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50期(总第二百七十五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6月4日
导 读
陈红星强调:必须统筹脱贫攻坚合力一手抓整改达标,一手抓当前工作推进
“扶”起“拐杖哥”
陈红星强调:必须统筹脱贫攻坚合力一手抓整改达标,一手抓当前工作推进
6月3日上午,县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陈红星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全县脱贫攻坚整改工作进展及半年工作成效等相关工作汇报。
陈红星要求,各战区、各专项指挥部要紧紧围绕“抓整改、促工作、保成效”的思路,以问题整改为导向,保持清醒头脑,咬紧牙关,排除万难,把整改工作抓快抓好。一是必须抓紧快动,迅速掀起高潮。各级各部门不能侥幸、更不能有厌战情绪,全体包帮干部全面行动,进村入户,做工作、讲政策、达一致。二是必须从实整改,做到资料、实绩、项目、现场对应一致,经得起核查。三是必须从严要求,从指挥长到指挥部、到战区领导,要真正严起来,把整改拿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凡是整改不力、行动迟缓、影响全局的,要严肃追责。四是必须从严督查,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和各专项指挥部要抽调人员成立督查组,带着问题、方法、责任,全面进行督查复查,点问题、教方法、做指导,做到件件有着落,整改能达标。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在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重协作、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的陕西脱贫攻坚精神,要进一步加力,在统筹、协调、督办、检查、约谈、通报上发挥好作用。五是必须统筹合力,一手抓整改达标,一手抓当前工作推进,县指挥部、专项指挥部、各战区要要三军用力,扎实准备做好半年工作成效考核自查。六是必须注重资料,做到规范简洁。县指挥部要加强研究,工作纪实既要体现工作,又要印证成果,还要不能繁琐。同时,要加快信息一体化建设,信息一体化是软件资料的重要工作,早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全县上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攻坚任务,用成果和实绩向人民汇报。
同日下午,陈红星在白柳镇,进村入户督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指出:一要功夫下足,上情吃透,逐村指导,抓好整改。二要加大力度,昼夜奋战,对照标准,逐项开展自查。三要加大力度,紧盯目标,全面提速,抓好年度各项任务推进。四是从严要求,考核动真,对各包帮干部迅速指令入户,做工作,讲政策,定包帮。
“扶”起“拐杖哥”
说起贫困户李金良,城关镇宋家河村民耳熟能详,“一米三的拐杖哥”、“2017年度市级自强标兵”、“屡屡被村民评为先进道德模范”、“哪儿的培训会都有他”......这些“标签”屡屡让李金良成为脱贫攻坚中的“男一号”。
“拐杖哥”缘何成“网红”?精准扶贫路上,又是谁用什么,让他于逆境中自强不息,书写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近日,笔者跟随李金良扶贫路上的脚印一路探寻。
靶向治疗“健康礼包”送上门
原宋家河村第一书记曾在朋友圈发布关于李金良的众筹信息:李金良,男,30岁,与74岁的母亲相依为命,从小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每到换季期间,脚底便开始溃烂流脓,痛苦不堪,希望获得爱心人士救助。一经发出,立即获得各方安心人士响应,一周之内就筹集了近六千元善款。2017年11月,李金良赴西安市红会医院进行治疗,确诊患有脊髓栓系、脂肪瘤、脊柱裂、脊柱侧弯等疾病,同月实施了外科手术。
“现在臀部脂肪瘤取出了,已经不会再疼了,脚上溃烂的部分还在继续治疗,真是多亏了这些好心人”。李金良说道。由于健康扶贫手续完善,手术花费90%能够报销,剩余的由众筹善款补贴。为巩固治疗效果,城关镇还为李金良确定了一名“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问诊”,随时掌握身体健康状况。
“鱼渔”兼授就业增收有“门道”
过去一年里,李金良共接受了县、镇、村组织的核桃树剪枝、足球缝制、拐枣树管理等5次实用技术培训,每一场培训会上,总能在第一排找到李金良的身影。
“如果没有技术的话,别说就业了,种地都没法种好”。李金良意识到掌握实用技术的重要性,多次主动对接包帮干部,谋求产业发展新路径,今年种植了3亩牡丹、7亩核桃,养了9只鸡,还尝试种植了60斤白芨,目前白芨长势良好,等待下年收获。
春暖花开之际,土地里杂草生长速度快,李金良跪坐在黄土地上,一点一点除草,由于行动不便,他劳作速度比其他人慢很多,但掌握了种植技巧,李金良相信自己精心栽植出的牡丹花一定能有好收成。下一步,他还希望参加城关镇社区工厂招聘,谋得一份稳定增收的工作。
文化牵引 物质精神“双驱动”
2017年11月,李金良获赠县镇免费发放的电视机一台,用他的话说:“这东西让我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更近了一步”。自从电视机装好以后,看新闻就成了李金良每晚农耕回家必做的一件事。不论是央视新闻,体育频道还是时事热点,只要是新鲜事,李金良都兴致满满。
今年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李金良早早地就等候在电视机前,把声音调到最大,生怕错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有许多人不解:他一个双腿残疾,又不识字的贫困户,能读懂什么大政策?“说实话很多东西我听不懂,两会上提到的修改宪法、乡村振兴、换届、经济发展等都是大事,但我就觉得应该去了解。我虽然双腿残疾,但还有一双手,拄着拐杖也能做不少事”。面对质疑,李金良用坚定的信念和励志脱贫的态度予以回应。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从“拐杖哥”李金良在脱贫攻坚路上的脚印中,笔者读出了深处贫困山村的贫困户身残志坚励志脱贫的故事,更加读出了故事深处映射出的脱贫攻坚“精准”二字。或许李金良的扶贫档案资料和扶贫数字并不“好看”,但对他来说,治愈疾病、有事可做、看上电视就是实现了“最大幸福”,战胜了“绝对贫困”,也是城关镇在精准扶贫中追求的“最大的民生”!(沈娜)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七十四期)[ 06-04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七十六期)[ 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