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政策,让贫困户“看病难”、“ 就医难”已得到明显缓解;“就业难、增收难”将是搬迁贫困户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施易地搬迁,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之后,构元镇党委、政府谋划更多的是:扶贫模式由“单一扶贫”转向“精准扶贫”,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走“扶上马、送一程”,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路子。
近年来,构元镇已建成8个移民安置点,为500多户1800余贫困人口解决了不安全住房,其中易地搬迁350户800余人,面对这一庞大迁徙群体,离乡离土后能否巩固“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从何下手? 如何“破冰”!构元镇探索出“五个一批”破解搬迁贫困户“就业难、增收难”之路。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2016年以来,该镇先后为1375户贫困户投入产业奖补资金500余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中药材、油用牡丹、烤烟、拐枣、畜牧、魔芋为主的产业,共发展中药材3000亩,油用牡丹1000亩,栽植拐枣4500亩,核桃建园4800亩,点播油桐1500亩,建立了一批能让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项目。
产业合作社带动一批。三年来,该镇分别组建了中药材、拐枣、核桃、桔柑、金银花等7个专业合作社,利用“三变”改革,流转土地3000亩,己有85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王河、金马塔村已建成千亩拐枣示范村,林相村建成两千亩核桃村。
兴办企业安置一批。2017年引进东盛医药资源有限公司在羊山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党参、黄芩、当归等中药材,于开花村种植防风500亩,金马塔、王河、樊坡等村发展中药材(连翘)、金银花1000亩。让120余家贫困户就近打工。“外企落户,把工厂搬进构元,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既能挣钱养家,还能照顾家,真是一举多得”。羊山村支部书记丁金军风趣地说。
技能培训输出一批。近年来,该镇组织产业技术培训9期,让在册贫困户至少掌握了一至二门技能。从2016年至今,组织150名贫困青年参加“手足修复师”培训,己有130人经培训机构推荐实现就业。金马塔村贫困户党书山所学一技之长,从“体力型”变为“技术型”劳动力。去年他当上了湖北武汉市青山区三弓路手足修复店店长,每月工薪拿到2万元。“一技在手,吃用不愁。前几年为啥挣钱少,就是吃了没有技术的亏。经过技能培训,学到了技术,才有了今天挣钱的门路。”党书山高兴地说。
创业基金孵化一批。去年以来,该镇为251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产业贷款1600万元。林相、开花、金马塔村相继组建起互助基金会,县扶贫办注入资金150万元,有效地增强了贫困户“造血”功能。林相村贫困户丁云富,在镇扶贫指挥所孙廉波帮扶下,协调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建起养猪场。经过一年努力,2017年底出栏肥猪30多头净赚3万元,圈里还存栏20多头。再加上4亩红苕加工成粉条和30亩烤烟,一年净收入10多万元,走上脱贫致富大道。
“如何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有事干、能致富、不返贫,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要有过硬的‘破冰、破阵’之策,只有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才能真正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构元镇镇长雷敏感触地说。
- 上一篇:铜钱关镇:多措并举冲刺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05-08 ]
- 下一篇:神河战区“三大特色”焕发脱贫活力[ 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