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战区:传统手工粉条变身脱贫好产业

作者:李鑫 发布时间:2019-01-04 08:57 来源:城关镇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城关战区龙头村依靠地理和传统手工优势,把“土红薯”手工制作成晶莹的粉条,口感、品质独具一格,深受市场欢迎,也成为当地村民脱贫的好产业。

一场大雪,气温骤降,这时是龙头村村民最忙碌的时候,一年的辛勤劳作也将在这个季节得到回报。

在这里,村民还保留着传统换工的劳作模式。薛菊梅,有20多年挂粉经验,她早已经掌握了每个关键环节。

“我要趁着温度低雪下的大,赶紧把粉条挂完”,村民薛菊梅说道,“打粉面子时候要注意,就是箩的粗细,箩粗了有渣子不行,挂不成粉条,和粉面子是要注意水的温度,水温要到80度,水温过高了粉烫坏了,水温太低容易脱芡。粉面子要揉成团保持温度,天冷得很就要拿被子盖上。”

滚烫的开水咕嘟咕嘟的冒着泡儿,几个男劳力正在卖力的和着红薯粉面,漏粉师傅事先挑好一个合适的位置,一手拿着漏瓢一手均匀敲打 ,细长的粉条落到滚烫的开水锅中,又被迅速捞到凉水盆里浸泡,然后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粉条串起来搭在院里的架子上控水,因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粉条在户外冻一冻再晒干就可以长期保存了。

“今年我屋总共种了大概8亩地红薯,一万斤红苕打了两千多斤粉面子,三万多斤(红苕)卖给村上合作社了,两千来斤粉面子挂两千多斤粉条,按市场价,我能卖一些钱。”据薛菊梅介绍,今年村上引进了新的红薯品种,出粉率比往年提高了不少,两口心里盘算着,按今年这收成,脱贫是没有问题的!

据了解,今年龙头村共栽植700多亩红薯,可加工粉条56万斤,带动村上34户贫困户104人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