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03期(总第三百二十八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10月23日
导读:
“三新”齐发力 扶贫又扶志
县教体局:“健体”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县法院:“法官服务顾问团队”助力劳务扶贫新发展
“三新”齐发力 扶贫又扶志
我县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这一问题,探索推出新教育树立脱贫志向、新民风弘扬新风正气、新机制增强致富动力的三“新”扶志举措,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新教育树立脱贫志向
吕河镇江店社区村民周开琴曾是脱贫攻坚中“等靠要”思想的典型代表,3年上访238次,社区召开道德评议会对周开琴进行了集中评议后,他终于想明白“要想人救,必先自救”的道理。如今周开琴变成了村里的勤快人,家里不仅养了94只鸡、4只猪、7只羊,还收购社区蔬菜种植园的蔬菜,拉到县城销售,家里更是盖了两层半的新房,“2018年脱贫,我自己有信心。”周开琴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我县针对村民自治软,群众难组织、难发动,农民教育无平台无载体的问题。旬阳用德治的理念、自治的手段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群众推荐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乡贤人士”15至20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搭建村民自治平台。在全县305个村,每季度开展一次“说论亮”道德评议,“说论亮”就是“群众说事”定议题,“乡贤论理”明是非,“榜上亮德”帮转化,使人人都成为村级事务的管理员,真正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以“三会两榜一奖惩”(教育培训会、成效点评会、道德评议会,亮红榜、黑榜,奖先惩后)为抓手,开展“新教育”活动,激发群众主观能动性,树立脱贫奔小康志向。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开展道德评议2775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3897人次、后进典型2332人(件)次,帮教转化1831人(件)次。
新民风弘扬新风正气
连续两年,我县在祝尔慷广场举办高考集体升学礼示范活动,让莘莘学子通过“一张合影留纪念、一个电话表谢意、一条短信送祝福”等简单的仪式表达了对老师、父母的感谢之情。
没有婚庆公司的操办、也没有搭台唱戏,每桌只有“四凉、六热、一汤”的菜品,十块钱一包的香烟和自家酿造的散酒。这场简约的婚宴并不是新郎李伟最初的计划。在浙江做生意的他,原本想在家乡大办一场婚礼。得知本县开展新民风群众教育活动,倡导婚礼简办,社区还制定了红白事办理标准,自己才和大家一样简办婚礼。
2017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五字方针,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营造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社会氛围,让贫困户不再“等、靠、要”,形成脱贫攻坚强大正能量。
与此同时,该县还以道德评议推进移风易俗,累计评选出“旬阳好人”40人、“十大孝子”10人、美德少年36人、“好婆婆、好媳妇”52人、最美家庭37户。此外,8人获评“安康好人”,3人获评“安康道德模范”,陕西道德模范1人,10人上榜“陕西好人榜”,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新机制增强致富动力
8月12日,是吕河镇秦家塔村桂花香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售鱼的日子,广州客商欧阳先生购买了7万斤鱼,打算通过检疫后直接卖到香港。
当日,合作社卖鱼45吨收入34万元。据秦家塔村党支部书记罗龙竟介绍:“从2016年4月社员投资39万元的5万尾鱼苗投放库区,2017年4月合作社第一次卖鱼20吨收入15万元,226个股东每股分红300元,这次每股分红700元,股本已经回来啦!”
两次卖鱼49万,226户农户变身股民,一组贫困户周昌青是今年第一个拿到红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主动拿出2000元现金要求再续2股。截至目前,已吸纳全村340户村民入股,其中贫困户135户,每股股金1000元,合作社股民涵盖全村97.47%。
近年来,我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目标,大胆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内容的三变改革,创新农民增收机制,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助推脱贫攻坚。该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合作社联动、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园区牵动、社区工厂促动、乡村旅游互动、党员干部推动“六动”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与市场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助力贫困户多渠道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带动169个贫困村1.2万户3.8万人受益。(孙雯)
县教体局:“健体”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感谢你们,大老远送服务上门,帮我们检查体质,还教我们方法,以后我们锻炼身体时,会注意技巧,带动周边群众更好健身……”正在健身的李阿姨兴奋的说。
近日,旬阳县教育体育局“走基层,送健康”第四季度活动拉开帷幕,当天开展社区群众体质监测近二百人,开具运动处方一百余份。
将体育融入扶贫,是旬阳县教育体育局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的有益探索。全县教体系统积极响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发挥全民健身在追赶超越建设陕西强县中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开展各类体育扶贫活动,在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康理念、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加强体质监测服务、完善体育设施等方面加强跟进,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体育发展的“红利”,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年来,全县完成了县体育场、体育馆、滨河公园、太极城森林运动公园、老城“东潭三场”及滨江健身步道、党家坝全民健身广场等一批重点健身项目;进行了全县完全小学(中心幼儿园)规模以上学校运动场地的改造升级;为贫困村配备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累计达二百多套,全县贫困村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打造了集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培养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1046名;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一百多场次;深入机关、社区开展体质检测五十多次。组织开展贫困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农民趣味性运动会、广场舞大赛、太极系列比赛、丰收节文艺汇演等都吸引了众多群众参加,通过发掘贫困村区位资源优势打造了“任家湾越野跑”知名品牌运动项目,系列赛事和健身活动对提升县域知名度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促进。“能健身、想健身、乐健身”的全民健身格局已经形成,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多,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持续增强,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健身氛围浓郁,广大贫困群众在“顽强拼搏摘穷帽、自力更生拔穷根、昂扬向上奔全面小康”的征程上阔步前进。(王风 潘怀军 王军)
县法院:“法官服务顾问团队”助力劳务扶贫新发展
近日,县法院在薛家湾社区成立首个“法官服务顾问团队”,并为该社区新成立的劳务扶贫公司——我县亿兴誉劳务扶贫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此举是县法院扩展司法服务内涵,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助推脱贫攻坚的又一重大举措。
今年以来,县法院认真落实县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详细制定脱贫帮扶计划,创新脱贫帮扶形式,将法治扶贫延伸到基层。将工作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帮扶法官组成法官服务顾问团队,为当地老百姓量身打造精准法律扶贫服务。
随着当前劳务扶贫工作的大力推进,各贫困村成立劳务公司,目的是通过成立家门口的劳务公司为贫困户提供劳务需求信息、劳务技能培训等服务,开展扶智扶志行动,实现积极主动就业。
通过将法官服务顾问团队与劳务公司结成帮扶对子,为其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提供风险评估建议,规范劳务行为,促进贫困户劳务增收、企业健康发展,也为我县劳务扶贫工作保驾护航。
广大务工群众纷纷表示,有了法律服务做后盾,今后在外务工再也不担心要不到钱,出了事吃闷亏了。(袁坤 )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二十七期)[ 10-22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二十九期)[ 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