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七十三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30 17:4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8年第48期(总第二百七十三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5月30日

 

导 读

梁涛在深度贫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县党建扶贫指挥部: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再研判再优化

蜀河战区:“五个三”措施持续推进深度贫困村建设

 

梁涛在深度贫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5月29日,县委书记梁涛深入金寨战区深度贫困村——珍珠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梁涛先后到润民肥业、废旧地膜回收生产塑料颗粒项目、烟农专业合作社、复混肥料生产线以及林下经济示范园、烟草大田、村活动室,看望一线干部,查看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在听取镇村工作汇报后,梁涛对金寨战区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推进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

梁涛强调,深度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也是必须攻克的堡垒。珍珠村自然条件十分不好,先天不足,脱贫压力很大,但是村班子有活力,驻村工作队扎实肯干,工作思路清楚、重点明确,基础设施推进有力,产业增收规划很细、实实在在,特别是润民的肥料生产、地膜回收利用很有前景,林下养鸡群众的苦干实干,这些都让人对珍珠村走出困境充满信心。

梁涛要求,高点定位,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措施、更实的成效,高水平脱贫,让珍珠村成为全市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先进。要认清形势,牢牢抓住难得机遇,看齐更高标准,充分发挥好基层党建的组织引领、服务保障功能,依靠干部大干凝聚人心,依靠群众自己大干改善面貌,依靠辛勤劳动赢得支持,要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参与建设,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精准脱贫和整村发展通盘考虑,有机结合。要夯实进度、质量、效果,在脱贫攻坚战场中拿出更硬更实的措施,干出更多更好的业绩。要在产业发展、剩余劳动力、闲置宅基地等方面想办法,让更多的资源活起来,不断增加深度贫困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为稳定长久脱贫打下坚实的保障和基础。

 

县党建扶贫指挥部: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再研判再优化

近日,县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开展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研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169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研判,这是在今年县委优化选派驻村工作队后,结合平时督查掌握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精准研判,目的是解决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选人不优、驻村不实、作风不硬、成效不显等问题。

研判工作由各镇党委和选派单位同步组织实施,围绕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能否扎实驻村、能否遵守纪律、能否发挥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掌握驻村工作队员原单位工作是否脱钩,是否能严格遵守考勤纪律,是否能坚持吃住在村并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是否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在村党组织并积极参加支部活动;了解驻村工作队员能否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是否存在不服从组织管理、作风漂浮、损害群众利益、散播负面言论、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等现象;了解驻村队员是否能胜任和热爱农村工作,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身体素质、做到敢作为能担当,干部、党员、群众对驻村工作队员工作是否满意,是否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研判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合理调整的基本原则,采取查阅相关资料、走访干部群众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能把有能力、有潜力、有热情的工作队员留下来,把抱着“镀金”心思、逃避单位工作、混日子等思想消极的工作队员召回去。下一步,旬阳县委组织部将依据本次研判结果召回替换不胜任人员,并组织召开驻村工作队长工作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驻村帮扶工作水平。(刘仪)

 

蜀河战区:“五个三”措施持续推进深度贫困村建设

龙潭村是全县七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距离蜀河镇政府驻地以东22公里处,辖7个村民小组,317户1062人,耕地面积1713亩,林地面积10267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688人,贫困发生率64.78%,已脱贫贫困人口54户207人,在册未脱贫贫困户163户481人。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户脱贫、村摘帽目标,采取“五个三”措施持续推动龙潭村脱贫攻坚。

三项行动夯基础。年初,紧盯“三项行动”,促进两房、基础、产业建设快速推进。一是全面推进两房建设。全村今年危房改造户18户,组织专业施工队逐户确定施工方案,每周督促工期进度,目前已完成改造15户,其余3户6月中旬完工。移民搬迁工作54户130人,逐户落实签订房屋购置协议,并完善移民搬迁资料,确定包帮干部联系督促安置小区加快进度,确保9月底交房安置入住。二是倒排工期推进基础建设。按照年初加大贫困村建设任务,倒排工期,明确包抓人员,快速推进水电路讯建设。目前,建设饮水工程2处,解决158户49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5.3公里道路基础处理工作,已启动硬化;3处网改增容及60户宽带入户工程已完成设计,6月初启动实施。三是抢抓时令落实产业建设。结合村情实际,发展油用牡丹200亩,拐枣470亩,建50亩魔芋园、150亩中药材园,为实现贫困户产业稳步增收奠定基础。

三条举措促增收。一是突出劳务输出稳增收。借助外出能人大户带动,全村有组织劳务输出117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推进“村社合一”巧增收。积极发展村社合一,注册成立合作社2个,带动56户贫困户积极发展中药材、魔芋、养殖、油用牡丹、拐枣、茶叶等长、中、短结合产业,增加贫困户产业分红收入。三是创业就业提增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联合开展3次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收益群众达150户,使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储备各类劳动技能,增加创业机会。同时用足用活政策,发放贫困户贴息贷款165万元,启动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难问题,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三新扶志抓提升。一是“三会两榜一奖惩”为抓手,以“六大行动”为契机,创新“党支部+X+贫困户”、“三变”改革、“能人帮带”等新机制,现已开展“三会”6次,教育培训群众达550人次,树立脱贫正面典型5人,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二是选优配强村组“一线兵”,智志双扶促脱贫,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该村严格按照县镇换届工作要求,选出19名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能人进入村组班子,为村级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聚焦脱贫“疑难杂症”提升满意度。针对脱贫攻坚中的一些“等靠要”问题,夯实三新扶志责任,强化干部一对一帮扶,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最大限度激发自身潜能,不断增强致富能力,提高了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三灯管理促落实。一是对标“村退出”预警抓项目。按照“村退出”7条标准倒逼通组路、饮水、网改、卫生室、合作社等项目建设。二是对标“户脱贫”预警抓帮扶。结合作战任务和清单,压实包帮干部责任,根据“户脱贫”收入、住房、教育、参合情况、饮水5条标准逐条对标,确保贫困户如期摘穷帽。三是严格“三灯制”管理抓落实。建立村级“三灯”制预警台账,按照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已达标的用绿灯标识,正在进行的用黄灯标识,还未启动的用红灯标识,形成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三力合围作保障。一是强化帮扶,派驻20名干部“一对一”包帮191户贫困户,立足致贫实际,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压实一线,聚指成拳,集中精力抓帮扶。二是发挥村组干部基层优势,强化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政治站位,将乡村治理“三治融合”模式和矛盾纠纷化解“三力联调”模式充分运用,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为项目落地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从严管理,严格落实科级领导包村包组、4名干部脱产驻村工作的作战部署,日纪实、周进度、月清单、月对标的作战要求,周督查、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的作战纪律,强化督查考核,锻造脱贫攻坚“铁军”驻村干部队伍,聚力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