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77期(总第三百零二期)
我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2018年8月6日
导 读:
土地披“绿”,票子变“红”——我县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金寨战区:庙子垭村第一书记当家教
土地披“绿”,票子变“红”————我县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区,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
谋定后动 补足产业短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县森林覆盖率由43.6%上升到2017年的55.18%,境内“一江三河”等重点区域的脆弱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下,把拐枣和油用牡丹作为全县两大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油用牡丹发展得红红火火,拐枣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81.82%。
县上成立了拐枣、油用牡丹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各级领导靠前指挥、一线落实,并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拐枣面积占退耕计划的60%,油用牡丹占计划的12.5%,辐射带动全县生态产业迅猛发展。
目前,全县特色经济林产业总面积达105.88万余亩,其中拐枣22.8万亩、油用牡丹6.08万亩、核桃23.6万亩。全县拐枣已有7万亩进入盛产期,亩产达1500公斤,年总产量达10万吨,产值1.57亿元,全部进入盛产期后拐枣总产量将达30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油用牡丹目前亩产150-250公斤,进入盛产期后亩收益将达3000元,产值1.5亿元。仅此两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00元。
创新机制 引领产业发展。为把油用牡丹、拐枣培育成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我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油用牡丹和拐枣产业基地建设奖补办法,对从事油用牡丹、拐枣种植的产业大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奖补。对于退耕农户,除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外,县上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对管护达标的,每年每亩拐枣补助100元、油用牡丹补助300元管护费,连补3年。
据介绍,按照园区示范、大户建园、规模发展的要求,我县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流转优惠扶持措施,促进油用牡丹、拐枣产业建设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和完善投融资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产品,拓宽投融资渠道;各涉农部门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发展示范园区和大户业主,实现适度规模化建园、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安排上,我县把油用牡丹和拐枣产业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突出贫困村贫困户退耕,有侧重地把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向有条件的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因地制宜、分年度推进实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把退耕还林建成长效脱贫产业。全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覆盖贫困村55个,贫困户3595户,12417人,贫困户退耕还林1.47万亩,占退耕计划的27.2%。
针对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等问题,镇村组织引导贫困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入股合作、雇工付酬”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转让、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促进贫困户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在产业链中共享收益,将退耕还林建设成为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富民工程。
陕西瑞康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下,产业基地从吕河镇向城关、白柳等镇延伸,已建成2000多亩油用牡丹基地,带动800余户村民投身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户均每年增收5000元。
深度开发 完善产业链条。拐枣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具有解毒护肝之独特功效,除可以鲜食外,还是酿酒、制醋、制糖和食疗以及药用保健饮品的重要原料,旬阳拐枣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口韩国。油用牡丹不仅可入药,还可做牡丹花茶、化妆品等系列产品,牡丹油被专家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经过多年持续推动,我县拐枣和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为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累积了厚实的资源和产业基础,为深度开发系列产品、打造绿色健康产业创造了无限商机,吸引了一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和机构抢滩入驻。
目前,我县有4家拐枣深加工企业,生产的拐枣浓缩果汁、拐枣饮料、拐枣解酒口服液、拐枣降糖口服液、拐枣醋、拐枣酒等系列产品,已在市场小有名气。
安康弘元生物有限公司已规划在旬阳投资5.5亿元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建成年产5000吨牡丹籽油加工厂及牡丹花茶、牡丹化妆品、牡丹饮料等系列产品研发加工生产线,届时每天可以吃干榨尽100吨牡丹籽。
今年6月14日,北京强佑集团抛出大手笔,与我县政府签署了油用牡丹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将推动我县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按照协议,此项目计划总投资28亿元,主要投向油用牡丹的加工、研发、销售、旅游及油用牡丹附属产品深加工,建设油用牡丹种植基地15万亩和油用牡丹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油用牡丹籽5万吨,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农户3万户,实现产值50亿元。
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纷纷加盟,将从根本上解除旬阳及周边市县拐枣和油用牡丹退耕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旬阳富硒拐枣和油用牡丹前端、中端和后端全产业链发展,就此打开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通道,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旬阳拐枣和油用牡丹走出秦巴山区,加速崛起,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好路子。(向甲斌)
金寨战区:庙子垭村第一书记当家教
“隆老师,这个咋读?”看着眼前一长串的英语,金寨镇庙子垭村六组冯中定的女儿冯彩平拿着英语书对前来给她补习英语的第一书记隆刚问道。
冯中定是庙子垭村的低保贫困户。2014年因病致贫被纳入贫困系统。女儿冯彩平是冯中定全家的希望,自小听话懂事、学习认真,还乐于助人,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被金寨镇党委政府表彰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她如今就读于金寨初中上八年级,各科成绩良好,就是英语有点拖后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书记隆刚积极发挥自身英语方面特长,多次上门勉励冯彩平克服困难,学好英语。并商定利用暑期为冯彩平辅导英语。
这不,就有了刚才的一幕。而如今,正是一年最热的时节,隆书记为了既不耽误工作也方便冯彩平的学习,特地商定每天在中午的时候到冯彩平家为她补习,同时为她规划好每天需要背诵和朗读的课程。
看着隆书记每天早出晚归忙完村上的工作还要为孙女补习功课,冯彩平的奶奶郭大秀见人就激动地说:“感谢隆书记啊,他每天工作都忙不过来还抽时间来给我娃补英语,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
自精准扶贫以来,县政法委向庙子垭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17名干部结对帮扶58户贫困户,在“村变样、户脱贫”的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在各级的帮助下,冯中定家加固维修解决了住房问题,吃上了自来水,还养了六桶蜜蜂,县政法委干部还联系了香港爱心人士对冯彩平上学进行了资金帮扶,一年有3000元的资助。
“有了上面这些领导的关怀,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们到明年年底脱贫不是问题”,冯中定坚定的说道。(鲁劲松)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零一期)[ 08-06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三百零三期)[ 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