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7期(总第二百六十二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4月24日
导 读
石门战区:深化帮扶显成效脱贫致富在路上
危房改造指挥部:危房改造天地宽脱贫群众喜开颜
石门战区:深化帮扶显成效 脱贫致富在路上
清明几场潇潇的春雨之后,石门镇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中似乎还残存着雨后泥土的清香。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目光所及之处,绿草葱茏,一列列整整齐齐的大棚、一块块波光粼粼的水稻田,这幅明媚的画卷在石门镇脱贫攻坚的首季缓缓展开。
用“三大体系”落实各方责任
石门镇用横向体系明确“一办九组”责任,用纵向体系明确镇战区,村分战区指挥长、责任指挥长、副指挥长责任,用包帮体系明确包组帮户干部责任,186名县镇村干部包帮在册862户2293人和已脱贫740户2669人,6个深度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三大体系已将所有责任毫不遗漏的明确到每一个人头上,让遵从者履职有据、懈怠者追责有据。
用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扶贫“战斗堡垒”
“只要这个路修好了,我自己靠着种烤烟就能脱贫,这个日子才算是好过了”,木瓜村一组贫困户黄万珍看着自己门口的水泥路动工高兴地和联户干部说着。木瓜村一组有5户烤烟大户共发展烤烟75亩,恶劣的交通条件一直制约着村上发展,今年镇政府为木瓜村修了这条6公里的水泥路,脱贫有望。
这条水泥路只是石门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春季攻势下,石门镇基础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全镇8条27.5公里,以于3月14日全部开工,薛家庄、谌家院、木瓜三个村10处饮水工程、44座水池、管网45279m工程,于4月5日全部开工,确保薛家庄村、谌家院社区、木瓜村200余户450余人饮水安全。全镇四个贫困村新建10千伏线路6.26公里,新增3台配变100千伏安,更换1台100kVA配变。薛家庄村新建800M/4G基站1座,规划宽带覆盖130户已和通讯部门做好对接工作,现正在实施通讯基站,木瓜村级活动场所三通一平工程正在进行当中。
与此同时,全镇“两房”建设也在强力推进,2018年全镇需易地搬迁安置共200户608人,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3个续建点已全部开工,计划在10月底前实现全部入住新居。
全镇危房改造共56户,目前已开工19户,竣工8户,其余户将在6月底前全部竣工。
用产业激活扶贫“造血干细胞”
“小猪我今天抱回家养了,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包帮干部对咱们贫困户的大力支持,我一定加倍努力脱贫致富”,谌家院社区贫困户董立刚怀抱着猪仔开心地说道。为给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开端,谌家院社区帮扶单位市财政局为社区贫困户提供90头猪仔,900公斤饲料。
3月以来,全镇组织开展烟草种植技术培训会、水稻(贡米)种植技术培训会、魔芋种植技术培训会、拐枣栽植技术培训会及春季动物防疫培训会共计5次。
此外还制定了短效+长效产业的发展规划,12个村均形成了规模化合作社,按照“三变改革”思路,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截至目前,全镇发展烟草1800亩,大棚蔬菜38亩,养猪20000头,发展拐枣2500亩、油用牡丹500亩、魔芋2000亩、茶叶1000亩。
镇政府坚持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促进劳务输出有序发展,积极组织镇村两级为贫困户提供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安置,组织150余人参加苏陕协助扶贫公益岗招聘会,当天有79人达成就业意愿,8人现场签订协议。 (王浩)
危房改造指挥部:危房改造天地宽脱贫群众喜开颜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住建局拿出“尽锐出战、十面合围”的旬阳底气和旬阳攻势,下村入户,围绕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拔寨摘帽的“大戏”激情上演。走进一个个村落,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等群体原来居住的濒临倒塌、主体结构出现危险的老旧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白钢门、塑钢窗的砖瓦房。
中、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斗打响以来,我县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用实、用准、用活政策,通过对这些危房实施改造提升,让贫困家庭危房变新居,旧房展新颜,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400多户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住进了安全的新房,实现了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为”。
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陕西省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春季攻势方案》和《安康市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办法》统一要求,县住建局聚焦年度任务,提早谋划,强力推进。先后召开局党委班子会、干部职工大会、危改包抓专题培训会,及时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具体到人。为切实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县委县政府成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指挥长的危房改造扶贫专项指挥部,由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任副指挥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安排5人专职办公。实行科级领导包镇,一般干部包村的层层抓包机制,抽调住建系统科级领导和干部59人,组建21个危改联镇包抓工作组,点对点的指导督促镇村户落实危改任务。
各相关部门、镇党委、政府也将危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年终考评及奖惩挂钩,形成了“县级领导负总责,住建部门负主责,乡镇直接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这项民生工程,住建局先后在各镇办组织召开农村危房改造现场推进会。县危改办建立了日汇报、周通报、月查、季制度,定期召开专题和工作调度会,编发工作简报,通报各地工程进度和实施情况,并与县委、县两办督查室开展跟踪督查,通过政策措施推动,确保将农村危房改造成为改善民生、为民谋利的民生工程。
锁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见成效
保障住房安全是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之一。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县委书记梁涛、县长陈红星等党政主要领导,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和村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身先士卒。县级领导对危房改造工作谋划指导,不仅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上研究,而且多次深入农村危房改造现场指导调研,解决实际困难,并嘱托基层干部一定要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做实。
围绕县委十五届四次全委会提出的“所有危改贫困户今年上半年完成危改任务,三季度末全部达标入住“年度任务,奋战在危改一线的干部多措并举、发扬“5+2、白+黑”精神,通过广泛宣传危改政策,征求村组和贫困户意见建议,深入细致的开展摸底调查,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实行阳光操作,确保贫困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对象认定再精准。对上报危改计划的2246户进村入户全面核实,对不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坚决剔除,对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摇摆户再次明确,对符合条件的逐户开展农房危险等级评定,同时督促各户尽快开工。二是改造内容再明确。以C级修缮加固排危为主,明确改造部位和标准,大力推广低成本改造方式。房屋改造通过修缮加固主要受损结构部件(部位),保证结构安全无隐患,屋顶严实五渗漏,墙体密实无裂缝,门窗完整易开。以D级房屋拆除重建为辅,对于新建的严格控制建筑面积。避免贫困户因房举债更贫。三是已改房屋再规范。对2017完成3428户进行提升,特别是指导各户对房屋地基、梁、柱、椽等结构残损、屋顶渗漏,墙体开裂等方面进行加固修缮。四是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始终坚持把经济上最困难、居住上最危险、最需要房屋作为优先改造。走进城关镇刘店村,一座座新房正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该村刘老人乐呵呵地说:“感谢政府帮助我,使我告别破旧木危房,让我住上了结实的砖瓦房,现在心里踏实多了。”这是旬阳县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工1500多户,竣工600余户,户均补助资金2.58万元。
坚持民俗风格提升乡村品质
如何原汁原味将陕南民居文化良好传承下去,记住乡愁,农村危房改造则更应该多实践、多思考。旬阳县在具体实施中坚持“实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形成陕南民居风格,青瓦或石板坡屋顶、白墙、格子窗。按照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安排建筑设计师结合各镇民居习俗,设计推荐房屋样板,各镇严格执行危改建设项目五项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安全、有序。
其次是人居环境再提升。坚持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一盘棋”,按照县危房改造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对169户。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人居环境现状展开摸底工作,统筹推进改厕、改圈、改厨、改院,力求做到改造后的畜禽圈舍整洁干净;厨房地面硬化、灶台贴瓷、排烟排水设备齐全;厕所男女分设,文明卫生;院场简易硬化,排水畅通,生产生活资料堆放有序,人居环境优美。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一直以为这种美好景象只出现在诗里,在城关镇王家山片区的危房改造工程,相信现实也可以变成诗、甚至比诗还美。王齐田一家3口先前居住的老房子大概有200年历史。“房子老,面积小,墙裂缝还漏雨,想盖吧自己又盖不起。”这是王齐田的形容。 而现在他居住的是一个近60平米的新房。正是借了扶贫的东风,王齐田感慨到,现在的他正在努力发展产业,想早日走出贫困,早点把贷款还了。
改造后的农房主要部件合格,结构安全,屋顶严实无渗漏,墙体密闭平滑无裂缝,桁担、檩条、椽子、柱子无断裂变形,门窗完整易开启;室内院场简易硬化,具备卫生厕所、畜禽圈舍干净整洁,人畜分离等基本居住卫生条件;生产生活资料堆放有序。
为改善旧村貌提升人居环境。自16年以来王家山片区的25户C级危房按照“六统一”模式进行了集中改造。即:统一入户实测丈量、统一制定改造方案、统一专业队伍施工、统一扶持补助政策、统一改造质量标准、统一建立档案资料。达到家家户户整齐干净、房前屋后鲜花绿树、整体风貌欣欣向荣。像王家山片区一样的危房改造工程遍及全县包括小河镇金坡村、段家河镇薛家湾在内的二十多个村。目前,旬阳县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以贫困户危房改造为突破口,多部门联动、合力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年初制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方案》,确保全县2018年底全面完成224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通过“五改”,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让贫困家庭危房变新居,旧房展新颜,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县169个贫困村力争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舒适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为顺利实脱贫摘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统筹各方力量坚决打赢危改硬仗
县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段根臣说,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督促知道各镇加强政策宣传,统筹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措施,推动未来工的危改户尽快开工建设;县住建局危改联镇工作组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协调最佳最优建筑方案;及时筹措县级配套资金,对完成危改户做到竣工一批、兑付一批;加强危改资金监管,及时足额进行兑付,做到危改资金使用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程序合法合规、公平公开公正;把农村危改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提升农户住房品质,让贫困户住的舒心、住的放心,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危房改造扶贫指挥部)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六十期)[ 04-20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六十五期)[ 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