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旬阳县关口镇薛庄村广袤的大地上,村民们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地劳作着,这段时间正值农忙时节,村民们互相帮衬,共同发展实用产业。
村里负责人带着我们寻找贫困户产业发展大户。“不在家!肯定又去魔芋地里忙活去了。”还没走到屋前,邻居就上前传递了信号。兜兜转转,帮扶干部们来到贫困户薛正安的地里,抬眼一瞅,他果然在地里忙碌着。
见有人来找,他赶忙放下手中的家什迎了过来,顺手抱起一小摞杂草扔给刚刚犁地的耕牛,今天的温度达到了25℃左右,虽然衣着单薄,他仍然是满头大汗。
“这是我头一次种魔芋,都是县里专家、镇上技术员负责指导,他们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憨厚地笑着说,去年种植有5亩地,收入6000余元,初次种经验少,因此产量跟不上,但也还算好,没有亏本,今后要多向专家请教。
薛正安称,以前从事传统作物种植,小麦、玉米、芝麻、红薯等轮流种,收成只能解决温饱,买药、花销都靠吃低保。去年5月份,县科协联系祝尔慷富硒食品有限公司与关口镇薛庄村21户贫困户签订了200亩魔芋生产销售订单,这为我们发展产业吃上了“定心丸”,今年就获得了几千元收益,初步尝到了订单种植的甜头,如今我干活也更有劲了,今年更要精心呵护,预计可以为全家带来上万元收入,以后还要发展其他致富产业。
家住7组的胡昌彦老人响应驻村帮扶干部号召。去年种植4亩地花椒,如今长势喜人,不仅自己取得了效益,还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栽种花椒100余亩。他自己还信心满怀地说道:“花椒树是一种较好的经济树种,耐干旱,病虫害少,适合我们村上大面积发展,现在市场上的花椒价格一路攀升,行情向好,是可以选择的好项目,潜力很大。”
县科协经过深入调查走访,经过村民评议,贫困户们都普遍反映还是“采取‘农业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带动模式,既能很快提高收入,又能学习到一技之长。”薛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富治介绍,“这一做法吸纳了全村贫困户加入公司会员,是增加收入的好途径。”
- 上一篇:仙河镇:引导流动党员助力脱贫攻坚[ 03-30 ]
- 下一篇:构元镇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助推脱贫攻坚[ 03-29 ]