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初春的红军乡村,处处皆美景:迎风飘扬的旗帜、多姿多彩的文化墙、干净的村组道路……让人感受到山村的希望在升腾、幸福在绽放。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2月15日,红军战区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大会,安排部署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各项任务,动员全镇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全面发起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力促实现良好开局。
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这场硬仗怎么打?红军战区责任副指挥长向甲锋表示,以“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基础,四个保障”为核心,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摘帽的总体目标,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一鼓作气,确保如期脱贫。
一个目标
对标户村退出“57”标准,高质量完成405户752人脱贫任务,实现周家河村、庄院村、红军村、中湾村4个贫困村高标退出,巩固提升已脱贫868户3190人脱贫成效。
两个重点
巩固数据质量。以全面开展“一补两送一议”工作为抓手,补录建档立卡脱贫户信息、送技术送政策、商议脱贫举措,巩固减贫成效。
提升脱贫质量。开展好入户帮扶工作,完成“纪实薄”和“一户一档”资料收集归档;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政策落实”分年度、分类别、分层次完善年度脱贫档案资料;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从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住房情况等方面,逐户开展信息核查,切实提高“三率一度”;综合研判户村脱贫退出的前期认定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户退出5个、村退出7个指标的认定工作;镇、村(社区)分别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台账、销号记录等,把问题整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带着问题深入工作,在工作中落实整改。
三个基础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按照“全域规划、长短结合、突出特色、龙头带动、连片推进”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党支部+x+贫困户”产业发展带贫益贫机制,夯实到户“1235”(户均输出1名劳动力,饲养生猪2头或种植2亩短效产业、3亩拐枣或油用牡丹、山羊饲养5头)产业发展模式;依托8个村级劳务公司,采取“村级劳务公司+用工主体+贫困劳动力”模式,把职业介绍、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延伸到村,到群众家门口,精准服务到户到人,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发护林员、护河员、保洁员、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60个,全部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夯实到户“1235”产业发展模式
切实解决住房问题。做好红军小区(三期)、圣驾安置点、茨坪安置点、庙湾安置点水电路、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按照搬迁安置房装修“三统一”要求,积极引导搬迁对象“简约化”装修,避免出现“豪华装修、超标准装修”现象发生,达到全镇安全住房认定100%的标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茨坪社区等4个非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力争6月底前竣工,彻底解决3000余人饮水难的问题;加快实施庄院村产业路、中湾村“油返砂”项目和2.5公里道路建设的尾期工程;严格按照标准新建中湾村、上马村、庙湾村、茨坪社区4个卫生室,配齐配好设施设备,落实医疗人员,为贫困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四个保障
筑牢健康扶贫保障。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充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工作;通过慢性病随访、老年人体检、孕产妇保健服务、集中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基本公卫服务,做实做细疾控“八大行动”,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筑牢科技培训保障。落实奖、贷、助、补、免等各项资助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发挥“雨露计划”、新生劳动力培训、技能培训等,使贫困群众掌握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切实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筑牢民生兜底保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对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供养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完成竹筒敬老院室内装修和附属设施建设改扩建项目,确保5月底前集中安置五保户120人。
筑牢“志智”双扶保障。持续开办红军精神大讲堂、全民教育讲习班,综合运用道德评议、停帮机制、司法公益诉讼等有效手段,认真落实爱心超市、生产奖补、劳务补贴等政策,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红军战区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扑下身子“拔穷根”,精准施策“脱真贫”,凝神聚力“真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上一篇:旬阳县交通设施建设指挥部:全力聚焦 决战决胜交通脱贫攻坚[ 02-20 ]
- 下一篇:旬阳农商银行:优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强作风提升发展质量[ 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