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二十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26 08:0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8年第95期(总第三百二十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9月20日

 

 

导读:

关口战区:加快扶贫产业发展

仙河战区: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两对两补”

构元战区:开展“两对两补”提升脱贫质量

 

关口战区:加快扶贫产业发展

山多耕地少,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低。破解不大不强的尴尬,一直是关口镇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和精品产业,是关口镇的希望。

放眼全镇,把产业作为村村户户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完善产业带贫机制,选准育强特色产业,注重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协调推进,打好生态绿色牌,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有了帮和带 守住大山不受穷

“万年青中药材基地离我家百十米,我全年就三样活儿:除草、播种、采摘,每个月能领1500元,比出去打工轻省些,还不拖欠工资”。像大庙五组薛正安这样在万年青务工的贫困户还有十来个,每年可上10个月满工,保底收入15000元。

说起关口镇中药材种植龙头万年青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谓数不胜数:为江北村三组易丛军提供种苗、技术、收购服务,帮助其发展苍术10亩,预计年收入15万,薛正兵、吴希林、朱家兵发展的五味子、桔根、赤芍、柴胡更是远销天津、山东等地供不应求。下一步计划建加工厂,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乡亲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为力避贫困户单打独斗,导致产业大盘零星化、碎片化、脆弱化,关口镇大力实施“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围绕烤烟、魔芋、畜牧、中药材、黄花、油用牡丹、拐枣、花椒、特色粮油、特色林果等十大产业,培育发展百个产业示范园,实现千户贫困户主体帮带、产业发展全覆盖。全镇累计发展拐枣14000亩,油牡丹3000亩,林下魔芋2000亩,中药材2000亩,建成各类产业示范园60余个,带动贫困户700余户。

亩产干辣椒300斤 不出村就能变现

西坡村是全镇最小的村,在册贫困户35户91人,多数为留守的老儒妇童。经过一番思量,村主任王连军动员创业能人赵居平、樊公军建了烘烤房,把漫山遍野的小小金银花作为脱贫攻坚的“致富花”。今年带领群众种植金银花面积300亩,产值8万元,全村贫困户尽数囊括其中。“采摘金银花是手上活,有了烘烤设备也不怕阴干后变霉发黑,村上找到了合适的产业,贫困户有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大家都高兴。”这是小村官的大作为!

近日,薛庄村一派“红火”场面, 63岁老汉李中富门前那八分地的辣椒熟了,早上起来摘一背篓,笑盈盈的提去合作社,连续三天共计200斤,崭新的1500元人民币到手,他说:“也高兴也后悔,当初应该把几亩地都种上!”这要从该村半年前的韩国天红辣椒产业现场动员会开始说起,当日近百人参加,有人观望、也有人兴奋;有人纠结、也有人积极;有人犹豫,也有人果断。会后村上立即成立了两个合作社,大家忙着租地、整地、育苗、移栽、除草…如今,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以昂首挺立的姿态让付出的人舒心展颜。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在这个山区小镇的土壤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经过选择、考察和试种,关口镇以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为选择导向,确定了西坡的金银花,薛庄的花椒、辣椒,宋坪村的核桃,关坪社区的金花葵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布局,坚持种养结合、长中短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引导贫困户把农业产业调好调顺调优。

“麻利点儿,赶不上就亏大了!”

在关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人负责签土地流转、务工合同,一人负责核对地块信息,一人负责计算、发放租金,热火朝天忙得不亦乐乎。半天下来率先流转农户土地300亩,一次性兑付租金18万元,明年计划发展花椒和拐枣油用牡丹套种。其中在册贫困户流转土地和在园区务农达75户。

其他各村也不逊色,镇村干部、大户、贫困户们带着软尺、地图、机械轰轰烈烈的大踏步进地了,签合同与整地同时进行。这是农民与土地的一场约会,这是播种与收获的一种默契,这是效率与效益的高度统一。

关口镇紧紧抓住秋冬建园和经济林果园管护的黄金时段,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树”的管护原则,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包片领导分片负责、驻村干部分村负责、村干部分组负责的方式,全面开启秋冬产业建园和管护模式,增强贫困村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截至目前,全镇共发放技术指导资料5000多份,培训农户650人次,投入劳力200多人次,高标准完成综合管理2500亩,新建经济林果园1800亩,掀起了产业助脱贫的新高潮,为来年的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宋博琳)

 

仙河战区: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两对两补”

仙河战区结合 “两对两补”工作要求,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对标对表推进、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补齐脱贫攻坚短板,以争先创优的劲头提升工作质量。

压实责任增荣誉。近日,仙河镇再次明确“夺取年度双优”的目标任务,要求每位包帮干部结合日前脱贫攻坚市级督查存在问题,对照脱贫攻坚责任书和“57”退出标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齐心协力的抱团协作精神,把工作做到又实又细又精,为仙河的荣誉保持良好的奋战势头。

补缺补漏抓落实。该镇全体干部对照镇年初确定的“321”的既定目标任务,即围绕“产业建设、两房建设、基础设施”开展的三大行动,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的两项惠民政策,建立一套完整的村、户档案资料,再次入户对接,对照目标任务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压实责任,把群众的小事办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群众满意度。

比学帮当争先进。为推动脱贫攻坚“两对两补”活动深入开展,激发仙河战区奋发进取的热情,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工作态势,仙河镇在全镇开展“比学帮当”四诺争先活动,即:比作风做表率、学榜样促提升、帮解难干实事、当先进争优秀,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重点推进促全面。镇上结合“两对两补”活动兼顾油用牡丹选定地块、规范整地、乘墒栽植等当前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加快推进各项工作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强化督查保作风。该镇纪委督查考核责任,针对脱贫攻坚整体工作扎实开展作风排查整治,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将“两对两补”纳入镇重大工作落实督查、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分阶段督查问责。(李晓英 )

 

构元战区:开展“两对两补”提升脱贫质量

近期,构元战区开展以对标任务标准、对表时间节点,补齐攻坚短板、补强工作弱项为主线的“两对两补”工作。以重兵压进态势,推进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确保全镇2018年2个村退出及306户1022人脱贫目标任务。

对标、对表,重兵推进。该战区对照年初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对标“577”脱贫退出标准,集中兵力对2018年拟退出的2个村和306户脱贫人口进行逐村逐户核查,进行综合研判。对照检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情况,抓实抓好秋冬建园,“三变”改革、资产收益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全力推进“两房”建设;倒排工期,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项目竣工验收、加快各项资金兑付,提高资金支出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巩固提升成果。

夯实任务,主动作为。对标落实2018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充分发挥指战员主观能动性,坚持项目化管理思路,细化分解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推进,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把包扶责任“严起来”、把精准指导“深下去”。持续抓好“四支队伍管理”“党建+X帮扶体系”“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新民风建设”“社区工厂”“爱心超市”等工作,提升精准帮扶工作成效。

夯实工作基础,提高信息质量。持续抓好建档立卡对象及帮扶信息补正,数据采集、完善、录入等工作,确保信息的系统性、准确性、逻辑性。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加强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梳理完善整理台账资料,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推送、交换、更新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准确,提升脱贫成效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督查。战区成立“两对两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组,30个自查整改小组,2个专项督查组。分兵把口推进“两对两补”全面展开。一是全面核查工作进展情况,对标对表列出完成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短板弱项,分类逐项建立台账,摸清“两对两补”工作底数,制定工作措施。二是重点对今年拟出列的2个村及306户1022人拟脱贫人口进行对标摸排,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建立台账。三是围绕摸底情况,及时研判,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逐项对照问题短板制定整改方案。四是将排查出的短板弱项纳入整改范围,统筹安排、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整体水平。(储茂恒)

【责任编辑:徐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