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镇大庙村的脱贫见闻

作者:宋博琳 发布时间:2018-07-27 09:26 来源:关口镇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雨季润泽大地后,潮湿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关口镇大庙村七组村民们面带笑容的从山林中走出,背篓、布袋里满满的黄丝菌是他们一大早的“战果”。“用这个炒肉放农家乐卖40多元一盘呢,上门收购干货35元一斤,只要手勤脚勤,山里都是宝贝!”

山里有座庙,大庙村因庙得名,但大庙村最多还是山和贫困人口,山高沟深,山重路弯。该村5422亩耕地基本都“挂”在山坡上,土地利用率低。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8.2%,是全县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一场与深度贫困对抗的持久战在大庙村打响,在决战前线,我们的见闻和感受非同一般……

见闻一:队伍强,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攻坚力量,把责任扛在肩上

一面党旗就是一个阵地,大庙村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通过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了支部的战斗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优势转化为攻坚力量,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堡垒,更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谈及旬阳县富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个新身份给自己带来的新变化,大庙村村主任韩学和脱口而出五个字:“责任更大了!”,年初在八卦山下,韩学和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林下魔芋,有23户冲着他的种植“绝招”和能力,带着自己的土地、劳力、资金加入这个致富小分队。

村两委班子深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任重如山,党员干部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4个,吸纳贫困户100余户。

好钢用在刀刃上,关口镇配备了15名“硬扎”驻村工作队员汇聚在大庙村,本着对243户787名贫困人口负责以及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愚公之志”,他们月驻村均在23天以上。村务公开栏里实时更新的产业奖补明细、队员分工明细、阶段性工作计划、周记帮扶总结、贫困户动态调整名单就是他们的成绩单。

见闻二:基础设施建设忙,敢啃“硬骨头”

“赶上加固修缮这个好事情,短短俩月我的土房变成了比城里高楼住起来还舒服的小别院,不光房子亮堂了,心里更敞亮,干活都有劲啦!”龚济朝见人就忍不住赞了起来。

啃下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硬骨头”,才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大庙村两年时间里新修通组水泥路4条15公里、产业路3公里,一条条整洁的水泥路直达家门口,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铺就“康庄大道”。

为实现大庙村家家户户用上安全电、喝上放心水,半年内完成了农网改造4公里,蓄水池8座,铺设饮水管网2.7万米。改建村民综合文化广场600平方米,新移动基站已选址上报,直连316国道的15公里天门山景区路正在火热施工中。

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的推进中,正是编织该村内联外通“经络图”的实际行动。一个个惠及民生项目的落地,是党和政府聚焦民生的最直观体现;一项项基础设施竣工投入使用,是实现强基兴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保证。

干净的道路,整洁的民房,路如彩带、房似花瓣,环绕在山腰,点缀于林间,让大庙村褪去了往日的“旧貌”,换上了“新颜”,一幅靓丽的乡村美景图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见闻三:动力足,唤醒贫困户内生动力凝聚脱贫“巨能量”

思想通,百事顺;思想不通,百事皆难。农村工作要想做得好,干部群众想得通、能支持是关键。在大庙村,“脱贫攻坚我先行、守望相助当先锋”倡议书在父老乡亲中引起热烈、积极、广泛的回应,你忙我忙大家都忙着在“新时代农民群英榜”榜上留名。

扶志和扶智的叠加组合,是工作的方法论,也是发展的路线图。“三会两榜”在大庙落地生根、奇效尽显,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生存致富技能,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根本转变。

“来兑换的群众越来越多,这说明我们大庙懒汉越来越少啦!”爱心超市负责人余小萍笃定的推测。以工代扶不仅能彻底治好懒病,从骨子里挖掉“病根”,还能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的风尚,有台账有真相!在大庙村爱心超市的积分兑换薄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起来了,观念一旦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截至目前,该村通过开展讲习6次,召开群众会、院坝会20余次,为他们带去信心,牢固树立战胜困难、走出贫困的信念。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真正成为政策“翻译官”,文明“播音器”,脱贫“好帮手”。

见闻四:产业旺,贫困村正在敲开康庄大道“致富门”

产业不兴,百姓不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是一句空谈。支部引领,大户带动,干群实干,大力抢抓发展机遇,“靠山吃山”产业步伐越迈越欢。实施连片种植油牡丹1000亩,拐枣园1000亩,烤烟种植700亩,中药材500亩,养殖黑猪1000头。

“很遗憾,在座的除了我,人人都有资格分红。”第一书记程兴友略带“委屈”的语气惹得大家哄的笑了,他继续补充,“为了使更多人在此惠民产业里受益,每户入股金额限额在三万元以内。”

这是大庙村光伏产业动员会上的场景,对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告别“空壳村”,大庙村有了主意:租15亩荒坡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日均产生500千瓦并入国家电网,年收益可达45万元左右。采取“争取项目和群众入股、返还群众本金和收益、实现群众和集体双盈利”的三部曲经营模式,目前该项目在稳步实施中。

青山依旧在,但极度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情况已是“过去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正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更坚定的步伐,更超常的力度,带领这里的村民用勤劳和智慧唤醒这片沉寂又贫困的土地,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