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一十二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31 13:5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8年第87期(总第三百一十二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8月29日

 

导读:

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脱贫产业发展等工作

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五项重点掀起产业脱贫百日会战热潮

关口战区:我的贫困户教会我的事

 

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脱贫产业发展等工作

8月28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县长陈红星主持召开县政府2018年第8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脱贫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

会议研究了拐枣和油用牡丹产业建设工作。会议指出,经过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县拐枣产业、油用牡丹产业已有良好发展基础,发展前景广阔,逐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方向,为打赢脱贫攻坚仗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会议要求,各镇、各部门必须要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扶持到位,坚持品质至上,长效监管,大力普及,在发展好拐枣、油用牡丹产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及时发展一批能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确保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持。

会议听取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研究了消防能力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等事项。县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参加会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海彬、县政协副主席王成书、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牛全鸿应邀出席会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县人民政府网)

 

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五项重点掀起产业脱贫百日会战热潮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全面落实“百日会战”产业脱贫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长效产业抓建园全覆盖。按照长效产业全覆盖的产业脱贫标准,抢抓秋冬油用牡丹、拐枣建园契机,重抓“三田”建设,即县级联镇领导抓好500亩“指挥田”、各镇党政正职抓好300亩“带头田”、干部抓好50亩“示范田”,加强技术指导,抓紧腾茬整地备耕,千方百计夯实关键技术要领,努力提高栽植质量和科技含量,力求建园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确保全县新发展油用牡丹4万亩、拐枣8万亩、贫困户户均栽植拐枣3亩以上。

二是短效产业抓帮带增效益。按照一村一(两)品、一户两(三)业的原则,突出拐枣、油用牡丹、特色林果、中药材、烤烟、畜牧、魔芋、粮油菜长中短八大产业,精准选项,确保长短产业到村、增收项目覆盖到户。同时,依托产业技术服务110、科技特派员和职业农民培育等平台,农技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子或“技术托管”形式,加强技能培训指导,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1—2门生产技能。

三是集体经济抓创新求突破。按照脱贫攻坚“577”标准,强化农村改革,探索创新机制,打造“村社合一促三变”示范典型,通过挖掘盘活村内闲置资源,破解资源配置不合理及“空壳村”难题,构建壮大集体经济长效机制。

四是问题整改抓质量不放松。坚持问题导向,把工作推进和问题整改紧密结合,认真开展中省反馈问题和市县自查问题整改工作“回头看”,确保各级反馈问题如期整改到位。

五是数据质量抓提升求精准。强化协同作战,迅速查缺补漏,做实信息采集、比对及核查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所包联镇信息录入工作。借力秋冬建园,认真做好第三、第四季度的大数据信息动态更新工作,确保实际工作、系统数据、帮扶纪实高度统一。(县产业及生态脱贫办)

 

关口战区:我的贫困户教会我的事

2017年初,我被调整到蒿塔村联户包帮,近两年,不敢自诩为他们做了多少,成效有多显著,但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勇敢、坚毅、感恩、信任……反而是我的精神世界被狠狠的鞭策和锤炼着。

“勇哥”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我的“勇哥”吉品勇今年已70多岁,每每碰面都会被那种不认输不怕苦的精气神感染,渐渐的“勇哥”这个称呼被大家所认可。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吉品勇家里绝对可以称得上惨淡,大儿子精神二级残疾、二儿子患有重度癫痫多重一级残疾,老伴儿孙明英肢体三级残疾,一家四口是低保户更是兜底户。

与众不同的是,“勇哥”并没有揪着帮扶政策和各种救济补贴不松口,更不爱“哭穷”。每次去都能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去年过年我把四只羊卖了好价钱,还打了一百多斤的油菜籽,够我们吃上一阵了。”“小宋你来看,上个月我的羊又下了两只小羊,还有那三只大一点的喂到年底也能出栏了。”对于这一家人来说,照看这些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平日里老两口总会带着大儿子外出放羊干农活,留下病情重一点的老二吉宝强在家看门,遇到有人经过,老二一边笨拙的削土豆皮或是摘菜,一边憨厚的笑着招手。有时他们一家也会到集镇上去转转,吉品勇手持木棍拉着两个儿子,一只手牵着老伴儿,虽然举步维艰,但是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坚毅和温暖。

他最爱说:“穷不是本事,我现在过的一天比一天好,就是我的本事。”

张乃宏:“所有人都对我太好了”

看见张乃宏入伍时的留影,是个帅小伙儿。在部队训练不幸被炮弹壳伤了头部,导致眼睛近乎失明,不能见一丝光,外出不得不搞一副奇怪的“全副武装”模样——头盔+墨镜,因此我第一次见他是在一间租住的地下室。

退伍回乡的他在安康太极按摩店和一名老师傅学了盲人按摩,从学徒到出师,他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因为眼疾和癫痫,至今40岁单身。住进交钥匙安全住房后他置办了一张简易按摩床。大家以为他要以此谋求生计纷纷表示要来照顾生意,他却解释到:“一直以来,亲朋邻里给了我数不清报答不完的帮助,我只有这点手艺,只希望大家愿意来我这里让我有机会用我的方式感恩。”

五月份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患癌同事水滴筹链接,第二天打开看的时候,滚动的捐款人中一个熟悉的头像和备注定格我的目光:蒿塔村张乃宏捐款100元。信息一闪而过,只有我知道这100元的弥足珍贵。平日里给他打电话询问近况,他总说自己一切都好,按摩店老板同事都很照顾他,社会上的好心人太多太多……如果可以,我希望上天可以多眷顾这个生活很苦但是心里很甜的人。

刘扶银:“我不识字,但是我信干部”

我和刘扶银建立包帮关系的时候正是她老伴儿吉世文去世后没多久。无助的她,儿子多年失联,与7岁的孙子相依为命。虽然孙子享受两免一补教育扶贫政策,但应付婆孙二人生活也是重担在身了。

刘扶银不识字,入户讲解政策和填写纪实资料的时候都比较费劲,要大声的重复讲,后来她拉着我说:“我不识字,但是我相信你们干部。”

“你如果放心的话,你六组乱漕洼的那三亩地当作资产入股村上成立的合作社种拐枣,到时不仅能兑付6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挂果后还有分红和收益。”她听后先是连连点头接着愁容满面,其实我懂,家里没有了劳动力,三亩地的拐枣得挖90多个标准的窝,谁去挖,谁去栽?

“等秋天苗子运来后我先帮你领三捆,再由支部动员党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的志愿小分队去地里开挖,栽植。你身体好点的时候每月去除草浇水。你看能行不?”一口气说完我的“帮扶措施”,就等她同意了。

她看着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是那句话:“就知道信你们干部的准没错!”

像我这种能量微薄的包帮干部有许多,像他们这种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贫困户更多。或许他们并不会因为精准扶贫而变得多么富有,但在奔向美好生活的大道上,即便是一个积极的念头,一个信任的眼神,我们共同的初心,终会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宋博琳 )

【责任编辑:徐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