一步既要办法多元,又要聚力聚焦,既使上一个环节成为下一个环节的发动端,又使下一个环节成为上一个环节的导引端,非以人为本不可、非精准对位不可、非全力以赴不可,达到精神能动促进、物质奠定信心,就找到了脱贫攻坚的方法论、辩证法、规律性。

(三)“三扶联动、三步促动”关键在党、要害在人。“三扶联动、三步促动”,组织道德评议活动树新风正气,“支部+X+贫困户”“村社合一”以及村级劳务扶贫公司领着、带着、帮着贫困乡亲干,抱团发展兴家业,关键在于各级党委坚强领导和支部“主心骨”作用发挥,要害在于每一个工作步骤都有一群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的党员干部来领衔、来把关。不放弃弱势群体,不抛弃思想落后的贫困群众,这是检验党员干部为民初心、淬炼作风的试金石。把贫困群众再造为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