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哥们儿”脱贫攻坚记

作者:刘传鼎 赵旭 发布时间:2018-07-23 10:18 来源:水利局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在旬阳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肩负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任,只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付出实际行动,做出不懈的努力,整日忙碌的身影在单位见不到此人,他们工作的主阵地在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的贫困村,整日坚守在贫困村的沟沟叉叉和山山卯卯的饮水工程建设现场,一边开展技术指导,一边监督工程质量,被阳光照射后的皮肤有些黝黑,习惯性戴着一个草帽儿,在单位或在群众的眼里,他们就是“草帽哥们儿”。

“草帽哥们儿”就是旬阳水利局抗旱服务队、村镇供水公司、水电设计院的全体工作人员,他们每人肩负着1至3个乡镇的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设计和建设任务。每个周一,各工作人员按照考勤考绩的工作要求,填写好下乡审批单,按程序审批完后,备齐换洗衣服、工程建设文本资料、测量仪器,戴着一顶草帽分赴到各自的包联镇,一干就没有休止符!

陶涛同志3月份因工作业绩突出,被局内评为月度工作先进个人,他包联的镇是棕溪、关口、段家河镇,负责13个贫困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每个周他都要有计划的进驻相关镇的每一个实施建设的村,棕溪镇过境段旬白路在施工,关口镇过境段316国道在修路,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的他,多数靠走路到各施工的点位。他常说:“工作如一步不到位,怕影响工程进度,质量怕出现瑕疵,技术怕不过关,群众不满意,我责任承担不起”,就这样他坚持每个工作日都在村上认真的工作着。

宋宗实是抗旱服务队的一名老将,虽是一名老将却处处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给年轻同志做了学习的榜样。他包联的镇是桐木镇、仁河口镇和小河镇,因旬小路一直处于建设状态,每次到包联镇开展饮水工程建设指导和检查中,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工作过程,因此他要“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每次入村都要备足换衣服和日用生活品,开着自己的轿车从县城出发绕路经过麻坪镇到桐木镇,再到桐木镇各贫困饮水工程建设点位,逐个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质量把控,待检查完桐木镇饮水工程建设后,又到仁河口镇,再到小河镇,一来一回的工作每次需要十几天的时间,等到三个镇都指导检查结束后,又从小河镇上高速路途经安康返回县城。今年他的父亲因患重病,正需要他照顾,却因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重,他不能留在父亲身边照顾,直到6月上旬父亲因病去世,让他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吉元昌同志是村镇公司的负责,年轻能干、能吃苦,很有责任心。他的职责是带领公司职工参与全县村镇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指导运行管理工作,全县21个集镇的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和169个贫困村的建设,都需要他和公司内的全体职工亲自参与,工作量大,任务重,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因长期坚守在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一线的他,被风吹雨打和烈日暴晒,年轻的额头爬上了几道皱纹,白嫩的皮肤上变得黝黑。

赵洋是水电设计院的一名设计员,个子不高,言语不多,干工作却一道一道了,可认真了。麻坪镇的南家庄村、关垭村、铁山村、梨湾村、李家河村的安全饮水工程的设计工作都是由他来完成的。这几个村水源不变,群众急切渴望饮水问题得到解决,他通过实地踏勘、测量,同群众翻山越岭到处寻找水源,待找到水源后又要选址确定过滤池、蓄水池建设地点和规模,就这样一处一处的精心选址和精细设计。他说“我宁可跑遍每个村的沟沟叉叉和山山卯卯,都要把老百姓的饮水问题设计好,做到不浪费资源,不搞失败工程”。一心为民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群众的点赞。待设计文本完成后,他和抗旱服务队技术包抓人员及劳务施工人员,进村重复着他以前设计时走过个个路线、点位,开展现场技术交底工作。

等等,“草帽哥们儿”是旬阳水利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