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已进入鏖战阶段,鼙鼓声声急,兵马战犹酣。
红军战区指挥长、县委常委、人武部长吴勇靠前指挥,切实发挥统帅作用,定期入村到户督导研判,要求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聚焦重点、夯实责任,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战区指挥长的一线指挥下,红军镇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下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抱着敢打必胜、舍我其谁的信心,发扬夙夜在公、勤勉尽责的精神,以超常规的干劲,咬紧牙关、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将士同心破穷局。
置身于今天的红军镇中,仿若看见一幅山环水笑、美轮美奂的富春山居图:错落有致的新居、生态宜居的村庄、生机勃勃的产业、万家灯火的通明与延绵不绝的大山,奔腾不息的江流交相辉映。脱贫攻坚脚步所至,激起层层浪花,这些正是美丽红军发展的新姿态。
一变:思想之变“脱穷志”
今年43岁的李昌海,是红军镇周家河村人,因患有尘肺病,让他带上了“贫困户”的帽子,从此,脱贫致富成了压在他身上的一块巨石。“家是这个样子,起先我也颓废过,但心底总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你若倒了,这个家就完了”,纵然病魔缠身,李昌海的思想还是“转”了弯,他立志甩掉“穷帽”,走出“穷境”。
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积极参加各项技术培训,发展养殖业,常常是通宵达旦,刻苦钻研,依靠着自身的手艺,从一个懵愣小伙变成了一个有志向的中年人,今年养殖黑猪3头、山羊50余只,实现年增收20000余元,在贫困户中树立了榜样。
截至目前,全镇共召开道德评议40场次,征集家规家训289条,推荐好人线索1000余条,共排查矛盾纠纷129件,“三力联调”成功129件。通过用传统教育敦化新民风,培育全民法治思维,开展全民讲习教育,启动村民小组和家族自治,巧用“三力”联调,社会治理实现了连续多年无刑事民事治安案件,6年无非访、无越级信访的局面,社会形态理性平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变:产业之变“治穷路”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初冬的红军镇红军村,随处可以听见蜜蜂“嗡嗡嗡”的声响。沿着蜿蜒山路走进一片小树林,贫困户王全林正低头驱赶“骚扰”的野蜂。在他周围整齐地摆放着几十个木制的蜂箱,蜜蜂从蜂箱里进进出出,将静谧的小树林“闹”的充满生机,村里人都把它称之为“扶贫蜜蜂”。
原来,山坳里产蜜的“扶贫蜜蜂”大有来头。今年9月份,红军村成立了“旬阳县新联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40户贫困户全部纳入管理,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并承诺统一向外销售蜂蜜。合作社还聘请了专业技术骨干,负责为贫困群众养蜂提供技术服务,确保40户贫困户家家都能掌握酿造技术,经营“甜蜜产业”。
“我们养殖的蜜蜂叫'中蜂',所产蜂蜜每斤市场价超过60元,如果气候好花源足,一箱蜜蜂一年可产60斤蜂蜜,每箱年产值在3600元以上,到年底每户净利润能拿到500元。”红军村监委会主任胡进东说道。
除此之外,红军镇依托丰泽园、金洲生态2个农业园区和10个农民合作社带动五味子建园500亩,种植颠茄100亩,白芨200亩,魔芋540亩,种植黑木耳3000袋,改造老茶园1000亩,实施光伏发电项目4个200千瓦,形成“一村一品”,达到村社合一。
三变:环境之变“换穷颜”
雨后的红军镇格外美丽动人,宽敞平整的柏油路,花草树木相映成趣,农家屋舍错落有致,70多岁的李大爷看到这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美景,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以来,为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红军镇以道路周边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重点,精心打造“乡村花廊”,同时,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全镇聘请了专业保洁员,配备垃圾桶设备,做到垃圾进池收集、交通干道两侧环境整洁、河堤沟渠无明显垃圾堆放。
牢固树立“两山”理论,持续巩固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强化农业林业综合执法,加大野生动物、绿色植被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镇、村(社区)二级河长严格履职、定期巡查,聘用13名护河员全天候巡防,全镇河流实现了“六有六无”目标;扎实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坚持最严厉的生态保护制度,全力打造红军“天然氧吧”“养生基地”。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的“号角”仍然嘹亮激越,“战鼓”仍然慷慨激昂,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红军正一路步履铿锵,信心满满!
- 上一篇:双河战区: “三众”书写脱贫答卷[ 11-09 ]
- 下一篇:旬阳:筑路秦巴战贫困[ 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