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六十八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17 08:2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8年第43期(总第二百六十八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5月15日

 

导 读

双河战区:稻田养鱼为产业增收注入新活力

白柳战区:西沟河村的三件“小事儿”

铜钱关战区:迅速落实脱贫攻坚整改工作

县危房改造指挥部:城关镇瓦渣河村扶贫日记

 

双河战区:稻田养鱼为产业增收注入新活力

五月,繁忙的季节,气候由春之温润变为夏之热烈,而此时贫困户任登明的心情正如这转变的气候一样,内心激动,热情似火,浑身充满了干劲。从最开始在村委集体商议稻田养鱼到流转土地修建鱼凼再到今天首批鱼苗成功投放,任登明看到的是全新的发展前景。

12日早,在高坪隆科园区、马家、卷棚、早阳等村内像任登明一样内心火热的干部和群众就在焦急的等候着,都急切的想看看稻田养鱼的鱼苗到底长啥样,都期待着自己亲手将鱼苗送入新的家园。七时左右,一辆满载鱼苗的运输车稳稳地开进双河镇,期盼已久的人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运输车拉来的不仅仅是鱼苗,更是全镇贫困人口脱贫产业增收的新希望。将近八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在鱼苗管护专家的指导下,便开始紧张而忙碌的鱼苗投放。

时近午后,太阳变得毒辣起来,每个人的脸庞都被晒得通红,豆大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来不及擦拭,手中提着装鱼苗的桶,来回快速的奔跑着,在最短时间内将鱼苗从车上送往新的家园。“我以前秧田里只种水稻,每年就收点稻谷,卖一点钱维持生活,今年不一样了,我将两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跟大伙一起发展稻田养鱼,不仅能够种稻谷,还能养鱼,今年能够实现双丰收了。”任登明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如是说道。

据悉,5月12日,在四个村近500亩秧田,30个鱼凼里投放鲤鱼鱼苗共计1万斤,5万尾左右。第二批鱼苗也将在近一段时间内全部调运回来,投放到位。

自脱贫攻坚战斗的号角吹响之际,双河镇以“脱得了、稳得住、共小康”为目标,着眼于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立足于镇域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灵活利用 “三变改革”机制,完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地夯实了产业扶贫基础,传统养殖、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绿色共生等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势头良好,为全镇决胜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柯增普)

 

白柳战区:西沟河村的三件“小事儿”

5月11日,西沟河村召开“三新”扶志工作推进会,为贫困户办的几件“小事儿”,在群众中引起不小反响。

第一件:奖励道德模范

“去年,化臣地里的草把庄稼都荒的没有了,还上了‘光荣榜’,今年改变大啊,都得奖了”。

村民口中的化臣是西沟河村一组贫困户张化臣,家里就3口人,妻子还有智力残疾,曾一度破罐子破摔,一心只想等靠要,也因此上了道德评议曝光台。经过帮扶干部及工作队多次上门思想动员,渐渐转变思想,积极发展生产。今年入了村里的合作社,种植了3亩黄花,4亩拐枣,3亩良种桃树,农闲时帮别家栽烟、在村上基础设施工程上打零工,简直像变了一个人。

“感谢大家的帮助,我家的日子才能好起来,谢谢谢谢”张化臣捧着荣誉证书激动地说到。

西沟河村是白柳镇8个贫困村之一,在脱贫过程中,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该村将“三会两榜一奖惩”具体落到实处,致力扶贫扶志,一季度涌现出5名勤劳致富脱贫标兵,并公开表彰奖励,引导广大村民提高道德素养,积极主动脱贫,优化扶贫工作环境。

第二件:发放孝德基金补助

表彰完道德模范,西沟河村孝德基金理事会又当众为李荣枝等5位老人发放了孝德基金补助。

“这个孝德基金好啊,一月交100元能给老人返110元,我父亲明年就70岁了,明年我也来签个协议,给父亲缴费”贫困户刘宏西说到

孝德基金是针对70周岁以上的老人,采取自愿原则,由子女与村级孝德基金理事会签订赡养协议,并交纳赡养金(设100元,200元两个档次),村级孝德基金理事会给予10%的补贴,以现金形式发放给老人。

西沟河村积极宣传发动,通过摸底排查,将村里7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进行登记,利用县政府办捐助的3000元建立起孝德基金,并于今年3月正式运行。目前已有5位老人的子女签订协议并定期交纳赡养金。

第三件:积分兑换爱心超市商品

“70分以上,就能兑换商品,我家积分85分,也可以兑换了”贫困户闫玉平看着积分牌上自家的积分乐呵呵地说到。

西沟河村的积分管理牌上,贫困户积分情况一目了然。爱心超市当场为9户积分70分以上日常行为良好户兑换商品,并做好发放登记。看到这9户贫困户兑换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在场的其他贫困户都跃跃欲试,纷纷表示要继续努力,不能落后他人。

针对今年前阶段工作短板,西沟河村在提振贫困户志气同时加强工作队及包帮干部管理,完善并落实“三灯”机制,与41户贫困户完善产业帮带协议并发放到户政策明白卡,重点督促“两房”自建户加快建设进度,扶贫工作如火如荼。(郭传英)

 

铜钱关战区:迅速落实脱贫攻坚整改工作

自市县脱贫攻坚推进会暨整改工作推进会后,铜钱关战区快速打出“组合拳”,全线突击抓抓整改、促落实。

强化培训增本领。采取专题培训、外出参观、组织自学“三合一”的方法强化对干部脱贫攻坚政策业务知识培训。实行每周一“课”,在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专门开设“脱贫攻坚讲堂”,由镇上领导和中层干部轮流“任教”,对全体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成员就有关脱贫攻坚政策、规定、业务要求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干部就近择优外出参观,学习借鉴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同时,引导干部积极开展自学,熟知新政策、新规定、新要求,切实提升素质、增强本领、能征善战。

聚焦重点下苦功。继续聚焦产业、“两房”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照存在问题,补齐短板,狠抓落实。在产业建设上,按照“党支部+合作社+X+贫困户”发展模式,坚持走长、中、短效统筹发展路子,突出规模、打造亮点、凸显特色、注重效益。“两房”建设紧盯危房改造和安置点建设两大重点,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道路、饮水、供电、公共服务等重点,对照任务清单,把好时间节点和质量、进度关,不折不扣按时完成。

严格执纪转作风。认真执行脱贫攻坚有关纪律规定,严肃纪律、立好规矩,不断强化执纪问责力度,坚决预防和杜绝在脱贫攻坚中的一切违规违纪行为。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广大干部遵纪守规意识。同时,综合运用镇主要领导巡回督查、镇纪委明察暗访、接受社会广泛监督、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等方法,严格管理,有错必纠,全面加强脱贫攻坚领域纪律保障和作风建设,以铁纪打造铁军,以铁军攻坚克难。

夯实责任抓落实。坚持脱贫攻坚“周安排、月通报、季点评”制度,夯实战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各专业工作队、驻村工作组和帮扶干部工作责任,确保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担负的工作任务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抓得牢、落得实。同时,坚持协调配合与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有机结合,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既分兵把口打好“游击战”,又通力协作打好“阵地战”,最终形成“八方合围”,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李良银)

 

县危房改造指挥部:城关镇瓦渣河村扶贫日记

城关镇瓦渣河村,典型的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尤世明介绍:“该村建档贫困户185户,其中46户为危房贫困户。2018年,县住建局向瓦渣河村,派遣正科级干部4人,副科干部5人,包帮干部35人,帮助瓦渣河村斩穷根,挪穷窝。

瓦渣河村九组向文清家,老人家今年64岁,脸上布满的皱纹刻画了曾经的沧桑与艰辛,他见我们第一句话就是:尤书记,谢谢,谢谢你们。我了解到:他以前一家五口,老伴儿,16年过世了,剩下三个儿子,两个患精神病,二儿子32岁,住精神病院,老大36岁,间歇性精神病,随向文清居住,小儿子30岁,在外打工,都至今未婚。他说:“为了这个家,当年在工地上别人打一份工,我打三份,起早贪黑,往返十几里路,就为挣钱给家人看病,房子08年盖的,一直没钱装修,一家人在没有门窗的房里住了十来年,是你们帮了我,不但装了门窗,还给我进行了粉刷,门前还打上了混凝土,有你们帮助,让我有信心,通过自己努力,让我们一家富裕起来。”看着他充满自信的笑容,我们也祝福他日子越过越好。

离开向文清家,我们来到村委会对面,吉三学家门口,看着一栋未粉刷的二层房屋,门窗还未安装,大门紧锁,尤书记介绍到:吉三学,今年85岁,现住在十三组,常年卧床不起,大儿子在家时,房子建到二层,还未打顶子,就进了监狱改造,五、六年来一直没钱建设,二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我们驻村工作队,每天派人往返十几里山路,去看望,现在我们给他打好房顶,就用了两万,他是C级户,钱已经用完了,下一步我得去化缘,给他把窗户按上,帮他把家搬上来。因时间关系,虽没见到老人,但我相信,有这样一心为民的好书记,老人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沿着新修的通往一组的水泥路,来到了韩长信家,新建房屋,正在刷墙,老韩52岁,单身,见到我们异常热情,不断感谢的话,说的我们都不好意思,我问他,对今后有啥想法?他道:“现在房子有了,在弄个啥产业,把媳妇一说,这日子就过成了!“你勤快,脑子活,好好瞅准个产业,攒点钱,找媳妇应该不成问题”,尤书记拍者胸脯保证到。

自2017年来,县住建局筹资10余万元,用于完善村活动室内外的尾欠工程建设。新修挡墙20m,新修入场道路40m,硬化院场200㎡。为解决出行难问题,在对一组、二组和三组、五组和六组的道路进行硬化工程改造过程中,驻村工作队负责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协调、化解施工中与周边群众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现在路面已平整结束,准备打混凝土路面,其中一组道路,改造到位。为解决用水问题,在七组山坡顶上修建高位水塔一座,已完工,管道即将铺设完毕。在产业上,突出瓦渣河产业特色,计划新建拐枣1000亩,黄花250亩,花椒500亩,辅以蔬菜、杂粮,挖掘村里养殖人才,发展养殖业。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住建局全体包村干部的热心帮扶下,瓦渣河村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何炜)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