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由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产业脱贫办公室编印的《产业脱贫简报》总第60期,刊发了《旬阳:长短结合 特色覆盖 助力群众“土里刨金”》一文,深度聚焦旬阳“2+3+X”产业发展模式。
旬阳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聚力发展拐枣、油用牡丹两大长线产业,烟草、畜牧、魔芋三大短线产业,狮头柑、樱桃、中药材等多种优势特色产业,深挖优势,创新机制,形成了“2+3+X”的产业发展局面,实现了群众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的根本转变。
以“2+3+X”产业谋篇布局 夯实产业脱贫根基
“2+3+X”产业是旬阳县立足县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反复调研论证后确定的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目前,全县300个村实现了“2+3+X”产业全覆盖,成为了群众脱贫增收的新引擎。
“2”代表拐枣和油用牡丹。旬阳县拐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种植面积 35 万亩,占全国的 81%,居全国第一,与韩国合作成立了拐枣研发中心,3 家省市级拐枣龙头企业生产的饮料、醋、酒等拐枣产品远销韩国;旬阳油用牡丹种植面积 9.2 万亩,居全省第一,安康弘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5.5 亿元建成年产2000 吨的牡丹籽油加工厂,产量为全国最大。目前全县 3.34 万贫困户从事拐枣和油用牡丹生产,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 80.6%, 成为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主要途径。
“3”代表烤烟、生猪和魔芋。旬阳县发展烤烟 7 万亩、年出栏生猪 50 万头、发展魔芋6.8 万亩,对贫困户脱贫贡献份额达 60%。魔芋精粉加工、魔芋葡甘露聚糖提炼等高科技企业的引进促进了魔芋就地就近加工销售,提高了魔芋销售量和附加值。桐木镇涌泉村支部书记陈音菊说:“今年魔芋单价卖到 3.5 一斤,仅此一项就可实现人均增收一千多元。”全县 542 户贫困户种植烤烟 9598 亩,神河镇湾寺村蒋胜平高兴地说:“今年我这 20 亩烟能收 4 万多块。”同时,旬阳县大力推行“小规模大群体”“畜沼园”的生猪循环发展模式,对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指导等帮助其发展生猪养殖 2—8 头,全县已有 12515 户贫困户新发展生猪 2.9 万头,户均增收可达 3120 元。
“X”代表狮头柑、樱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旬阳四季有花果、四季有增收,春有段家河镇千亩樱花次第开放,夏有吕河镇平定河莲花分外妖娆,秋有甘溪镇千亩金丝皇菊引来万人空巷,冬有一江两岸狮头柑硕果盈枝。旬阳按照“一村一(两)品、一户两(三)业、长中短结合”的原则, 累计发展狮头柑、樱桃、中药材、金丝皇菊、金银花、黄花菜、核桃、油桐等特色产业 16.6 万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达 3040元,走出了一条以“X”特色小众产业寻市场求高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长保短的产业发展路径。
以“4451”奖补引领指导 注入产业脱贫动力
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产业覆盖度,旬阳县建立完善了产业扶贫政策体系。2018 年,共整合涉农资金 3.6 亿元,出台了4免费4保障5补贴1优先的“4451”奖补政策,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
“4 免费”指拐枣、油用牡丹、黄花菜种苗供应及小额信贷免担保全贴息;“4 保障”指水稻、玉米、油菜、小麦农业保险财政统一代缴;“5 补贴”指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不超过 5000 元的补贴;“1 优先”指参与扶贫经营主体优先申报涉农项目缓解筹资难。
同时,旬阳县还策划包装了 50 个特色产业项目,面向社会集中推介,引导社会资本聚焦“2+3+X”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扶志扶智并举,旬阳县农林科技局13 个党支部与 21 个镇包联,170 名科技特派员与 169 个贫困村结对,15 名高级职称技术干部、60 名技术骨干组成 8 个专家服务小分队,分区域定期巡回指导,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贯通、贫困村全覆盖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去年以来,全县召开扶志扶智会议 2656 场次,开展技术培训 1215 场次,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产业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以“五金”收入拓宽渠道 实现群众稳定增收
让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产业项目是产业扶贫的底线要求,但贫困群众往往缺资金、缺技术、怕风险,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成为产业扶贫急需解决的难题。旬阳县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分股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订单生产卖现金、借“鸡”还“蛋”赚利金的“五金”增收机制,让贫困户跟着大户干,大户跟着企业干,将贫困户精准嵌入产业链中实现稳定增收。
吕河镇秦家塔村按每户 1—3 股的标准,引导 101 户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产业扶贫资金等入股渔业合作社,2017 年实现每股分红 1000 元。甘溪镇益群合作社常年吸纳 40多个贫困户务工就业,带动工资收入达 80 多万元。仙河镇创业能人赵永林流转群众土地 3850 亩发展富硒林果业,贫困户年土地租金增收达 110 万元。赵湾镇华山村与西安欣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推行“农超对接”,年订单收购 56 户农户蔬菜 550 亩,户均增收 5100 元。双河镇省级隆科园区通过“借棚还果”“借猪还仔”等形式带动 76 户贫困户户均增收 2280 元。
目前,旬阳县累计动员 1980 名返乡能人回乡创业,通过“五金”收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新型经营主体+能人+贫困户”扶贫模式已在全县300个村进行复制推广,390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3.5 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 1619 元。
- 上一篇:小河镇:人大代表为扶贫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12-13 ]
- 下一篇:旬阳公安交警脱贫攻坚屡建战功[ 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