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58期(总第二百八十三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6月21日
导 读
※ 扶贫日记:只要你用心了,群众自然会满意
※戒酒喂牛人勤春早
※“三新扶志”提振脱贫“精气神”——我县探索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日记:只要你用心了,群众自然会满意
作为一名驻村信息员,我入村工作已经三个多月了,这三个多月,是我从大学生身份转变的“一百天”,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工作,我对扶贫驻村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在没有其他事情的时候,工作队长或第一书记到组入户也会叫上我,顺便熟悉一下贫困户的情况,时间久了,入户也越来越多了,走在到组到户的路上,也会大大方方地和村民们打招呼,他们也会非常热情的招呼我们,到家里坐,喝口水、歇歇脚的,这时候我就感觉到,我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姑娘,在这里待着,也越来越有归属感了。
最近,趁着三夏大忙一结束,我们单位的包帮干部们相继进村入户,宣传健康扶贫“334”政策,查看包帮户产业发展情况。大家都提前和包帮户取得联系,安排好各自手头的事情,一大早就下到村上,在村委会领取任务后,冒着炎炎烈日,骑车的骑车,走路的走路,就跟过年过节走亲戚一样。
我是负责户档资料的,有了新的扶贫政策,首先就要宣传给包帮干部们,只要他们明白了、懂得了,才能进一步宣传给各贫困户。在宣传了健康扶贫新政策后,一名李姓干部说:“我包的那户有慢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现在出的这个政策,对他来说,有更多的实惠了,我要好好给他讲讲,让他了解了解。”
单位里的一名陈姓干部身体不适,最近在西安住院,听说要入户,着急的不得了,就拜托其他同事,一定要到他包帮的贫困户家里去看一看,了解一下近期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同事到户后,他就和贫困户打电话,解释这次来不了他家的原因。贫困户挂完电话,感动地说:“小陈对我很好,来看我的次数也多,就像是亲戚一样,他告诉我,他生病了,我也很想去看他,可我这出门不认路的,怕给他找麻烦了,等他好了,回旬阳了,我一定要去看看他的,不能只是他操心我。”
每次入户时,贫困户看见了我们,老远就打着招呼,就像是多年的老友一样,一见面就说:“你们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这么热的天,你们这么忙的,还一个劲的操心看我们”。一同入户的联村领导也总是笑着说,“三夏大忙,最忙的是你们啊!呵呵呵……”看到到这非常融洽的包帮关系,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才是精准帮扶的最高境界。在许可范围内,让贫困户享受到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学就赚钱养家的真实本领,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帮扶双方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让他们真正的实现脱贫退出,真正的感受到关心关怀,在心目中提升帮扶工作满意度。
只要你用心帮扶了,广大群众是一定会满意的。以上这些真实的帮扶小故事和言谈话语,散发出了太多太多的正能量,连带着我也感觉到信心满满,觉得前方的道路一片光明,我也为能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工作,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徐晓)
戒酒喂牛人勤春早
家住城关镇宋家河村六组的王大国之前是当地出了名的“懒汉”,整日抽烟、酗酒、打牌,成为贫困户。这两年,在帮扶干部的耐心帮扶下,戒掉坏习惯走上致富路。
这天,暴雨刚晴,中午12点多,王大国正在地里忙着栽植红薯秧苗。得知记者来意后,王大国说,现在天气太热了,让我们先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他去把放在山上的羊找回来就和我们一起回家再聊。
“你看这个王大国勤快不?”包帮干部王尔梅说,“2017年的时候,我来包帮王大国,第一次到他家里去,看到屋里一片狼藉,人在睡大觉,外面堆满了啤酒瓶子,而且地里荒草有一人多深。”
一回到家,王大国舀了一铲玉米给他的羊再补一口。“那个时候感觉生活么啥奔头么。”王大国说,“也没想到以后咋样,喝喝酒,打打牌,过一天是一天。”
脱贫要立志。为了让王大国重振生活信心,包户干部王尔梅和镇村领导多次上门,与他沟通,协商,谋划脱贫计划,定制产业发展路子,当时王大国觉得没这个必要,够吃够喝就行,但经过多次劝说,也看到了其他户的变化。王大国挠挠头,脸红了,说出了心里话:“说实话,这些干部隔三岔五的来,讲道理,办实事,送苗木送技术,叫人感动。再看看我,日子过的不象个样子,人家干部非亲非故,这样帮你,你还等啥呢?”
此后,王大国真的是戒了酒,戒了赌。他首先种植了4亩拐枣,养了2头猪,20只鸡。变勤快的王大国,今年又养了8只羊,他计划下半年猪和羊卖了钱,再买两头牛,七、八只猪仔,盖猪圈和羊圈,准备好好干一场。(鲁曼 段伟秩)
“三新”扶志 提振脱贫“精气神”——我县探索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这一问题,我县探索推出新教育树立脱贫志向、新民风弘扬新风正气、新机制增强致富动力的“三新”扶志举措,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新教育树立脱贫志向
“这几年,经包帮干部不懈努力,陈先宏变了。他变得知道感恩了,干劲更足了。”6月16日,旬阳县金寨镇包帮干部黄杰感慨地说。
陈先宏是金寨镇庙子垭村2组贫困户。周围群众都知道,曾经的陈先宏不思进取,在2016年村上“评议”时还上了“黑榜”。
金寨镇制定的“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办法规定,对道德评议会上评为反面典型的对象,镇上要专门成立帮扶小组进行帮教转化。于是,庙子垭村专门为陈先宏成立了由镇上联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和包帮干部组成的3人帮扶转化小组。
帮扶转化小组与陈先宏促膝谈心,落实脱贫措施激发其内生动力。今年1月,当地镇、村干部上门协助陈先宏选新址建房。5月30日,房屋主体竣工。如今,陈先宏家养猪2头、养牛2头,发展魔芋1亩、黄姜2.5亩、拐枣1亩,长中短产业都有。对于明年脱贫,陈先宏信心十足。
去年以来,我县以“三会两榜一奖惩”(教育培训会、成效点评会、道德评议会,亮红榜、黑榜,奖先惩后)为抓手,开展“新教育”活动,激发群众主观能动性,树立脱贫奔小康志向。截至目前,旬阳县累计开展道德评议1859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2437人次、后进典型1596人(件)次,帮教转化1312人(件)次。
新民风弘扬新风正气
“现在,节俭办红白喜事,已成村里的常态。”桐木镇石板沟村党支部书记刘琦自豪地说。两年多来,桐木镇石板沟村大力提倡节俭办红白喜事,累计为群众省下上百万元人情费。
移风易俗破除了陈规陋习,新民风建设弘扬了新风正气。一“减”一“增”之间,石板沟村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被大大激发。
去年,我县围绕“诚、孝、俭、勤、和”五字新风,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抓手,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营造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社会氛围,让贫困户不再“等、靠、要”,形成脱贫攻坚强大正能量。
与此同时,该县还以道德评议推进移风易俗,累计评选出“旬阳好人”40人、“十大孝子”10人、美德少年36人、“好婆婆、好媳妇”52人、最美家庭37户。此外,8人获评“安康好人”,3人获评“安康道德模范”,9人上榜“陕西好人榜”,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新机制增强致富动力
“发钱了,大家快来领钱了!”这是今年2月,旬阳县双河镇平河村隆科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给去年认领葡萄大棚的贫困户分红时的场景。当天现场共计发放现金10.8万元,平均每户贫困户领到了18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保底分红。
“葡萄大棚是园区投资建的,我只负责管护。去年初挂果,我不仅拿到了1800元的大棚管护保底分红,每年还有1400元土地流转费,每月还有1800元的园区务工收入。希望明年早点挂果,挣更多钱,全家能早日实现脱贫。”平河村3组贫困群众黄群强说。
去年以来,我县坚持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精神扶贫和物质脱贫“双轨并行”思路,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该县以合作社联动、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园区牵动、社区工厂促动、乡村旅游互动、党员干部推动“六动”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销售等方式与市场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助力贫困户多渠道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带动169个贫困村1.2万户3.8万人受益。(转自《陕西日报》6月20日,有删减)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八十二期)[ 06-21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八十六期)[ 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