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九十六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20 16:10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8年第71期(总第二百九十六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7月20日

导 读:

社会扶贫:西外专家对旬阳百名英语教师开展培训

仙河战区:压实责任精准发力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城关战区:七旬老人黄忠兰“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

 

西外专家对旬阳百名英语教师开展培训

7月1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双百工程”结对帮扶旬阳县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正式开班,旨在通过培训整体提升旬阳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让旬阳县的孩子们在当地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实现扶贫与扶智的有机结合。

精心制定方案精心组织人员,开展全方位培训。据悉,为了确保这次培训能够切实取得成效,西外培训部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精心制定了培训方案,专门组织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培训教师队伍。

据介绍,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将以课例研讨、专题讲座、示范引领、课堂观摩为主要形式,为100名参训老师进行口语训练、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等全方位培训,帮助旬阳县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邓志辉希望参训老师们充分利用这次培训机会,学思结合、学用结合,通过学习培训真正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他希望西外培训部组织好学习培训活动,照顾好参训教师的生活,让大家在比较舒适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启发思维、获取新知。

校地“结亲”一对一重点推进教育扶贫。加强教育扶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为此,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实施了百所高校结对帮扶百县的“双百工程”,其中西安外国语大学结对帮扶旬阳县。

过去一年多来,在校县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携手打造了蜀河古镇景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示范基地,校内专家为旬阳县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开展品牌营销商业模式构建培训。

在重点推进的教育扶贫方面,在旬阳中学挂牌“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外实习基地”,输送优秀学生进行实习、见习,组织暑期大学生支教团赴农村小学支教;在旬阳县举办英语教师培训班,先后培训教师300多名;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与旬阳中学签署“校际对口协作共建协议”,组织中外教师前往旬阳开展班主任工作、党建工作交流和“外教进校园”活动。(彭芬)

 

仙河战区:压实责任精准发力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上半年,仙河战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抢抓时令,提早谋划,尽锐出战,精准发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精准发力,压实工作责任。开展调研和大走访。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召集帮扶责任人,结合三项行动开展调研和大走访工作,共计完成了全镇9个村的调研,1033户在册贫困户回访工作,475户“两房”建设摸底和因户施策工作。优化指挥帮扶体系。明确落实市社保中心、县人社局、旬阳卷烟厂、仙河镇38名科级领导和231名干部包村包组包户责任。并根据县委的部署和要求,市县镇共下派驻村工作队员12人,组建4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明确工作队员的职责任务、工作纪律、请销假制度等规定和任务。狠抓督查。推行脱贫攻坚工作“清单制”,采取““一周一安排、一周一清单、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方式,将工作明确到人、到项、到地点、到期限,对各包作战单元责任人、包扶责任人、各村(社区)支书主任及第一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考核。

从快从优,迅速启动硬件建设。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镇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列出年度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领导、包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迅速启动项目建设。2018年6条水泥路24.8公里的道路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路基建设,目前已硬化路面16.3公里;31.159公里蜀尖三级公路改造工程,全线进入路面开挖阶段,工程进展顺利;仙河口、吉家庄、王坪三个村农网改造高压4.5公里、低压40公里工程已全面完工;吉家庄社区、王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面竣工;全镇9村(社区)网络入户1019户。在“两房”建设中,全镇共有移民搬迁359人,危改户116户。通过战区包村包组和包户干部的共同协作努力,目前全镇移民搬迁已竣工221户,完成主体建设81户,在建57户。西沟口安置点(尖山社区八期)正在主体建设。全镇116户危改户,已全面竣工,正在办理相关补助资料。

抢抓时令,培育扶贫特色产业。全镇38名科级领导和231名干部进村到组入户对接,按照“123”产业增收模式,建立《仙河镇2018年到村到产业脱贫规划实施进度表》和《仙河镇2018年村(社区)产业到户脱贫规划实施进度表》,目前各作战单元产业规划明晰,贫困户增收产业长短结合。全镇已栽植杨梅867亩,枇杷720亩,冬桃30亩,酥梨20亩,大樱桃100亩,香橼329亩,富硒水稻270亩;养殖生猪7492头,牛615头,羊1996头,家禽18729只;14家新型经营主体在全镇流转土地7670亩,规模发展拐枣产业5011亩、油用牡丹2027亩(含套种),帮带贫困家庭493户。全镇9个村(社区)发展烤烟1017亩,有组织劳务输出8170人,其中贫困户劳务输出1737人。

对标问题,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对中省、市、县督查、暗访、审计、第三方评估及自身发现的问题,切实对照问题清单抓好整改,通过召开专题会、交办会、协商分析会,挂单整改、重点解剖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通过反复分析对照,涉及我镇问题整改共122条,其中中央反馈45问题条,省级反馈问题51条,市县反馈问题26条,结合问题制定了详实的整改措施和清单,明确责任人、牵头单位和整改时限,实行盘点销号,做到问题整改见人见事。目前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镇村都认领了问题建立了整改台账,印证资料齐全,做到了脱贫攻坚和整改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党建引领,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一是全镇9个村(社区)通过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发扬民主、正风肃纪,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齐配强了村级班子,夯实了战斗堡垒。二是全镇15个党支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党支部、手机+支部、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及时推送党建知识,全面落实党建各项制度,激发干部动力和活力。三是开办“新时代干部讲习所”,结合“主题党日”宣传讲解各级扶贫政策、脱贫攻坚思路、农村发展举措、农业科技及农村适用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户劳动力素质培训、创业和就业服务,开展各项培训15场次,培训干部群众900余人次。四是志智双扶助脱贫。全镇共开展道德评议、扶志扶智教育会18次,评出先进典型21个,反面典型3个。表彰先进个人58人、产业大户18人、先进集体12个,进一步弘扬了新风正气,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将结合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工作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的透彻检查,明确查找重点贫困户措施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项目推动等情况,确保通过核查真正解决问题,促进识别、施策、帮扶、脱贫、管理的全面精准,超着脱贫摘帽的目标大步向前,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谱写更加动人乐章。

 

城关战区:七旬老人黄忠兰“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

双垭村黄忠兰家时常大门紧闭,寻不见人。只有饭点,老人回家做饭才能遇见。

黄忠兰,女,70岁,城关镇双垭村七组低保贫困户,听力障碍四级残疾,老伴儿去世,女儿出嫁,长期一个人生活。老人的日常生活,忙碌充实,简单规律。

8:30,远远看见大门紧闭,到她家几块地里去寻找不见踪影。返回到门前,邻居说她去后沟了,马上回来。等了一阵子,她提着一大篾笼落地杏回来了,“捡回来捏杏胡,晾干砸出杏仁一斤能卖15元”。当我准备帮她砸杏胡的时候,她的院坝角儿已经堆着一堆杏胡壳儿,院场晒着一摊黄姜、几把黄花。嘿,想帮她干活还得赶早!

9:40,她在掐豇豆,要煮了晒干菜,“我一人吃不了,晒了免得糟蹋”,院坝晒着刚刚切成绺儿的木瓜,“晒干卖药材”。

10:30 ,她坐在灶膛前就着半碗土豆丝吃拌汤。此前锄完了菜园子和红薯地的草。

11:40,她抗回一捆干柴:“去捡点儿柴禾烧饭用”

14:40,她端着一瓷盆尿素正给40公分高的玉米秧子施肥,豆大的汗珠子落在脚下的泥土里。

17:20,闲不住的她,又转到牡丹地,摸摸索索的拔草。

老人的房前屋后边边拉拉的土地上,都被她种上了菜。韭菜、黄花、黄瓜、红薯……园子大约90㎡,被她归置得整整齐齐,一大块种了红薯,一块种芝麻,还有一小块点的绿豆,最大一块地1亩左右,种的早玉米,“早苞谷能卖个好价钱呢!”黄忠兰说道“秋后,天凉快了,在种些油菜、豌豆、小麦”。

种、管、收她都很用心,有时还会给我们这些驻村干部捎上一碗新绿豆,若不收下,老人就会客气的说,“自己地里长的,你们不嫌少,夏天煮点汤饭,也算我一点心意嘛!”稍微闲点,她就去山上挖野生黄姜换钱零用。

黄忠兰家地不多,听说村上发展长效产业,她主动流转了6.8亩土地,种植油用牡丹,还承包了该地的管护工作。地租、加上务工年收入也达到了4700多元。

问她,这么大年龄了,有兜底政策供养,为啥还闲不住。老人沉默了半天,“我是70多岁了,又有些毛病,但我有手有脚,自种自收,还将就!等实在老的不得动弹了,就要靠政府了养活了,再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了!”(杨孝琴李兆娟)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