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85期(总第三百一十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8月24日
导 读:
《中国扶贫》刊发梁涛署名文章《陕西旬阳:降下虚火 打好硬仗》
全市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议在旬阳召开
红军战区:张铁匠的贷款人生
《中国扶贫》刊发梁涛署名文章《陕西旬阳:降下虚火打好硬仗》
2018年8月16日,《中国扶贫》第16期“作风建设•实践”专栏,刊发旬阳县委书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总指挥梁涛同志署名文章《陕西旬阳:降下虚火打好硬仗》,并配发137字编者按:“作风硬才能攻难关,降虚火才能有实效。近年来,陕西省旬阳县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县域治理、助推脱贫攻坚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干部力量向攻坚一线下沉了,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提高了,扶贫考核切合实际了,扶贫干部攻坚克难了,就连扶志这一难题也迎刃而解了。现予刊发旬阳县的主要做法,以资借鉴。”
2018年,是全国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脱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旬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突出重点,夯实责任,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把作风“虚火”降下来,让扶贫工作真正硬起来,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全市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议在旬阳召开
8月23日,全市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议在旬阳县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邱纪成出席会议并讲话。旬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邹伟出席会议,县委常委、副县长何鸣翔在会上做经验交流。
会前,现场观摩了旬阳县国桦农林科技百万袋食用菌项目、太极缘生物科技拐枣功能饮料及基地建设项目。今年以来,旬阳县把金融扶贫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借力央行扶贫再贷款,打出脱贫“组合拳”,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在金融扶贫的强力支持下,全县新发展以拐枣、狮头柑、核桃、油用牡丹为主的特色产业建园1.83万亩、魔芋1.02万亩、蔬菜种植2.3万亩、中药材1.32万亩,其中带动贫困户产业建园1.03万亩,发展特色养殖1.86万头(羽),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问题,金融助力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会上,通报了全市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工作情况。市政府和各县区签订了推进企业挂牌上市目标责任书,部分金融机构、券商与企业签订了贷款意向协议和挂牌辅导协议。
邱纪成强调,搞好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是当前金融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各金融机构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各县区的产业特征和发展优势,加强与市县政府的密切配合,改善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方式方法,找准定位、创新机制、精准施策。要深化认识、振奋精神,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责任担当,明确主攻方向,合理布局产业扶贫项目,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健全完善激励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为实施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分工协作,保持精准对接,健全工作机制,优化金融生态,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扶贫中的助推作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李宏飞)
红军战区:张铁匠的贷款人生
张铁匠名叫张宝元,今年52岁,肤色黝黑,笑声爽朗,家住陕西省旬阳县红军镇,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年轻时打铁为生,张宝元落下个张铁匠的别号,到现在乡里乡亲还是习惯这么叫他,还给他总结出“爱折腾、肯吃苦、敢贷款”这三大特点。
张宝元对此也很认可。“爱折腾是早年穷怕了,肯吃苦是庄稼汉的本色,敢贷款是因为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的优惠,是日子能越过越好的关键。”张宝元说。
1995年,张宝元住在山顶不通电、不通路的土房里,种着2亩山地薄田,忙活一年还填不饱家里人的肚子。儿子眼看着已到上学的年纪,张宝元下决心响应政府搬迁号召,搬出大山,不能让孩子也跟着自己在山里受穷。
凭着一膀子力气,张宝元想到在集镇里租房打铁做农具。但没有本钱,买不起设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宝元走进了镇上的农村信用社,贷到了人生的第一笔款。
“信用贷,不用抵押就贷到了1500元。我拿钱买了电焊机,又配齐了工具,心想着一定要好好干,早点给国家把钱还上。”张宝元回忆道。
卖力气、下苦功,没几年的功夫,张宝元的铁匠铺一天就能净赚100元。还完了贷款,还在镇上修起了二层小楼,张宝元心里又打起了算盘:“镇里的公路越修越好,买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修摩托一定是门好生意。”本钱不够,张宝元又走进了信用社。
至此,张宝元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贷款人生。借贷、挣钱、还钱,张宝元每一年都要重复数次这个流程。慢慢的,铁匠铺开成了铝合金门窗销售点、修车行变成了摩托车专卖店,张宝元还陆续开起了手机通讯店、搞起了长途运输、做起了家电经销、粮油加工等生意。前几年,张宝元买下了集镇的土地,开发了一栋7层高的楼房,自己从网上招来了浙江的老板,将单元房的一二层打造成“不输西安”的全品种大超市。
“折腾”了二十多年,张宝元的生活蒸蒸日上。贷款了二十多年,张宝元的存款却是越贷越多。粗略算了一笔账,张宝元全家的年收入已接近50万元,而他20多年来借借还还,已累计贷出了近千万元,成了农村信用贷的“金牌客户”。
“虽然每笔数额不多,但贷起来特别方便,有时候就是为了应付下资金周转,填一下用钱的缺口,让产业上个台阶。”张宝元说。
近几年,在张铁匠的示范带动下,也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红军镇群众开始选择通过信用贷搞生产、搞发展。旬阳县农商银行红军分理处客户经理米世宝说,目前红军分理处放出的贷款共计超9000万,这些钱都用在了当地群众的扶贫致富产业上。
红军镇党委书记晏清泉告诉记者,仅2018年上半年,红军镇就新增魔芋、拐枣、中药材等特色产业2000余亩,牛羊鸡鸭、蜜蜂等养殖业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当地依托红军纪念园区的红色旅游业也正在蓬勃发展。
米世宝还介绍说,旬阳县农商行红军分理处目前在红军镇吸收的群众小额存款达到了1.8亿元,从2015年起每年的增幅都在2000万元以上。“这也说明红军镇群众的生活在天天变好。”
而在张宝元看来,变好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还有乡村的和谐。产业兴旺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慢慢回来了,红军镇生机勃勃。
“年轻人回乡发展,有资金压力很正常,少不了通过贷款来解决。我建议大胆贷,好好干,贷款也是一种自我加压、自我鼓励鞭策的方式嘛。”这是张宝元通过自身经历总结出的经验。
而对于未来的展望,张宝元仍有很多构想。“今年我和儿子一起贷款搞起了光伏发电,明年路拓宽改造好了,来红军镇的游客多了,我还想开开餐饮、宾馆……”谈及项目,张宝元的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虽然这些构想仍需时间去慢慢实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张铁匠的贷款人生还将继续。( 薛天 张晨俊)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零九期)[ 08-22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一十一期)[ 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