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16期(总第三百四十一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2018年11月27日
导读:
甘肃省华池县来旬考察交流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当前产业怎么抓?
[脱贫致富自强标兵]刘开乾:抗击“病魔” 决斗贫困的勇士
甘肃省华池县来旬考察交流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11月23日—25日,甘肃省华池县委副书记吴陆平一行30余人在旬阳县考察交流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副书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责任副指挥王武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邹仕海,副县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任加兵等陪同考察。
在神河镇金河口社区,考察组实地参观了解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发展,听取了社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推广应用;在参观吕河镇险滩村党支部主导成立的旬阳县清龙发劳务扶贫服务有限公司时,深入交流探讨了“党支部+劳务公司+贫困户”模式在实现无业者就业,有业者乐业目标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在冬青村狮头柑园听取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助脱贫的典型做法,考察组对江店社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扶贫扶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白柳镇白桑园村在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中形成的深化“三线双项”打造“四化铁军”先进做法得到考察组一致肯定,实地参观白桑园村千亩拐枣产业园区时考察组成员纷纷表示“党支部+产业园区+贫困户”模式值得广泛学习和借鉴;在甘溪镇十字岭村千亩金丝皇菊园,考察组重点了解了“支部引领·村社合一”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旬阳县聚焦“主业”抓“主责”,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力量,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融合推进、成效明显。实践探索出的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模式在全县得到了广泛推行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多个省市县的学习借鉴。(黄妮)
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当前脱贫产业怎么抓?
发展产业是确保贫困户有相对稳定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力量。为了夯实举措,多渠道增加产业收入,根据我县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供广大干群参考。
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全力夯实魔芋生产。魔芋被称为“朝阳产业”,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发展魔芋产业大有可为。一要早规划早备耕。要以林下种植、庭院堆栽、“四边”栽培为重点,还芋于林,提前规划来年种植地块。利用冬闲季节,大量堆积腐殖土,备足备好农家肥。二要迅速开挖。当前魔芋市场价格好,要抢抓商机,在土壤封冻前,迅速组织开挖,单个半斤以上的大魔芋要全部出售,变现增收。三要留足种芋,科学冬管。挖大留小,半斤以下健壮小芋要留做种用,通过室内储藏或田间覆盖,确保安全越冬。对大田越冬魔芋,要采取壅蔸培土、封眼防雨雪、秸秆或地膜覆盖等措施,严防冻害。
扩种洋芋,加强冬管,培育蔬菜增收新亮点。蔬菜属短平快增收项目,我县蔬菜大量靠外调,适度大力发展,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一要种足种好高产洋芋。川道地区以冬播为主,突出大棚和地膜栽培,适期早播,力求早出苗早上市。中高山地区提早翻耕整地、备种备肥,待开春土壤解冻后,及时春播,良种良法配套,力求高产高效。二要提高大棚复种指数。秋延大棚菜罢茬后,可增种生菜、油麦菜等品种,扩大叶菜类蔬菜,着力提高单棚效益。三要及时收获销售。注意天气变化,低温来袭前,对已有商品性的蔬菜,要及时收获,销售变现。四要采取防寒措施。应对寒流,大棚蔬菜要采取加盖棉被、三膜覆盖、地热增温等保暖措施,确保设施蔬菜安全越冬。
育肥出栏,强化防疫,培育壮大特色畜牧产业。针对今年贫困户养殖数量多的实际,要重点加强对非洲猪瘟等各类疫病的监测防控,采取培训、入户指导等措施,全力避免或减少疫病损失。要优化畜牧业养殖结构,大力发展散养黑猪、林下养鸡等特色畜牧业,实行规模养殖与农户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相结合,确保养殖业布局科学、规模合理、提效增收。要十分重视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行“畜、沼、园”循环农业模式,减少面源污染,变废为宝,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要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宜贫困户发展的家庭养殖模式,指导贫困户利用林地、房前屋后以及空闲地发展生态养殖,增加经济收入。要利用生猪价格回升及春节前消费旺季,引导广大养殖户积极育肥出栏、填槽补栏,增加市场供应量,确保农户当年稳定增收。
订单生产,契约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产业要以订单生产模式为主,选准品种,科学规划,适销对路。一要因地制宜,选准品种。要优先考虑适应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地域性特色明显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坚持一村一品规划、一山一坡发展,走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之路,防止盲目引种,产销脱节。二要依托企业,订单生产。要依托广誉远、新森林等县内中药材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药企帮贫带贫机制,实现以药治贫。三要技物配套,加强指导。药材种类多、种植技术含量高,各镇务必坚持先示范再推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技术,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造成损失。
大坑深栽,加强管护,千方百计提高秋冬建园质量。为了巩固建园成果,提高质量、促进达效,各镇要全力抓好抚育管护工作。一要突出牡丹管护。对栽植过浅、未踩实的地块,要动员群众及时壅蔸、踩实踏紧,确保根土密接。对胡基大、土壤粘重的地块,暂时不要覆盖地膜,待隆冬冻垡、土壤疏松后再行覆膜。二是全覆盖落实拐枣越冬覆膜套袋。覆膜套袋可有效保温、防旱,此环节务必到位。三是加强建园管理。新建园要及时锄尽园内杂草,减少争水争肥。老园要加强清园管理,深翻施肥,树干刷白,清除枯枝落叶。四是合理间套。新建园的间作应以矮杆、浅根、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为主,如魔芋、油用牡丹、中药材、土豆、豆类等,严禁种植玉米、小麦、油菜、黄姜等农作物。(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
【编者按】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创新开展各类扶贫扶志工作,在我县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出了大批“脱贫标兵”,增强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形成自主脱贫致富的良好局面,为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了弘扬榜样力量,以榜样凝聚力量,用典型引领方向,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现将我县脱贫致富自强标兵事迹集中予以刊出。
[脱贫致富自强标兵]
刘开乾:抗击“病魔”决斗贫困的勇士
刘开乾,男,现年48岁,初中文化程度,家里共有三口人。刘开乾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腿部有残疾,2014年元月使用旋耕机耕地时,不慎将其肋骨挖断并损坏肝脏,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住院治疗期间,又检查出患有肾病综合征(肾衰竭二期)。这曾一度让这个单薄的家庭感到心灰意冷,可他转念一想,只要还活着,就决不能认输,决不能被吓倒,更不能自行倒下,必须面对现实。
2016年,镇村包帮干部入户了解到,他所患之病需长期服药治疗,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动。加之爱人身体不好,儿子初中毕业无业无技术,家庭几乎无经济来源,又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遂将其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之列,按照健康脱贫相关政策,保障供给其日常用药(特殊药品除外),并帮助其儿子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在包帮干部入户与之交谈之时,他表达了自己有常年栽烟的技术与经验,想扩大规模发展烤烟的愿望,看穿了包帮干部对其身体状况的担心后,他说“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些简单的活还是能做,重活再请工,我不能光靠政府救济啊”,镇村包帮干部无不为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为其协调了15亩地种植烤烟,并新建烟炉一座,解决贴息贷款5万元以弥补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实现当年脱贫。
现在,刘开乾家的老房子已经修缮,今年栽植的20亩烤烟喜获丰收,养殖的10来头猪日渐肥壮,儿子也凭一技之长找到工作,日子越过越好,本就“喜啦”的刘开乾更是每日笑容满面,开心的合不拢嘴,对脱贫致富更是信心满满。(白柳战区)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四十期)[ 11-23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四十二期)[ 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