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就业扶贫摆在各项民生工程的首位,分类实施就业培训、创业扶持、产业带动、新社区工厂和龙头企业吸纳、转移输出、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措施促进就业创业。至目前,我县贫困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13315人,组织贫困劳动力创业和技能免费培训2503人,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岗贫困劳力500人。累计落实各类就业扶贫政策补助资金638.14万元,惠及2365人。
为着力破解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不强、素质不高、信心不足”的问题。我县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以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在技能培训上,以贫困村建立种植养殖实训基地,结合油用牡丹、拐枣等主导产业开展贫困劳动力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5039人。在转移就业培训上,与常州、西安等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手足修复师、建筑、家政等培训899人,其中贫户675人。在实施创业培训上,通过“办班到镇、送教进村”等形式解决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共培训2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人。
为着力破解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宽、岗位不稳、收入不高”的问题,我县通过搭建就业信息、创业服务、资金支持等三大平台,助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通过构建就业信息平台,依托旬阳就业创业公众号、安康市旬阳青创会、西安市旬商会等,通过“亲帮亲、友拉友”实现“一人就业、带出一帮、致富一方”。止目前,我县举办苏陕协作及就业扶贫招聘活动28场次,提供招聘岗位2万余个,帮助2893个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为258名创业人员发放创业贴息贷款5200万元。为做好就业服务,给21个镇增配就业扶贫专职协理员1至2名,共选聘了35名人员充实了就业扶贫一线力量。
同时,创新推出了“产业+新社区工厂”带动、“转移+维权”输出、“兜底+救助”服务这三种“模式”,让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有了稳定保障。据悉,在“产业+新社区工厂”带动模式,我县通过拐枣、绿色食品加工和新社区工厂等主导产业解决1065 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在“转移+维权”输出模式上,旬阳县通过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与江苏常州、省内西安商会等建立劳务用工合作机制,提供固定就业岗位5万余个。在“兜底+救助”服务模式上,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年龄大、残疾家庭及困难贫困劳动力实行就业兜底安置。到目前,全县21个镇169个贫困村开发公益岗位兜底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500人,每月每人给予600元的岗位补贴。
- 上一篇:甘溪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10-10 ]
- 下一篇:金寨镇:组织召开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暨信息更新工作推进会[ 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