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河镇 “三变”改革促脱贫 屋场的村民笑了

作者:梁爱珍 发布时间:2018-07-06 08:51 来源:神河镇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夏日,艳阳高照,热气腾腾,但在神河镇的山山卯卯,都能看见勤劳农民的劳作身影,一道道不一样的“风景线”映入眼帘,一场崭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不由的你不停下脚步,去探听事实。

产业发展有门路   脱贫有盼头了

当走进屋场村时,便有一丝凉意,这里的村民早早就“上班”了,一排排整齐的“暖心”香菇大棚里,他们正在忙碌着采摘一个个饱满成熟的香菇,看着一框框沉甸甸的果实,村民们乐滋滋的笑了。

“我以往这快地种玉米、油菜,一年收的粮食把化肥、人工费除过,一分钱都不挣,还要忙乎半年,现在,我把地租给合作社,一亩地净挣400元,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生活会越来越好。”正忙着采菇的老黄笑眯眯的说道。

“‘送棒还菇’,还免费技术指导,这是个好事情,不用农户掏本钱,活儿也不重,很适合我们村这些既缺资金又却技术的贫困户,在这边学技术边经营个棚,到时等着挣钱就行了。”村支书点头说道。

“我这年龄大了,出去打工也没合适的,在门上看管一个香菇大棚,预计年收入达20000余元,今年就可以脱贫喽。”老陈自信地说。

合作社引领发展  三变改革活起来了

屋场村,是距离镇政府最远的一个村,村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海拔1020米,山大人稀,全村共辖4个村民小组,280户1070人,其中:贫困户99户284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变,信息闭塞、观念落后、产业薄弱,这些形容贫困村的词语尽可以用来描述曾经的屋场村。

自“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神河镇抢抓机遇,率先在屋场村和湾寺村两村实施“三变”改革试点,屋场村借着土地资源丰富,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联村领导和屋场村委会积极与国桦生态农业合作社联系,由政府牵头、企业实施、财政支持,三方联动,“三变”改革迅速在屋场村启动。

“因村因户制宜,根据两个村的自然条件不同,屋场村土地资源丰富,土地集中,在屋场村建香菇基地,已建香菇大棚12个,菌棒30万袋,分配到12户贫困户经营,产出的香菇由合作社按4元一斤回收,估计年底户均收入2万多元。”合作社老板刘茂花搬出心里账本。

村民“变身”了  腰包鼓起来了

“咱以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股东了。” 彭某是屋场村土生土长的“土著”,他说,作为一名农民,土地就是我们的发家之本,没有土地就没有发言权,政府将原本闲置的土地盘活,发挥更大的效益,村民们的腰包就鼓起来了,转身黄土地变成了“黄金”地。

在试点村入股分红现场会上,50名贫困户手捧红灿灿的股权证,喜气洋洋地领到了“红票子”。完成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转变。

目前,国桦生态农业合作社已带动屋场村50余户贫困户脱贫,解决当地劳动力60余人。全村发展中药材200余亩,栽植黄花400余亩,屋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已成立,为2018年实现户脱贫,村脱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如今,崎岖的山路已被平整的水泥路取代,几百亩荒凉的土地也被占用的满满的,农民的山货也容易下山出售了,部分村民变成了股东,在屋场村一组连片大田里建起了十几个香菇大棚,1000亩茶园再次复绿,一片片中药材也铺上了“绿毯”,不仅为屋场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产业风景线,就此终结了无家门口就业、村内无主导产业的历史……

“三变”改革让屋场村尝到了甜头。镇党委书记胡朝余说:“神河镇将按照‘一村一社、一户一入、入股自愿、覆盖多数、带动全村、资源聚集’的原则,在全镇开展此项工作,把分散的人力、土地、资金聚集起来,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动员农户用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引领各项产业蓬勃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作者:神河镇 梁爱珍)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