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六十七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08 08:1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9年第19期(总第三百六十七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9年3月7日

 

导 读

我县就业扶贫“春夏专项行动”战果初显

县交通设施建设指挥部:创建“五个工程”助推脱贫摘帽

赵湾镇:支部引领壮大集体经济 合作带动决胜脱贫攻坚

 

我县就业扶贫“春夏专项行动”战果初显

新春新气象新年新作为。县就业创业脱贫指挥部以“春风行动”活动为载体,坚持以“有劳就有技、有技就有业、脱贫不返贫”的目标,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黄金期”,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大宣传、大招工、大培训”工作,战果初显。

战果一:“春风行动”助力3000多人就业有意向

2月13日,安康市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苏陕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在旬阳启幕。76家用工单位,1.8万岗位,3100多名城乡劳动者进场求职,现场达成用工意向775人次,实现了对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县人社局充分发挥春风行动重头戏作用,从元月份开始分镇开展就业扶贫“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活动,精准对接江苏常州、安康高新、县内新社区工厂等用工单位,广泛征集用工岗位;通过“旬阳智慧人社”、“旬阳创业就业”微信平台等媒介宣传和悬挂标语等形式营造“大招工”氛围,力求家喻户晓;并进村入户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就业意愿的对象尽快上岗就业。

截止2月底,巡回21个镇举办“春风行动”暨苏陕协作、安康高新区、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招聘会5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3589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94人。免费发放就业扶贫政策等各类宣传资料8.6万余份。

战果二:“量体裁衣”式扶技扶志培训2000多人稳就业

针对贫困户不想出、不敢出、不知道出去做什么的实际,县人社局联合扶贫办、财政局等单位,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建立了旬阳县劳务扶贫技能培训中心。紧扣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重点开展励志、家政服务、特色品牌、新型职业农民、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六类”免费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根据贫困户需求量体裁衣,对转移就业缺技术人员开展“手足修复师”“旬阳建工”等订单式培训,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对无法离乡且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开展种养殖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提升务工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自元月份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岗前培训21场次,共培训2457人,让贫困劳动力具备致富能力和造血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并为205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费用补贴4.5万元,以“渔”获“鱼”,长久脱贫。

战果三:擦亮劳务扶贫“金字招牌”1.8万人大转移

2月17日,旬阳191家村级劳务扶贫公司与高新区创业就业服务局签订了《劳务招聘合作协议》,建立长期交流、互访对接和信息通报的长效招聘合作机制,助力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增收。

全县已组建村级劳务扶贫公司277家,建立对接联络、保障维权、服务管理“三大机制”,推行“七个一”运作模式,通过线上微信互动联络,线下联络员联企联家,已与常州、西安、安康新等地和县内社区工厂、合作社、村内务工能人等1358家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征集用工岗位4.5万余个,1.8万名贫困劳动力通过村级劳务扶贫公司派遣实现稳定就业。

充分发挥劳务公司作用,拓展就业服务范围,探索“培训、就业、维权”保障“同步走”,总结提炼“211”就业扶贫体系,完善县劳务扶贫服务中心和劳务扶贫职业培训中心职能,擦亮劳务扶贫增收强县的金字招牌,促进有劳贫困劳动力“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地实现稳定就业!(龚泽忠张兆群)

 

县交通设施建设指挥部:创建“五个工程”助推脱贫摘帽

县交通设施建设指挥部在全县脱贫攻坚交通建设项目中开展创建“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和“文明工程”活动,以此加强交通在建项目管理,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为全县脱贫摘帽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为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对每项创建工程都细化标准和要求,成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综合评比,实行五个单项一票否决,项目执行机构经考评未达创建标准,参与工程管理人员年度考核不得评优、评先,并取消当年职称晋升资格。(彭军)

 

支部引领壮大集体经济 合作带动决胜脱贫攻坚

——赵湾镇探索“支部+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烤烟产业发展新路子

今年以来,按照全县脱贫摘帽整体安排,赵湾镇结合自身实际,在抓产业促增收保脱贫方面狠下功夫,围绕“烤烟强镇建设、做实集体经济、实现脱贫增收”目标,探索“支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新路子。截止2月底,全镇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2000亩,发展烟农355户,流转土地务烟5040亩,其中30亩以上大户125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烤烟1450亩,组建烤烟专业合作社14个,成立务烟工作队14个220人,全镇共带动贫困户种植烤烟169户3635亩,通过流转土地、劳务派遣等措施间接带动贫困户318户。

坚持党建引领找路子。烤烟产业是赵湾镇的优势产业,已经发展了近30余年,最高年份实现产值4000万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将烤烟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支部带动作用,培育新兴市场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烤烟”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烤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打响“陕西烤烟第一镇”品牌。

壮大集体经济搭台子。一是成立机构。成立1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以此为依托,组建烤烟专业合作社,选定法人、吸收股民、制定章程、规范工作制度,完成注册和规章制度建设,挂牌运行。二是规范运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搭台,建设烤炉等务烟基础设施,将闲置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经营;烤烟专业合作社可以是村干部领办,也可以是能人领办,全权负责经营,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承包流转的土地进行务烟,缴纳土地流转费用和使用烤炉等公共设施租金;村干部、烟草技术员、农户等可以参与入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可以参与技术指导和经营指导,帮助协调劳务用工派遣等实际困难;同时明确要求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烤烟不低于100亩,带动贫困户不少于10户,流转的土地须是新开垦烟地,增加务烟面积。三是科学分配。建立科学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明确集体合作社和经营主体的责任和利益分配办法,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种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领办烤烟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股东负责投入、管理和受益,务烟收益全部归经营者所有,参与入股的按照股份协议分配利润,使用集体资产和设备的按市场价缴纳租金,增加集体收益份额。

倾力政策保障开方子。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务烟积极性,把税收利益最大限度的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贫困户倾斜。一是落实烤炉建设补贴。烤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统一联建,建设用地由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来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资金、政府投入补贴、争取联村部门帮扶及社会扶持资金,达到验收标准,出租给专业合作社有偿使用。二是落实流转土地补贴。合作社流转新开垦土地100亩以上,务烟大户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烤烟30亩以上,且产量产值达到考核标准的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流转费,不重复补贴。三是落实税收返还补贴。合作社发展烤烟实现的烟叶税,按照县镇分成比例留镇部分的50%返还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为集体收益,当年实现消灭空壳村目标。四是落实其他政策补贴。在落实烟草行业出台的政策同等享受保险、贴息贷款政策的同时,将产业奖补资金、互助协会资金等向务烟倾斜。

落实带贫措施挣票子。按照户分三类的办法,推进“烤烟产业+有能户、烟草合作社+有能户,党支部+合作社+弱能户、种烟大户+弱能户”帮扶措施的落实,扎实推进烤烟扶贫工作。一是动员贫困户自己种烟稳脱贫。重点针对有能户,动员其将自己适宜务烟地块发展烤烟,同时流转部分土地发展烤烟,当年即可实现收入达标。二是合作社带动发展保脱贫。对于有地块无劳力、有劳力无土地、或者有意愿无设备的贫困户,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落实带贫措施,将土地流转到村、将劳力派遣到务烟工作队、将烤炉等设备出租给发展户,让贫困户不用外出,在家就能实现地租收入、务工收入。三是党支部协调推进促脱贫。党支部在推进烤烟扶贫过程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重点解决土地流转、劳务公司用工派遣、务烟工作队组建、合作社建设、入股分红、烤炉等集体资产的建设购置和使用工作,以村为单元,与大户、散户和合作社对接,协调开展生产,实现整体脱贫增收。据统计,全镇已有169户贫困户发展烤烟3635亩,当年可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流转贫困户土地3000亩,亩均实现地租收入150元;组建务烟工作队14个,吸纳贫困户108人,人均可实现劳务增收5000元。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