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5期(总第二百六十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4月18 日
导 读
麻坪战区:“六大”富民产业助脱贫
甘溪战区:筑牢产业扶贫致富路
铜钱关战区:“三个五”战术全面发起第二季度攻势
“养蚕状元”桑园里创出致富路
县移民局“一扶四带”培育合作经济
用心把残疾人工作做好
麻坪战区:“六大”富民产业助脱贫
今年以来,麻坪镇敲定“六大”富民产业,咬定户均(3头畜、3亩菜、3亩林果、3亩果桑、3亩中药材)的“五个三”发展思路,确保贫困户稳步脱贫致富。一是大力发展镇域传统优势烟草产业,今年已落实合同种植面积5000余亩,可带动贫困户100余户增收;二是继续稳固蚕桑产业,持续做好老劣桑园改良工作,进一步加大养蚕技术培训力度,实现全年养蚕3000余张,户均增收1000余元;三是与畜牧企业订单养殖生猪,采取代购代销的养殖模式,力争实现所有贫困户全年户均养殖3头生猪,增收1000余元的目标;四是发挥镇域山高的独特资源优势,依托五龙山茶叶企业,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园区能人经营,农民参与管理和入股分红等方式,新发展茶园500余亩,有望带动贫困户80余户增收;五是按照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在中高山大力发展拐枣、核桃、油用牡丹等中长效产业3000余亩,实现农民长远增收;六是继续做好黄花菜、洋芋、红薯等短平快增收产业,实现农民户均3亩种植目标,有效解决贫困户日常生产生活。
目前,六大富民产业有序推进,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华小丽 刘先波)
甘溪镇筑牢产业扶贫致富路
甘溪战区聚焦农户增收,狠抓产业发展,按照“短期抓烟芋菊菜、中期抓特色林果和中药材、长期抓拐枣和油用牡丹”的思路,不断加大产业大户、大组和大村培育。
“去年十字岭村的金丝黄菊吸引了许多游客,也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今年村上号召让大家栽植金丝黄菊,我第一个报了名。趁着刚刚下的雨,我得抓紧移栽。”甘溪镇桂花树村杨官显一边忙着栽植金丝黄菊一边说。
年初,村民杨官显通过土地流转,在本村栽植金丝黄菊20余亩,这几天,他还请来了附近的许多村民一起来帮忙栽植。
像杨官显一样,甘溪镇刘家院村贫困户安金宝最近也忙着栽植金丝黄菊,他说:“我们这里不适宜发展烤烟,村上规划栽植金丝黄菊,我去年试种了两亩,觉得栽金丝黄菊投资少、见效快,今年干脆再栽20亩。”
施家坡村贫困户陈广成通过外出学习羊肚菌栽植技术,在本村流转土地8亩,建大棚20余个,现第一期菌菇已经采摘。据陈广成介绍,羊肚菌具有和胃消食,化痰理气的功能,市场前景良好,下一步他将继续投入到羊肚菌栽植管理中。
“烟草产业使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今年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帮扶单位市烟草专卖局也给我们村烟草产业给予了许多扶持,我要抓住这大好机遇,把许多土地流转过来用来种烟。”唐坡村贫困户胡海国指着刚刚覆完地膜的地块说道。
他解释说,之前因缺技术和娃上大学而成为贫困户,这几年坚持发展烟草产业,终于在去年已成功脱贫摘帽。为了巩固脱贫成效,今年他又流转30亩地用来栽植烟草。
据了解,自入春以来,甘溪战区镇村干部、第一书记、专业技术员纷纷走村入户摸底调查,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品”原则指导农户发展产业,印发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建立产业到户规划台账,签订产业扶贫帮带协议书,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来源。(潘先爱)
铜钱关战区:“三个五”战术全面发起第二季度攻势
铜钱关战区采取“三个五”战术全面发起第二季度攻势,奋力夺取新的“战绩”。
夯实五方责任。进一步夯实联村领导引导督办、驻村工作队具体落实、专项工作队分项落实、包组干部作用发挥和包户干部任务实施五方工作责任,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五方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紧紧围绕第二季度脱贫攻坚五大重点工作,全体官兵齐上阵,既分兵把口打好“游击战”,又通力协作打好“阵地战”,最终形成“八方合围”之势。要求领导干部一线指挥、现场督办;各专项工作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出实招、鼓实劲、见实效;驻村工作队、包组包户干部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在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两房”建设等各个战场上比贡献、赛业绩。
突出五大重点。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本战区实际“战况”,第二季度突出抓好产业、“两房”、基础设施、信息建设和扶贫扶志五大重点。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坚持长、中、短产业齐头并进,抓点示范、打造亮点,使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取得新的突破;“两房建设”着重于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对照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坚持路、电、水、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信息建设要完善好战区和作战单位各类信息资料,并严格按要求搞好归档、上报、公开。扶贫扶志要坚持以“五评”活动为抓手,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矢志“自己脱好自己的贫”。
强化五个保障。不断强化定期安排通报、专项督查、现场办公、严明考核和执纪问责五项保障措施。坚持周安排、月通报、季点评制度,促进工作按时高效完成;战区指挥所经常性开展专项督查,促进各作战单元工作均衡进展,各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认真落实现场办公制度,各联村领导、专项工作队要深入一线,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脱贫攻坚有关考核管理办法,奖惩分明,激发全体将士的斗志;加大对脱贫攻坚领域执纪问责力度,对在脱贫攻坚中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及时从严予以查处,以“铁纪”打造“铁军”。( 李良银)
“养蚕状元”桑园里创出致富路
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养蚕户,凭着一股执着向上的韧劲和坚定的毅力,成就了一番事业,不但圆了自己的致富梦,还成了周围农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和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他就是旬阳县麻坪镇李家河村一组蚕桑生产大户周荣富。在2018年安康市第二届十大“养蚕状元”评选中,他荣获“养蚕状元”荣誉称号。
周荣富,家有六口人,十多年来一直依靠养蚕、林下养殖、种植药材为生。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一条致富经验,那就是在党的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的旗帜下,只要肯学肯想肯干,即使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就没有挣不到钱的事儿。
瞅准机遇,发展产业。2005年,周荣富瞅准县上发展蚕桑产业机遇,觉得在农村养蚕投入少,见效快,便下决心开始栽桑养蚕。凭着他灵活的头脑和舍得投入的心态,经过多年打拼,建成400余平方米蚕室一幢,修建消毒池、小蚕共育室各一处,添置简易蚕台26件,购置旋耕机、伐条机、消毒机、桑园管理运输车辆等蚕桑机械6台。为了增强发展后劲,先后流转桑园20亩,桑园总面积达到30亩,年养蚕52张,桑园养鸡1.5万只,年蚕桑总收入达到31.6万元。在镇政府和县林技中心的组织下,多次赴石泉、安康等地进行理论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坚持不懈,创新发展。近年来,蚕桑产业优势下滑,周荣富琢磨桑园综合利用技术。2015年,在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桑园养鸡,当年在园内新建了200平方米的小雏鸡育温室,搭建鸡舍一座,试验养鸡5000只,获得成功,2016年,总结经验后扩大桑园养鸡规模,先后两批养鸡8000只,全部销往旬阳、安康等地,取得较好经济效益。2017年,为了解决养蚕和林下养殖运输困难,在镇、村协调支持下,筹资10万元建成一座跨河便民桥,一次性流转林地30亩,两期投放雏鸡1.5万只,在园内套种苜蓿、黑麦、莴苣等,新栽果桑2亩、种植药材3亩,不但解决了养鸡饲料来源问题,又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养蚕生产和桑园综合利用双丰收。
共同致富。在谈及今后产业发展设想时他感慨地说:家庭经济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首先要感谢党的好政策,以及各级政府和技术服务单位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今后将加强技术学习,拓展桑园面积、增加养蚕规模、强化桑园利用,力争桑园面积发展到40亩,年养蚕60张以上,桑园养鸡20000只,年蚕桑综合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辐射带动10户。(李增枝)
县移民局实施“一扶四带”培育合作经济
县移民局在包联村段家河镇唐家庄村探索推行“一扶四带”,即通过扶持合作社,带动“三变”改革,带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做法,使合作社真正“合”起来、“活”起来。
段家河镇唐家庄村是2018年当年脱贫村,也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村,县镇干部到村每次都要绕行汉滨区的张滩、关家两镇,交通闭塞、产业分散,实现当年脱贫任务异常艰巨。尤其是对照村退出户脱贫“双七”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集体收入更是一条“短腿”。由于信息不畅、交通闭塞,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成为难题。“扶持发展合作社,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实行订单生产、统一经营、带动产业、促进增收”,这是县移民局和驻村工作队在充分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依托村上能人成立了郑辉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对郑辉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6万元,其中3万元作为村级集体股份,3万元为社员股份,合作社每年至少对村集体分红6000元,收回股本金之后,合作社每年以经营利润的5%分红给村集体;对社员签订金银花、蚕茧、拐枣、食用菌生产订单,实行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当年入社社员养蚕户以每张免费发放150元的消毒治病药品。
陈贵院是该村有着多年养猪经验的养殖大户,目前生猪存栏120头,养繁育母猪9头。依托该养殖场,成立了旭九林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每户缴纳200元的股金,县移民局再给每户配1000元的“虚拟股”, 贫困户社员连续三年在合作社以每年免费领养1头仔猪的方式分红,三年后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在合作社领养仔猪,合作社实行“统一配发仔猪、统一防疫、统一指导、统一销售”,社员可以以土地、劳务、饲料折价入股。4月3日,召开旭九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贫困户梁胜西激动的说:“我今年正想养猪,可是手头紧张,这下解决我大问题了,以后每年都有猪养了,我今天第一个加入了合作社”。目前有饲养条件的45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目前,全村70%的农户、100%的贫困户都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发展金银花200亩、拐枣1000亩、养蚕98张、养猪350头、山野菌1万公斤。(旬阳县移民局)
用心把残疾人工作做好
开春以来,县残联紧扣各级脱贫攻坚精神,以残疾人脱贫奔小康为主线,聚集各方力量追赶超越,用心把残疾人工作做好
临时救助,暖人心。争取救助资金20万元对全县290余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救助慰问,同时加强党和国家扶残助残政策法规宣传,鼓励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及发展产业等可行途径来改变生活现状,实现脱贫致富。
组织保障,强基础。顺利召开旬阳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旬阳县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和专门协会委员,切实加强对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
就业招聘,促增收。会同县人社局组织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参加“2018年苏陕协作暨安康高新区扶贫公益专岗招聘会”,接洽推荐残疾人就业30余人,拓展了残疾人就业渠道,为引导带动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脱贫奠定了基础。
残疾预防,保健康。会同县中医院、县妇幼院、县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以“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公众爱耳护耳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有效提升了残疾预防知识公众知晓率,大大提高了残疾预防工作社会参与度,为残疾人脱贫营造健康环境,提供健康保障。
进村入户,解难题。县残联全体领导干部与红军镇周家河、中湾村领导共同商议两村的脱贫计划战略和“春季三项行动”实施办法,组织包帮干部进村入户了解包帮户实际困难,规划脱贫计划。针对残疾人贫困户,制定“阳光增收”帮扶措施,将项目和资金予以倾斜扶持,引领残疾人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和参与“三变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增加家庭收入。
访贫问需,解民忧。深入开展访贫问需活动,掌握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着力解决残疾人生活急难问题。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适配轮椅、护理床等辅助器具50余件,为13名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办理残疾证150余份,确保真正需要帮扶的残疾人持证享受各类扶贫兜底措施。
惠残资金,助脱贫。为县阳光学校拨付省级残疾人文化示范基地项目资金10万元,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各镇拨付残疾人技能技术培训费25.25万元,发挥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产业园等基地技术优势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提供培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帮助残疾人励志自强、增收脱贫。为21个镇专职委员拨付工作补贴78.24万元,提升专职委员履职能力,健全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体系,筑牢残疾人脱贫攻坚阵地。
助残项目,稳推进。旬阳县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已完成了整个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PPP项目招标工作。现已正式全面开工建设,基础处理完工,整个工程预计在年内竣工。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全县残疾人集中托养问题,大大改善特困重度残疾人生活,减轻残疾人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有效推进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提供强力支撑。(柯贤平)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五十七期)[ 04-12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六十二期)[ 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