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2期(总第二百五十七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4月12日
导 读:
桐木战区:发展魔芋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神河战区:“4321”打响二季度推进鼓
仙河战区:二季度“两手齐抓”助推脱贫攻坚
铜钱关战区:“五评”活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赵湾战区:四举措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县供销社:加快电商扶贫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县资金保障专项指挥部:“632”打好二季度脱贫攻坚战
旬阳公安铁军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桐木战区:发展魔芋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4月10日,桐木战区召开产业脱贫(魔芋)种植技术培训会,飞跃魔芋责任有限公司、各村主任和魔芋产业大户近1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县农林科技局产业培训专家就魔芋产业培训计划、内容等做了要求讲话;飞跃魔芋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对精准扶贫帮扶情况作了介绍。县农技中心专家对就魔芋种植过程中的整地、选种、消毒、种植规格、田间管理等大田种植进行现场培训;同时对林下种植技术也做了详细指导做现场指导演示。
飞跃魔芋公司现场与种植户签订了魔芋种植订单收购合同。为梅花、油房、白石河、立石滩等四个村60余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魔芋种、肥料等物资,共计发展魔芋200余亩,同时,与贫困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并提供技术服务指导。
目前,该战区依托飞跃魔芋有限公司在本地带动优势,巩固培育岔园千亩示范村1个,新建松树湾、涌泉和青山示范点3个,全镇计划新发展魔芋1000亩,魔芋留存面积达6000亩。(康雷芳、李龙安)
神河战区:“4321”打响二季度推进鼓
近期,该战区紧紧围绕“4321”举措,打响了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鼓。
“4”即用活四支队伍。为进一步激发干部的责任感,增强帮扶信心,组织召开了镇村组三级干部会议,分析一季度我镇脱贫攻坚存在的短板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明确二季度任务安排部署,形成县包帮单位协调、镇干部主抓、村组干部自觉担当及广大群众同心协力促脱贫的良好局面。
“3”即用好三项机制。制定并推行“积分制管理、销号制管理、通报制台账”等三项机制。一是“积分制管理”即通过百分制图表的形式对我镇所有的包村、包组、包户干部进行积分考核,形成一种动态监督模式;二是“销号制管理”即要求各作战单元制定二季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从“两房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道德评议、档案资料、村集体经济”等方面任务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到人,并实行销号制管理,对完成的任务及时进行注销,形成激励机制;三是“通报制台账”即围绕批评通报、表扬通报、宣传工作等三方面对每月工作滞后的村(社区)及包帮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对积极协调引进先进产业技术模式、踏实肯干、帮扶成效显著的干部进行表扬;同时,要求各包帮干部及时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度,并做好政策,接受群众的监督。
“2”即用足两个评价权。一是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小组”逐村入户对包帮干部的帮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询问贫困户相关具体情况,让贫困户对干部进行评价,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及时予以纠正,责令整改落实,实现有效帮扶。二是组织各作战单元间交叉检查,实行脱贫成效互评的模式,以便各作战单元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力。
“1”即抓住一条主线。脱贫成效强不强,关键在产业。二季度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条主线,合理谋划拐枣、油牡丹等长效产业,有效把握烟草、黄花等中期产业,加快落实红薯、魔芋等短效产业,形成多种产业齐发展的良好格局。(杜苹)
仙河战区:二季度“两手齐抓”助推脱贫攻坚
仙河战区精心布局,两手齐抓,干群协力,稳步推进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
一手抓产业发展。信息高度一体化,产业发展寻亮点。精准切实的数据信息平台是脱贫攻坚工作长效稳固发展的基石,加快建立涉贫信息数据共享纽带,确保对上数据一体化,对下数据可溯源。根据数据进行深度自查,补齐产业短板,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稳固发展动力,坚持“有土地的贫困户必须有支持发展的多项产业”原则,主抓烟草重点产业落实,发展生猪、家禽养殖短期产业增收,巩固拐枣、油用牡丹长效产业,兼顾杨梅、枇杷瓜果产业。目前全镇已落实杨梅867亩,枇杷720亩,香橼329亩,富硒水稻270亩。出栏生猪7300头,牛300头,山羊1800头,家禽16000只。
一手抓环境治理。要致富,先修路。蜀尖公路改造作为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施工过程造成仙河两岸水域环境损害,镇域环境轻度污染。仙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调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借由换届选举大会契机,由各村群众代表推举出负责实干的河流监管人员,建立各村(社区)“一河一档”治理方案,通过纪实照片按月向镇农业综合站反馈河流水域保护情况,按月督导核查,实现岸上岸下齐共管。(夏鑫钰王露露)
铜钱关战区:“五评”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马保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从严干部日常管理,建强基层组织,践行“三新”扶志,持续用好“五评”活动载体,融洽干群“鱼水情”,助力整村脱贫摘帽。
据了解,该村聚焦“评党员、评干部、评先进、评后进、评星定级”五大事项,评选出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10人,游手好闲“等靠要”等后进典型2名,会上化解干群误会造成的矛盾纠纷1件。通过“五评”活动的开展,群众积极参与村务政务讨论,对党员干部现场测评、提出意见建议,公开评优树模,帮教后进,公开评议消除了群众对党员干部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误会,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鼓舞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士气,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陈习芳)
赵湾战区:四举措全面推进春季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以来,赵湾镇战区按照“尽锐出战,十面合围,奋力夺取全县脱贫攻坚新胜利”的要求,围绕5个村整村退出和488户1676人减贫任务,扭住重点、全面推进,迅速掀起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逐户排查定方案,“两房”建设稳步实施。一是精准确定对象。通过逐户摸排,锁定全镇贫困群众不安全住房682户,需要易地扶贫搬迁578户,危房改造104户。二是安置点稳步实施。倒排工期抢进度,全面加快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和配套建设,确保两处村内集中安置点6月底前竣工入住,集镇和金元村安置点9月底前搬迁入住。三是自建房快速推进。对村内分散安置和危房改造户,一户一方案,干部一对一帮扶,协调解决安全选址和建设中的具体困难,确保6月底全面到位。截至目前,已签订移民(脱贫)搬迁协议578户,完成入住24户,104户危改已动工82户,竣工22户。
两年任务一年干,基础建设热火朝天。围绕脱贫退出标准和实际需要,按照“两年任务一年干”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路、水、电、讯、网基础设施。一是村组道路建设掀起高潮。计划新修村组水泥路105.7公里,29条通村通组路全部开工建设,通村路路基工程完成3条16.3公里,完成整体形象进度的38%,3条通组路竣工,其余均在紧张施工中。二是饮水工程全面推进。当年计划新修饮水工程4处,均已开工建设,完成饮水管网铺设53公里。三是电网改造和通讯设施建设同步推进。计划网改15公里,新修移动通讯基站3个,新接入宽带网络200户,目前一个村基站完成,光纤入户,两个村正在施工。
扭住增收硬指标,产业建设如火如荼。按照户户有产业、收入可持续的要求,坚持长中短结合,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促产业建设见实效。一是扭住烤烟传统优势产业,政策撬动、重奖激励,调动镇村干部、烟草技术员和烟农的积极性,落实烤烟面积10000亩,带动125户贫困户发展3000亩。二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坚持短效产业抓特色种养业、中期产业抓魔芋水产、长效产业抓牡丹拐枣的思路,发展家畜养殖36000头(只),栽植油用牡丹1300亩、拐枣3000亩、魔芋500亩,带动1200户贫困群众增收,夯实增收基础。做实华山村“三变”改革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水面养殖,投放鱼苗85万尾,带动全镇发展黑南瓜、甜玉米、青冬瓜订单种植700亩,成立9个村互助资金协会组织,新完成3个产业合作社注册组建。
聚焦脱贫打胜仗,包抓帮扶责任压实。坚持实行战区作战单元负责制、县镇干部双包双联负责制、工作队常年驻村帮扶制、干部包户全覆盖常态化四项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包帮全覆盖,战区脱贫攻坚指挥体系顺畅,作战单元重点任务突出,全体参战人员责任分工明确。对应15个作战单元,将任务清单交办到作战单元,建立“八个一批”任务台账,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落实。为每个村配备专职信息员1名,落实经费2万元,工作队食宿、办公全面保障,保证吃住在村,工作在一线。(祁祥乾)
县供销社:加快电商扶贫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县供销社不断探索提高电子商务建设的能力与水平,让电子商务进农村在县域各地多点开花,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实惠,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我县家佳福平台总资产4000万元,有线下体验店10家,孵化中心1个,电商运营中心1个,待售商品陈列室1个。建立微信直销平台1个,代销网站64个。
依托已建电商平台建立销售网点。一是成立了农产品上行研究小组,负责旬阳农产品网销工作,创造更多的网上订单,鼓励流通企业以销定产,实施订单生产。二是聘请陕南地区农产品上行专家对农户自产特产资源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已对接精准扶贫农特产上行品种10余种,销售额破100万大关。三是完成旬阳县城区、红军镇、仙河镇、棕溪镇、铜钱关镇,神河镇、关口镇、小河镇、麻坪镇、甘溪镇等10个镇“超市+电商+富硒名优农特产”推广为主题的供销电商扶贫服务网点以及县城区电商扶贫馆建设,年内逐步实现县域全覆盖;四是完成自主研发,自主包装,自主推广,自主商标农产品30个,解决不低于10000户的贫困户家庭农产品销售问题。截至目前,全县有认定电商企业138家,电商从业人员800余人,网上销售额1.08亿元。
山货变网货进城实现“无缝对接”。县域各类富硒名优农特产品,通过“微信商城”、“供销e家”淘宝扶贫特产馆网上商城等交易平台上柜销售,“无缝对接“市场。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组建、创建专业合作社,并积极引导做好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整合县域内农特产品,将绿壳蛋、腊肉干、红苕粉条、拐枣酒、拐枣醋、拐枣饮料、小磨香油、魔芋、香菇、木耳、土鸡蛋、大米、核桃、五龙山茶叶、竹笋、吕河洞青狮头柑、牡丹花茶、金丝菊等名优农特产品进行策划包装,形成“祝尔慷富硒食品”系列产品为主经营品牌,形成品牌合力。同时,通过各类展会、全国供销系统购销网络、邀请陕西农林卫视等各类大型推介活动宣传推介我县特色农产品,推动企业以销定产,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吸纳贫困户,带动增收致富。利用全县供销社系统强大的电子商务网络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公司,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扶贫业务,在贫困村投入资金和人力,免费为贫困户在网上宣传促销特色农产品,给有能力经营的贫困户开店,广泛吸纳并动员贫困户待业子女参加电商培训,引导电商进村入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创建村级供销电商服务网点,快递收发服务,其它平台代购服务”等,破解农产品销售难的瓶颈,所得利润,贫困户分得30%,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如期脱贫摘帽。(曾文静)
县资金保障专项指挥部:“632”打好二季度脱贫攻坚战
4月4日,县委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工作汇报会后,县财政局迅速行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聚焦“解决困难”这个主要任务,落实各项惠民扶持政策,督促加快“两房”建设进度和帮助贫困户发展这三方面为突破口,打好二季度脱贫攻坚工作战。
六个“所有”统揽财政工作全局。该局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脱贫攻坚展开,所有领导都要集中精力抓好脱贫攻坚,所有财政资源都要倾斜支持脱贫攻坚,所有干部都要参与和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所有工作安排都要为脱贫攻坚让路,所有舆论都要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三个“强化”搞好脱贫资金保障。强化资金筹措,紧盯三年筹集脱贫攻坚资金不少于20亿元的目标,每年筹集脱贫攻坚资金不少于7亿元。强化涉农资金整合,严格执行县政府确定的涉农财政项目资金量的30%由县整合办予以集中的资金整合安排,打好脱贫资金总盘子,做细脱贫预算安排。强化资金监管,制定详细迎考方案,指导镇上和有关部门管好、用好脱贫资金。
两个“责任”支持扶贫项目建设。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落实好各自“包村包组”工作责任和“手续代办”工作责任,进一步做细做实项目公示、申报资料、项目预算审计、工程质量管理、政府集中采购等工作。
旬阳公安铁军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旬阳公安扶贫力量分布在蜀河战区17个作战单元和构元战区2个作战单元。春季攻势开展以来,全局包帮领导、民警迅速入村入户对接落实各项帮扶任务。
督战构元“树样板”。构元战区指挥长先后多次在构元战区召开推进会,深入村、户走访调研,督导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坚持走“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合作共赢的路子,落实任务书,明确时间表,抢占“春季攻势”制高点,切实让贫困户“站起来、富起来、笑起来”。
聚力蜀河“拔穷根”。由蜀河战区副指挥带领59名科级领导和34民警会师蜀河,积极对接龙池村帮扶任务,围绕做大产业发展,切实推动核桃、魔芋、油牡丹等特色产业连片成规模。出实招、谋福利,助力祝家村,按照“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模式,深入贫困户,详细了解致贫原因,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发扬铁军精神,敢啃七家洼最硬“骨头”,聚焦安全住房、通村路硬化、饮水工程等突出问题抓实抓细抓落实。
情系群众“惠民生”。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注重扶贫成效。修堤筑坝,造福百姓,邀请水利部门专家,对三官村防洪坝和七家洼村移民安置点河堤工程进行实地踏勘,确定建设方案。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着力为郅家湾村解决“饮水难”的问题,新修建蓄水量达100立方米的水塔一座,让甘甜之水沁润群众心田。重拳打击涉农犯罪,快速侦破一起诈骗案件,为贫困群众挽损7万元,助力脱贫攻坚。(贺振东)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五十八期)[ 04-16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六十期)[ 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