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四十六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6 16:15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8年第121期(总第三百四十六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12月25日

 

导读:

县资金保障指挥部:筹资20亿,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全县又有6.48万人吃上安全水

 

县资金保障指挥部:筹资20亿,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资金使用量大面广,每一分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让每一分财政涉农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这是县坚资金保障指挥部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的庄重承诺。

无论是产业发展、就业创业还是教育、医疗保障等,“八个一批”脱贫路径中资金保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整合涉农资金发挥“聚指成拳”最大合力

面对县级财政紧张、脱贫攻坚工作各项资金需求大的实情,如何备足战争“粮草”,这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县财政从拓宽筹资渠道、强化涉农资金整合上着手。在坚持涉农资金应整尽整的基础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3.65亿元(其中:足额落实县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60万元),整合率达到100%。已拨付使用财政涉农整合项目资金3.5亿元,占已纳入整合资金的97%;向上争取新增债券资金、深度贫困村村组道路专项资金6.65亿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村组公路等脱贫攻坚项目;争取移民搬迁资金7.1亿元;充分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管好用好2亿元的金融扶贫贷款资金。倾斜支持7个深度贫困村每村不少于300万元的财政资金投入,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筹措资金近20亿,这是县财政助力脱贫攻坚提供资金保障的瞩目之举。

优化结构确保财政投入“好钢用在刀刃上”

用好资金可以改变农村面貌,用活资金则可以引导农民持续增收。资金投入上如何防止“撒胡椒面”现象?创新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势在必行。

如果说改善农村村组道路条件、实施安全饮水等惠民工程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基础,那么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就是解决持续增收的关键,旬阳将整合的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有效提高涉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精准性、指向性。

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用于产业发展的原则,支持全县产业发展的“4551”奖补政策应运而生,(4免费:拐枣、油用牡丹种苗、蚕种免费供应,小额信贷免担保全贴息;5保障: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生猪农业保险财政统一代缴;5补贴: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不超过5000万元的补贴;1优先:参与扶贫经营主体优先申报涉农项目,有效缓解筹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财政产业扶贫政策体系。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3+X”产业发展模式,旬阳财政在资金保障方面全力以赴。

财政涉农资金的精准使用,不仅让旬阳9.18万亩牡丹、30.8万亩拐枣走出秦巴山区,更让烤烟、畜牧、魔芋产业发展势头愈加强劲,同时助推了狮头柑、樱桃、金丝皇菊、金银花、黄花菜、核桃、油桐等特色产业的齐头并进,让更多的贫困户搭上脱贫致富的列车。

透视监管严防财政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7月中下旬县财政局牵头、县扶贫局配合,组成6个检查组分赴全县21个镇、县级6个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重点检查,查是否存在资金滞留、使用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健全等问题,逐镇、逐单位列出问题清单,跟踪督办、限期进行整改。

8月3日,全县脱贫攻坚扶贫资金管理问题整改推进会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业务培训会在铜钱关镇召开,有效规范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9月18日至28日,五个研判指导组利用10天时间,对全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精准使用进行综合研判。

资金拨付支出调度机制的规范运行,“九坚持九不准”的严格遵守,“周统计报表、月通报考核”,财政扶贫资金督导考核力度只增不减,使得资金管理使用主体责任愈压愈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浓厚氛围在全县形成。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财政涉农扶贫资金重要性不言而喻,旬阳财政人用专业的工作精神、过硬的业务素质、扎实的实干担当,下足功夫做实统筹整合资金、“八个一批”资金、资金拨付使用以及资金管理问题整改四本“台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保障。(黄妮)

 

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全县又有6.48万人吃上安全水

净水厂全面竣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神河镇王义沟社区,260户村民吃上了“安全水”,欢腾的氛围驱走了冬至前的寒意。

连同王义沟社区在内,今年我县计划建设64个贫困村饮水工程,目前已全面建成,6.48万人实现安全饮水,市对县下达的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紧盯“组组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目标

一季度刚结束,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就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白柳镇白桑园村饮水工程主体建起、仁河口王莽村蓄水池混凝土浇筑、麻坪镇南家庄村蓄水池完工两处...... 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包抓人员丝毫不敢懈怠。

安排部署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作。按照《旬阳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关于2018年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要求,64个新建设项目要在10月底竣工投入试运营,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为有效推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建设指挥部紧扣脱贫退出饮水安全达标硬性要求,专题印发了《全员包抓脱贫工作任务的通知》,制定工程建设组织机构网络图和任务分解图,实行“挂图作战”。成立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责任指挥的工作领导小组,凝聚了强大的“作战”合力。

包抓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在饮水工程建设中,“五位一体”包抓工作机制和“五定”工作方法,让任务落得更实更细。 就甘溪镇来说,2018年涉及高庄、桂花树、周庄三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五位一体”包抓工作机制在该镇的具体体现为:水利局一名领导挂片指挥、一个局属部门包镇落实、抗旱服务队包村包组到点位推动、各镇包外围环境协调、村镇供水公司包参与建设及运行管理,逐村定目标、定方案、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即“五定”,目标细化和任务分解到人头,确保“组组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如期实现。

“要把乡亲们的饮水工程设计好” “水要是通了,我好想给你们磕几个头,表示感谢……”年过六旬的杨孝田以这样朴素的敬意,表达对专业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服务队员由衷的感激。 家住麻坪镇李家河村六组的杨孝田,因房屋地势高,山上无水源,一直在一公里外挑水吃。村上同她一样受饮水困扰的,还有140余户,基本靠天吃水、靠窖集水吃。

建设中的饮水工程。4月下旬,水利局系统内的设计院、抗旱服务队、村镇供水公司人员,共同组成一支专业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服务队,为李家河村解决饮水安全。在全县,这样的工作队伍遍布到19个乡镇。 “备齐换洗衣服、工程建设文本资料、测量仪器,戴着一顶草帽分赴到自己的包联镇,一干就没有休止符。” “怕影响工程进度,怕质量出现瑕疵,怕技术不过关,更怕乡亲们不满意。” “即便跑遍每个村的扒扒架架、沟沟叉叉和山山卯卯,也要把乡亲们的饮水工程设计好,不浪费资源,不搞失败工程......”

自来水引到了农户家。专业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服务队员们没有豪言壮语,一心一意只想让贫困乡亲们早点吃上“安全水”。 据统计,今年我县累计争取中、省专项资金8356万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建截水坝201座、过滤池180座、蓄水池262座,铺设管网1410km,解决6.48万人安全饮水;当年计划贫困退出的村76个、9478户、33411人户,安全饮水通过市级核查认定;全县299个村的分散供水和当年退出贫困村的集中供水,10月底前完成了水质检测,符合水质达标标准;全县21个镇均创建示范村一个,分别达到“五有”标准,农户生活用水在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高于户脱贫饮水安全标准。

饮水安全工程有产权。截水坝、过滤池、蓄水池等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好了,但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破损谁来修护?相应产权如何划分?管护经费该谁出?

村里有了净水厂。11月2日,在我县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颁证会上,169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证和产权证,明晰了各供水工程四至范围、资产权属,重建轻管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3月28日,《旬阳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吕河作为我县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试点镇,探索采取“供水协会+管水员+X”管护模式,明确供水人口大于一千、不足一千的农村供水工程,分别实行专业机构、供水协会管理,单户工程由农户自行管理;同时落实专管机构、管理办法和维护基金,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确权,按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对供水工程确权登记颁证。

为饮水安全工程颁发确权证。目前,通过精准确权、合理量权、充分赋权和有效活权,我县已有20个集镇供水工程和169个贫困村饮水工程,明晰了所有权,界定了使用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责任,补齐了村镇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短板,做到了产权有归属、管理有主体、维护有经费,工程良性健康运行,群众真正受益得利,农村居民长久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熊明会 刘传鼎)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