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旬阳县把发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2+3+X”的产业发展模式。
旬阳县是拐枣的最佳适生区,栽培历史悠久,为此,旬阳县因势利导,确定将拐枣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之一。截至目前,仅神河镇的拐枣种植面积就已发展到一万五千亩,围绕这一长效产业,当地还积极发展林下养蜂,食用菌生产、加工等短期产业。神河镇柳林村的包维强就是凭着“2+3+x”的模式脱了贫。
旬阳县神河镇柳林村脱贫户包维强:“现在才在建园初期,三到五年后进入盛产期,拐枣和牡丹我的年收入这两项长效产业应该超过20万。”
在培育壮大拐枣种植基地的同时,旬阳县还引进了三家拐枣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旬阳县农林科技局副局长陈自立:“目前咱们拐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按照规划咱们这个拐枣(加工企业)全部投产以后,基地产值每年可以达到10个亿左右,综合产值能达到100个亿左右。”
吕河镇敖院村的邱崇知以前靠农用三轮车跑运输,一年下来收入不到一万元,三年前,一场大病使邱崇知成了敖院村的贫困户。而自从村上建起了江森源油用牡丹产业园后,他实现了脱贫增收。
旬阳县吕河镇敖元院村脱贫户邱崇知:“有了好政策引领,有了企业帮扶,脱贫增收的劲更大了。”
按照苗木免费供应、对建园在2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奖补400元、对基地面积达到两千、五千、一万亩的重点镇分别奖励10万、20万、50万的奖补政策,目前,旬阳县已建成22个油用牡丹示范园、8个牡丹观赏园,为群众实现长效增收奠定了基础。
旬阳县农林科技局副局长陈自立:“这个产业进入盛产期以后,预计可以实现基地产值10个亿,综合产值100个亿,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在发展拐枣、牡丹两大长效产业的同时,旬阳县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狮头柑、核桃、杏等特色林果,这些属于旬阳县产业发展“2+3+X”中的X。目前,旬阳县已发展千亩以上的狮头柑示范园8个,带动全县栽植面积5.22万亩,年产值1.26亿元,果农户均增收在万元以上。(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台 记者 王勇 高维佳)
- 上一篇:仙河战区掀起脱贫攻坚会战新攻势[ 12-07 ]
- 下一篇:麻坪镇多措并举推动党建与脱贫双促双赢[ 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