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6期(总第二百七十一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2018年5月28日
导 读
我县“六动”力促产业脱贫
双河战区:脱贫帮扶纪实
县市场监管局:发挥职能狠抓脱贫攻坚
我县“六动”力促产业脱贫
我县在精准扶贫中,充分运用“党建+”系统思维,以扶贫政策驱动、党员干部推动、经营主体带动、招商引资牵动、三产融合互动、多元营销联动的“六动”模式,力促产业脱贫致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扶贫政策驱动。聚焦“短期抓烤烟、畜牧、魔芋、优质粮油菜,中期抓特色林果改造提升和中药材(黄姜),长线抓油用牡丹、拐枣”八大重点产业,精准规划到镇、到村、到户,实施产业全覆盖。同步建立产业扶贫政策体系,引导和驱动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涉农资金向重点产业聚集。制定了拐枣、油用牡丹、黄花菜等扶贫产业奖补办法,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500万元集中投放,农户发展蚕桑、拐枣、油用牡丹,种苗免费发放;贫困户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良繁母猪保险全部代缴;贫困村优先安排退耕还林项目。同时,出台了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实施“三变”改革,明确了各级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产业扶贫任务标准,以政策引导驱动产业发展。
二是党员干部推动。将产业扶贫作为各级党委、全体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成立了产业脱贫专项指挥部,全面落实“党支部+贫困村”、“党员+贫困户”帮扶机制,产业脱贫专项指挥部13个党支部与21个镇结对包联,169名科技特派员、169名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包村干部和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15名高级职称技术干部、40名技术骨干组成4个服务小分队分区域定期巡回指导,以党员技术干部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合参与,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贯通、贫困村全覆盖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队,面向全县提供技术服务,并建立稻油、拐枣、油用牡丹、魔芋、特色畜牧等产业示范基地33处。
三是经营主体带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合作共赢,通过全覆盖落实“三变”改革型、土地流转型、园区务工型、订单生产型、借“鸡”还“蛋”等帮带机制,助推76个合作社、20家龙头企业、51个现代农业园区与3811户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整合项目资金向带动产业扶贫成效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捆绑倾斜,首批700万元产业脱贫引导资金落实到3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帮扶219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7户、家庭农场24家、市级示范合作社4家,新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认定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全县发展烤烟种植合作社26个,组建能人大户249个,带动贫困户277户;发展中药材合作社260个,组建能人大户1053个,带动贫困户370户;发展蔬菜合作社75个,组建能人大户1207个,带动贫困户501户;发展养殖合作社390个,组建能人大户1640个,带动贫困户591户;发展林果合作社98个,组建能人大户3458个,带动贫困户1374户,这些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
四是招商引资牵动。为了进一步壮大产业扶贫资金体系,厚植持续发展潜力,以全民招商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精心策划包装了50个特色产业项目,面向社会集中推介,以招商奖励政策、提供便利条件牵动社会资本聚焦旬阳重点产业,谋求共同发展。在西安举办了旬阳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推介及招商签约会,组织15个镇与企业集中签订22个项目合作协议,投资总金额达17.44亿元。
五是三产融合互动。在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坚持三产融合,全产业链打造农民增收支点。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方面,优先向1000余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桐木飞跃工贸有限公司在面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时实行残疾人优先;神河国桦园区年吸纳贫困户60余人,贫困户可获得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40余万元。贫困户不离本土就能获取务工收入,经营主体也在长期雇佣关系中培养了技术熟手,特色农产品迅速成为提升综合效益的重要承载,目前,全县拐枣酒、拐枣醋、拐枣功能饮料、雪魔芋、红薯粉条等特色产品精彩纷呈,仅取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就达20个,获得富硒资格使用标志产品5个,被评选为陕西省十大金口碑农产品3个。平定河流域千亩荷塘、水泉坪千亩稻油、田园仙河、段家河樱花节、遍布各镇的油用牡丹等休闲农业趁势兴起,带动交通、旅游、餐饮、农产品销售等迅速发展。
六是多元营销联动。以苏陕扶贫对接、校县合作等为契机,为县域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促成常州市天宁区与仙河镇天佑现代农业园区达成合作;西安外国语大学与我县达成产品认购关系,首批帮助太极缘、祝尔慷、庆丰三家企业销售特色农产品1.6万元。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主开设经营门店、农超对接、订单生产、外出展销、电子商务等方式,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尤其是我县去年被命名为电子商务示范县以来,重点打造农村淘宝、邮政电商、供销在线三大电商已经成为县域农产品“互联网+”的支柱,全县建设电子商务扶贫村110个,其中,农村淘宝服务站61个,邮掌柜便民服务点 164个。培训贫困村电子商务人才1000人次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00人以上。同时,开展与阿里巴巴等网上平台和公益组织合作共赢,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县脱贫办宣传动员组)
双河战区:脱贫帮扶纪实
在双河,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来自不同部门,凭着对贫困群众的真情帮扶,让村里的容颜悄然发生着蜕变,让摘穷帽拔穷根的梦想逐渐写进现实。
“两剂良方”富脑袋
焦山村山大沟深,土地条件差,产业发展一直是村上的“心病”,县农林科技局的李荣铎被派到焦山村当工作队长后,一第时间入村全方位了解情况,当得知村里很多土地闲置,村民几乎全靠外出务工赚钱,李荣铎基于自己多年的农业工作经验,通过调研学习、细致研究,与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一道商议发展红薯、魔芋、中药材等产业。
得到了村上的大力支持,农户却似乎并不“买账”。“现在种啥赔啥,产业说啥我都不搞。”在产业发展动员会上,焦山村三组贫困户老杨说,包括老杨在内的很多群众都认为农业产业见效慢、风险大,不愿意花钱花精力去搞,这让工作队长李荣铎犯了难。
“开大会泛泛而谈效果不好,要面对面和群众谈谈,他们主要还是不理解,怕风险,工作做细了就明白了”,李荣铎说道。就这样,“院坝说事会”应运而生,就近的几十户农户聚在院坝里,你一言我一语谈看法说想法,有顾虑的消顾虑,有疑问的解疑问,很快越来越多的农户理解并认可村上发展产业的决策,通过十多天的院坝说事,57户当即表示愿意栽植红薯200亩,现已全部栽植完毕,待成熟后由龙头企业统一回收。除了红薯,白芨等中药材种植也得到群众支持,邀请的合作企业近期将到村协商洽谈,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院坝说事会”这剂良方祛除了焦山村无规模产业的病根。
不怕“难”字挡道,就怕“懒”字沾身,锅厂村第一书记向前到村后,看到一些贫困户安于现状、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没有脱贫的信心和勇气,想出建立扶志扶智教育基地的办法,专治内生动力不足顽疾。贫困户通过技术培训、基地劳作、道德评议等增智强志,锤炼自力更生的意志品质。现在,院坝说事会和扶志扶智教育基地已经在整个战区内常态化发挥作用,帮助贫困户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两大品牌”兴产业
思想上的转变为脱贫增添了动力,致富还需要产业支撑,为此,帮扶联队集体发力,从品种引进、管理管护、创新模式等方面使出妙招,发展稻田养鱼、软籽石榴两大品牌产业,共助双河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年多以前,软籽石榴在双河还是新鲜事物,第一次接触软籽石榴是省农业厅特派的专家张卫华处长介绍的,他在经过考察调研、样本比对后,建议双河发展软籽石榴,并在镇领导的邀请下一起到河南荥阳考察,给予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促成软籽石榴在双河大范围栽植。顺利栽植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还有修枝、浇水、防虫、防病等各项管护关键环节,为此县农林科技局派出专家多次到镇指导,参与管护。如今,一株株石榴早已萌芽,花朵在枝头怒放。
到早阳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刘磊就萌生出发展稻田养鱼的想法,在和镇村交流沟通之后,先行选点实验并参与了县镇组织的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今年整个战区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后,刘磊成了大忙人,不仅要抓好早阳村200亩稻田养鱼基地建设,还成了全镇稻田养鱼的头号土专家,从建鱼凼、育秧苗、放鱼苗到水稻移栽,我们都能看见他在现场忙碌的身影,细致入微地指导示范每一个关键环节。功夫不负有心人,初夏时节正式水稻移栽期,走进西岔河流域,我们能看见整齐修建的鱼凼、活蹦乱跳的鱼儿、青葱翠绿的秧苗,还有一字排开的农人赤足行走在水田里,弯腰低头,认真插秧……
“多方发力”奏合唱
双河战区脱贫攻坚帮扶队伍成员来自省林业厅、省农业厅、县农林科技局机关及下属的各事业单位、县人寿保险公司、县驻双各单位,是一支多方力量整合的队伍。各帮扶单位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属性、职责范围给予双河镇及所包帮的贫困村大力支持,以真情帮扶让贫困户暖心、贫困村换颜。
人寿保险公司的包户干部利用周末走访贫困户,督促产业发展、房屋建设等,在谈心谈话间,为贫困户解疑答惑。像这样派驻在双河战区包帮贫困户的干部有258人,定期到所包联的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群众对包帮干部的称呼逐渐由“县上干部”变为“小张”、“小李”,亲切之情溢于言表。
在危房户家中、道路施工现场、产业园里都不难看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身影,给农户做思想工作时,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督促项目进度时,他们是乡村的建设者;指导产业发展时,他们是致富路上的小能手。(高密)
县市场监管局:发挥职能助力脱贫攻坚
发挥市场监管优质资源,狠抓招商引资。该局先后组织了4届桐木镇绿色无公害有机食用农产品展销推介会,吸引西安客商500余人,农产品交易销售累计20余万元,签订桐木黑香猪订单销售合同大单及安康特色农产品供货订单;和镇政府联合招商,引进西安投资商开发梅花村优质矿泉水资源及康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预计投资5000万元。
强化市场推介,推动脱贫产业发展。该局全力支持桐木镇民营企业安康飞跃魔芋制品厂提质改造,取得国家食品生产许可,助推桐木镇魔芋主导产业的大发展。联系“丝绸之路西安能源国际博览会”设置桐木展区,全方位推介宣传桐木镇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未来交通等优势,扩大桐木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双向交流,确保贫困群众利益联结。5月上旬,该局组织的“百家企业进农村助力脱贫攻坚”启动仪式在桐木举行,届时将有县内外5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双向沟通交流,签订用工及特色食用农产品订购销售订单。(丁显明)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七十期)[ 05-21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七十二期)[ 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